-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905字
- 2021-01-29 11:30:42
耗散結構體系
薛定諤說,生命以負熵為生。熵增定律是封閉系統的規律。生命可以通過吃、喝、呼吸以及同化,從周圍環境中不斷汲取“序”,遠離平衡,避免熵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個開放的耗散結構。
資本形成是一個將儲蓄轉化為投資、投資作用于生產的過程,就像生命一樣,資本秩序要生機勃勃,避免成為死水,就必須不斷與外界交換信息和能量。
(1)不斷有新的資本累積起來,目的是用于投資而不是消費。資本積累的方式有許多種,農業、貿易、工業或征服。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這一旅程引發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地掠奪。除了強占土地,他們還搬走了這片大陸上的所有黃金和白銀。正是對美洲的掠奪,歐洲迅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2)不斷優化資本形成渠道,通過準確定價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弗里德曼說,資本市場是“通過風險定價功能來指導新資本的積累和配置的市場”。判斷資本市場功能是否完善,唯一標準是風險定價的準確、有效和專業。只有定價準確、合理,資本才能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3)不斷推動新的增長點迭代出現,讓人們看見希望、相信未來。借由美洲貴金屬,通過高效的資本形成渠道,歐洲把資本配置到了工業生產和科技進步。與農業、商業、軍事等不一樣,科技進步是迭代遞進的,效率呈指數上升。從一種技術范式到另一種技術范式,增長點迭代出現推動產生新的超額利潤區域。
最終,形成了普利高津所說的“遠離平衡態”,出現邊際收益遞增。在這一系列遠離平衡態的艱難歷程中,蒸汽機的發明和產業化,是人類突破平衡態的一個關鍵閾值。作為人類“鉆木取火”以來最偉大的發明,蒸汽機這個參量的出現,是人類工業進程中的第一個“巨漲落”標志。
此后的世界,不斷表現出新的特質,持續而且廣闊的經濟增長成為常態。但就像一杯煮沸的開水,耗散結構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
在過去500年的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戰爭、掠奪和剝削愈演愈烈,時間的腳步越來越快,世界更加動蕩不安……
這條道路是福還是禍,還能走多遠,誰也不知道。資本的歷史從來不是一條直線,總是在波瀾起伏中尋找歸途。
食指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就叫《相信未來》。我們之所以如此固執地相信未來,是因為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