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作者名: 彭興庭本章字數: 1876字更新時間: 2021-01-29 11:30:53
結束也是開始
1453年5月29日,清晨6點,君士坦丁堡迎來了最后時刻。
在土耳其人攻城的炮火聲中,守城士兵絕望地嘶喊。城門一破,奧斯曼軍隊潮水般涌入城市。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他的尸體被插在一支長矛上。
在逐漸展開的屠城和劫掠行動中,凄慘和哀慟之聲響徹云霄。
許多基督教徒不由自主地來到圣索菲亞大教堂,將自己的命運托付給上帝。土耳其人用利斧砍開4英寸厚的木門,手無寸鐵的基督徒束手就擒。
下午時分,穆罕默德二世來到圣索菲亞大教堂。他匍匐下來,將一捧塵土傾灑在自己的頭巾上,以示真主偉大。隨后,他策馬穿過慘遭蹂躪的城市,在他身后,土耳其人點燃篝火,伴隨笛子和鼓點載歌載舞,慶祝勝利。
黑夜潛入了教堂的穹頂,遮蔽了圣母圣子的肖像,也遮蔽了地上的血跡。
拜占庭消失了,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中海將落下帷幕,中世紀徹底結束。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就像一塊巨石墜入地中海,很快掀起了驚濤駭浪。1453年7月,噩耗抵達熱那亞,許多人號啕大哭,或哀悼自己父親、兒子、兄弟的死亡,或為自己財產損失捶胸頓足。大街小巷披麻戴孝,各種消息飛短流長。
當整個意大利沉浸在極度悲傷中,有一線曙光正在茁壯成長。
這線曙光就是哥倫布。這一年,出生在熱那亞的哥倫布已經快兩歲,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父親送給他的第一個禮物,是一個玩具船錨。
熱那亞盛產精明的商人和資本家,但他們要依靠海員們一次次勇敢的航行。默默無聞的水手和技術高超的航海家,才是熱那亞最寶貴的財富。附近海灣巨大的造船廠,城里為數眾多的制圖社。許多熱那亞市民從事海上冒險事業,他們中的佼佼者成為各國商船的指揮員,成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海軍將領。
在歐洲各國,只要跟水沾邊的事,就有熱那亞人參與。在這個盛產海上英雄的城市,哥倫布的出生理所當然。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歐洲有充足的理由去畏懼更富庶、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了洗刷上帝的恥辱,奪回圣城、圣地,他們寄托于未知世界,希望通過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找到傳說中的基督王約翰,一起夾擊強大的敵人。
當然,比這些光榮夢想更具吸引力的,是對貴金屬和商品持續不斷的欲望。
長期以來,南亞的香料、中國的絲綢、印度的花布、錫蘭的珍珠等,這些商品是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對象……就連莊嚴的天主教堂,成千上萬的香爐里煙霧繚繞的神香,也是不遠萬里從東方而來。
想想吧,一件中國浙江生產的絲綢到達歐洲,要經過多少雙貪婪的手。
從狹小悶熱的織坊出發,到寧波港口裝船出航,穿過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在巴格達、大馬士革中轉,然后抵達貝魯特和特拉布松,最后經熱那亞、威尼斯商人的手賣給德國、英國商人。當絲綢轉到歐洲貴族手上,已經是兩年后了。兩年里,這些絲綢不僅要經歷重重稅卡,頂著暴風雨、沙塵暴,還時刻面臨海盜和沙漠悍匪的威脅。
但盡管如此,利潤仍高得驚人。麥哲倫率5艘船啟航,最后只有一艘歪歪斜斜地回到港口,超過75%的船員客死他鄉。但這艘小船載滿絲綢、肉桂和豆蔻,老板一算賬,竟然還發財了。生命在這本賬里毫無價值,利潤高于一切。
如此高額利潤必然充滿血腥的爭斗。熱那亞人、西班牙人、法國人、葡萄牙人對巧取豪奪的威尼斯睥睨視之,對土耳其、敘利亞和埃及更是仇恨異常。
然而,這一切都在1453年之后的幾十年里變得更加艱難。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熱那亞、威尼斯等在黑海的殖民地、貿易據點相繼丟失,土耳其人興高采烈地在黑海、地中海里游蕩,把歐洲人的喉嚨掐得死死的。伊斯蘭世界就像銅墻鐵壁一樣把東方和歐洲斷絕開來:不準信奉基督教的船只、商人在紅海出入,歐亞貿易也必須通過土耳其和阿拉伯的商人、經紀人進行。
歐洲人無可奈何,只能咬緊牙關任憑“中間商賺差價”,大量貴金屬外流。
歐洲教皇和國家不僅感到尊嚴上的污辱,還有經濟上的切膚之痛。
地中海的商業成本越來越高,歐洲人只好把眼光望向茫無邊際的大西洋。
哥倫布來到葡萄牙后,立刻被浩瀚的大西洋吸引。熱那亞是航海世界,可比起里斯本即將開發出的巨大航海潛力,它不過是個內河小港口。隨著閱歷日豐,他清醒地認識到,世人以上帝之名去干許多事,卻必須以黃金、白銀來衡量這些事的結果。如果一個船長兩手空空回來,那他這輩子就別想再登船。
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哥倫布有了展示自己航海才華的機會。
1492年8月3日,又是一個清晨,太陽第一縷光線剛剛沖過地平線。新任西班牙海軍上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從修道院里莊嚴走出,登上圣瑪麗亞號。
巨大的白帆繡著十字符號,在晨風中鼓了起來。
哥倫布身姿挺拔,右手撫在胸前。哥倫布懷里,揣了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寫滿上帝的旨意,一本是《馬可·波羅游記》,書中東方世界滿地黃金。
哥倫布并不知道,他站在一片新大陸的彼岸,他將親手打開近代史的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