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大畫幅攝影
  • 馮建國
  • 911字
  • 2021-01-25 19:03:31

為什么要拍大畫幅

早在1839年,達蓋爾發明銀版法攝影術所用的標準干版即為6×8(英寸),這是一個接近現在8×10(英寸)大畫幅相機的尺寸。我們現在稱為小畫幅的135相機,是在20世紀20年代膠片的感光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著名的徠卡相機誕生之后才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大畫幅相機由于體積龐大,攜帶不便,拍攝時操作煩瑣、費時,在靈活性、機動性方面沒法與小型相機相比。正因如此,拍攝大畫幅照片必須選擇一個更純粹的視點并具備一種平靜和寬容的心態,必須心中有數,否則無法充分發揮攝影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圖1-6 大畫幅攝影具有獨特的拍攝方法和魅力

時常有一些影友提問:“既然現在小型相機和膠片都有了很大進步,還有必要拘泥于大畫幅攝影嗎?它們之間到底有多大區別呢?”也許一張用8×10(英寸)底片印樣的照片與用135底片放大到8×10(英寸)的照片乍看不會有太大的區別,若是發表在雜志或圖書上,它們之間的差異就更難分別了。但如果將它們各自放大到16英寸或20英寸,兩者之間在影像的清晰度、影調和質感上便會大相徑庭。國內由于攝影作品的展覽場所不多,特別是攝影美術館或專業攝影畫廊幾無覓處,而偶有展覽,主辦者往往對后期制作、裝裱以及展示方法等不得要領,這也使得許多攝影工作者很少有機會看到大師的高品質經典原作,以至對攝影作品的品質管理缺乏概念和標準。

攝影是人們觀看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攝影創作是通過影像來體現作者的自然觀和表達自我意識的一個過程。這就要求作者既要對“被攝物”有真情實感,在對被攝物深入理解的同時,又要賦予其美的形式。可以說,攝影的創作過程也是作者的自然觀和美學意識在相紙上的體現和結晶。對于攝影家來說,最重要的在于如何把自己的原始感動充分地體現到相紙上。影調是攝影表現的基本元素,是攝影的語言,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影調,攝影創作便無從談起。攝影創作的特點是由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兩大部分組成,不可偏頗。現在,科技進步為攝影圖片的輸出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方式,但作為傳統的銀鹽工藝,在影像品位和保存特性上具有絕對優勢,傳統的手工制作過程,也能體現出作者的個性和感性……這些正是攝影原作的最大魅力之所在,也是大畫幅攝影最富有挑戰性和吸引力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故城县| 内乡县| 黎川县| 碌曲县| 温州市| 革吉县| 扶余县| 沂水县| 利川市| 蒙阴县| 竹山县| 启东市| 海伦市| 盐源县| 家居| 瑞安市| 宝山区| 台山市| 雅江县| 肃北| 合川市| 卢龙县| 石柱| 额敏县| 陆丰市| 仙桃市| 邵东县| 姜堰市| 尼勒克县| 伊宁市| 南漳县| 闻喜县| 太保市| 乌拉特前旗| 杂多县| 无为县| 筠连县| 颍上县| 龙山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