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茗還在那疑惑蒯通墓藏的所在地,范增這邊又上了火:
“我管他埋在了哪里,你能不能說點我想聽的?”肖一茗剛想問范增他想聽什么,劉可可說道:
“范先生定是想知道韓信是怎么死在呂后的手里的?!狈对鲈谀沁吘构钠鹆苏疲?
“對呀,對呀,這才是正題!”肖一茗于是又開講:
“漢朝建立,劉邦廣封功臣,韓信因功勞甚大,被封為楚王。封地就在韓信的家鄉,用劉邦的話說,那里韓信熟悉,治理起來方便。盡管韓信侯爵加身,劉邦并沒有給他分配軍隊,引起韓信不滿。本就是天生為戰而生,封王卻不給軍隊,這算什么?相當于老虎拔下兩顆牙,擱誰都不滿。
可是,不滿歸不滿,日子總得過,韓信在楚王位置上坐了四個月,還沒有適應就迎來了禍事。當日,圣旨緊急召見群臣入宮。大殿之上,劉邦面色鐵青,望著殿下群臣,冷聲道:‘有人揭發楚王韓信意圖謀反,你們覺得如何應對?’
告密者確有其人,并非劉邦蓄意設計。這個告密者史上無名。韓信剛在封地上任不久,無兵無將,他有何資本謀反?我們可以覺得韓信沒有謀反的實力,但劉邦不這么想,他是新漢皇帝,皇位還沒坐熱,就傳出有人要奪他的位子,劉邦必然會萬分警惕,扼殺任何威脅。更為要命的是,這謀反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劉邦提防已久的韓信。告密者上報韓信謀反,也利用了劉邦與韓信的這個矛盾。
早在楚漢之爭時,劉邦被楚軍圍困,危急之下,命韓信率部前來營救。誰知韓信不慌不忙,反倒以此要挾劉邦,稱:‘救人可以,但我需要你下令將占領的齊地送給我’,這段話就是韓信當時的態度,可見,韓信為人跋扈成性。劉邦聽后咬牙切齒,但在性命攸關下,還是答應了韓信的要求,把齊地送給他,最終,韓信才率兵解劉邦之圍。
此事之后,二人的隔閡算是徹底出現,也是從這刻起,劉邦堅定認為韓信有謀反動機,平常對其提防萬分。眼下有人告密韓信謀反,不管別人信否,至少劉邦是相信的。殿下群臣經過討論,也認為韓信恃功自傲,數次跋扈行事,有極大動機謀反。既然都認為韓信謀反,那接下來想必就發兵征討了吧?還真不是,要說西漢誰最能打?自然是韓信,無論是大臣還是劉邦,都沒有把握對付韓信。
強攻不成,唯有智取,最后在大臣的建議下,劉邦謊稱云夢巡游,讓韓信前來拜見。韓信雖有疑心,但又不敢不去,最終被伏擊擒獲。但抓了韓信后,劉邦又反悔了,他不愿背上‘誅殺功臣’的罵名,最后,考慮到韓信功大于過,又將韓信釋放,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有名無權。
本以為危機就此過去,然而沒多久,又有告密者現身,向朝廷揭發韓信欲要謀反。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的告密者留下了名字,叫做欒說。據傳欒說的哥哥是韓信身邊的舍人,即我們理解的家臣,但因為一些小事,韓信將其哥哥囚禁,并聲稱嚴刑伺候。欒說得知后,前往探望哥哥,二人在會面時,他的哥哥把韓信謀反之事說出,欒說為了救出哥哥,特向朝廷揭發韓信。
他告密時,恰好碰到陽夏侯陳豨謀反,劉邦率軍北上親征,京城內只有呂后、蕭何坐陣。欒說知曉陽夏侯與韓信合謀之事,眼下陽夏侯已提前起兵,就是說,韓信將會緊隨其后。時間緊迫,他等不及劉邦回京,再次入宮揭發,把韓信謀反之事報告給了呂后。
呂后得知后,急忙找到蕭何,二人商議一番后,決定用計誘殺韓信。當日,漢宮對外公示,謊稱北方叛軍已平,召群臣入宮慶賀。可憐的韓信毫無戒備,就這樣輕裝進宮,最后被擒至鐘室殺掉。呂后如此干凈利落的動手,說明劉邦私下與她討論過除掉韓信之事的?!狈对龊龃笮Γ?
“當年還不是這蕭何將韓信追回的漢營,如今又是他下手除掉的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