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文化概述(緒論)
在樓上歷史文化的自傳中,始終是以三種形式來傳寫:耕讀之書、建筑之書和環境之書。走進樓上,仿佛走進一幅可居可游的山水畫中,那古寨、村煙、田疇、山水融為一體,應接不暇,美不勝收。
樓上周氏以耕讀為本,以禮義為文,以山水為望,以田園為樂,構筑起樓上的耕讀歷史。春時賞花,夏時看嵐,秋時玩月,冬時望雪,自然的饋贈又增添了樓上無窮無盡的別樣風致。正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道那種境界:“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樓上山色之美、田園之膴、耕之樂、讀之趣,不僅是自然之景,更是文化之境,既源于天地自然所畀而對樓上的特意垂青,又承載著五百年來周氏子孫對它的深深眷戀與守望。其天然的古風古韻、寧靜和諧的自然環境,是中國農耕文明中保存最完好、最典型、最集中、最豐富、最古樸、最富詩情畫意的代表,是幾千年來文人們所追求并向往的那種可耕、可讀、可居、可游、可行、可望、可賞、可寄、可隱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