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有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帶兵打仗,為將者,一定要了解戰事的目的,當時的趙國是要守住上黨之地,而并非一定要殲滅秦軍,因此,在殲滅秦軍和擊退秦軍這個問題的決斷上,趙軍的主帥是要慎思之的。”
“尤其是這一帶的戰場,處于山地之間,不利于發揮趙軍的騎兵優勢,趙括主動出擊這是以己之短,擊人之長,焉能不敗。”
李守節的這一段言語也算是老成之言,眾人也給面子地點了點頭。
“沒有傅潛在,連給捧場又會捧場的人都沒有了,難受。”
李守節沖著圍過來的人群接著說道:“諸位若是日后領兵的話,還是要以全先前的謀劃為要,莽撞進軍不可取。”
“要時刻牢記,兵事兇險,一時不察,身死軍滅還是小的,國家可能也因此而亡國。河東地理不同于河北平地,還望諸君日后慎思之。”
不管有沒有把李守節先前的話聽進去,對于李守節最后的勸誡,圍過來的士卒還是給面子地唱了諾:“是。”
在高平縣休息了半個多時辰后,眾人接著趕路。
從高平縣一路北上,沿線的山路又開始多了起來。
東面是韓王山、將軍嶺,西面是空倉嶺余脈,北面則有丹朱嶺,中間還流淌著丹水河。
這一段路也是趙括的身死之地,三面環山,只有南面的谷口一個出路,在秦國派奇兵奪取了北面的長平關,又派人堵死了南面的谷口后,這種死地就當真是插翅難飛了。
但是趙括當時正處于立不世之功,擊滅秦軍的亢奮中,犯了和李信一樣的錯,貪功冒進,后知后覺中進入了敵人的包圍圈。
歷來的君王都喜歡摧枯拉朽,喜愛青年人的銳氣,因此廉頗、王翦的老成之道反而不被認可。但是將領還能賭一把,輸了就是一人之死而已,而國君若是賭輸了,國家就很有可能陷入亡國的危險。
所以持重用兵,怎么都不為過。
一行人沿著丹河河道北行四十五里,于日落前抵達了長平關。
當晚進駐長平關,李守節借著巡檢使的名頭,征用了關內的館驛和一部分客舍,白日行軍一日的符六娘也難得地洗上了熱水澡。
館驛里,心里懷著面見李家人的不安,符六娘正在向李守節詢問其父李筠的喜好。
畢竟李筠的跋扈是出了名的,符六娘心里不安也是很正常的。
面對符六娘的不安情緒,李守節安慰道:“父親他作為一州之主,能夠鎮守潞州,自然是得有些脾氣,否則也鎮不住昭義軍上下這幫驕兵悍將。”
頓了一頓,他拉著符六娘的小手,接著說道:“但是父親對待家人還是極好的,我母親早亡,父親在之后也只填了一房妾室。劉姨娘為人溫婉不爭,對我也是極好,所以啊,你也不必擔心婆婆的磋磨。”
李筠對待劉氏是極好的,但是李筠對待之前的李守節,只能說是態度很一般,也可能是之前的李守節太不成器,讓李筠覺得不類己,心里難免想再生一個。
但是自從李守節那次軍議直言后,李筠對他的態度明顯轉緩了。
尤其是之后的隰州之戰,李筠出動了千余名昭義軍精銳,甚至是把自己的牙旗都交給了李守節。
擱五代前期,這就是妥妥的父子交接節度使一職的儀式,所以李筠現在對李守節的看法應該是提升了不少。
不過不管如何,李筠對待女眷的態度還是極好的,李守節的話也不算是為了安慰符六娘,而編造的。
李守節輕輕地拍打著符六娘的小手,貼近符六娘的耳畔笑著說道:“就怕是兩位長輩會想要享受這天倫之樂,想要早日抱上孫子。”
聽著里李守節的調情,符六娘的心里也放松了不少,臉上都暈開了一層紅色。
一番梳洗罷,符六娘替李守節更衣,二人就此歇下了,之后又是風平浪靜的一天,當夜無事發生。
第二天天才微微亮,在歸家心切的昭義軍人馬的督促下,眾人便從長平關出發,一行人沿著西北方向的山谷又行了數里地。
出谷往北望去,地勢再次平緩起來。
眾人再往北面行八十余里的話,就會看到一座堅城,那座堅城就是李守節這一行人最后的目的地——潞州城。
河東的地勢在經過太行山的時候上升了一段,進入澤州這段緩地后,北行不到百里,經過長平關后,地勢再次上升了一段,進入上黨高地。
離家三個多月,再次踏上昭義軍地界,原先昭義軍親軍都的二十余人,人人都面帶喜色。
對于他們來說,這次離家雖然只有三個多月,但是一路上跟著李守節南下北上地奔波,再次回到潞州,讓他們恍若隔世。
這一次離家北邊最遠到過定州,南下進過東京城,東邊走到了大名府,西邊還打過隰州之戰,可不就是恍若隔世嘛。
不過好在李守節已經允諾眾人,回到潞州后,會替眾人求一個旬日的休憩,讓他們同家里的老小團聚一段時間。
對于原先以天雄軍招募最后經由李守節帶領的一百零六人來說,對于接下來的日子也很是期待。
在離潞州還有三十里地的時候,李守節一行人再次停下來修整,并且準備派人提前回去通稟,給大伙留門留飯,
離開東京城后,他們這群人總算能夠吃上點好吃的了。
梁小乙因為一路上的機靈表現,李守節對他很是看重,于是就令他帶了兩人先眾人一步,回潞州報喜去了。
李守節讓梁小乙報訊,告訴他那便宜父親,他兒子李守節帶著兒媳回來了。
八月三日,經過一天的趕路,在哺時,眾人抵達了潞州城。
再同守城的老熟人問過好后,李守節一行人插隊,先行進入了潞州城。
進城后,李守節就地遣散了昭義軍那二十余人,讓眾人先行回家,明日再到節度使府點卯。
聽到李守節的安排,十來個昭義軍的親軍士卒一哄而散,各自拿著從東京城買到的特產回家去了。
李守節帶著剩下的百余人,一路慢行,朝著西北處的昭義軍節度使府走去。
“我又回來了,這一次我可就不是那個人人不信的衙內指揮使了。這一次,軍議誰也不能忽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