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吳承宗,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秦漢以來,到了公元五世紀初,前后六百多年時間里面,吳承宗的出身和劉邦差不多。

劉邦是泗水亭長,吳承宗是東陽的二把手,比起來更勝一籌。

他們兩個人都是發跡比較晚,不過稱帝的年紀差不多。

但吳承宗比劉邦慘烈。

從起義到稱王,建立大周,他用了十三年。

稱帝建立大業,用了十八年。

劉邦從起義到被項羽封漢王僅僅三年。

稱帝建立大漢僅用了七年。

劉邦面對的對手最主要是項羽,而吳承宗面臨的是劉裕,赫連勃勃,拓跋嗣這些梟雄。

當年起兵的時候,沒有人能想到他最終會開創帝王霸業,哪怕是他們高舉反晉大旗,也只是一直在東南夾縫求生。

趁著東晉內部分裂,劉裕,徐道覆,盧循,劉毅,司馬休之,你來我往的開戰,益州割據,才能站穩腳跟。

當劉裕掃清南方,實現百年未有之局面的時候,吳承宗就只能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到最后如果不是劉裕想減輕損失,方便北伐后秦的話,吳承宗早已經滅亡。

但就是這種群狼環伺的局面下,他在南方支撐了十年!

劉裕三次南下,東晉世家也派遣了一次聯軍進攻,都沒有把他打敗。

作為一個起義者,吳承宗理解下層百姓的苦,所以不管是在東南還是關中,他一直都廣布仁政。

否則吳承名攻打劉宋,進入東南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數郡百姓,起義響應了。

本書開頭的時候我說過,大業的意義就在于,華夏大地經過百年戰亂之后,劉裕建宋,并沒有能統一天下,光復中原,反而是繼續偏安一隅,此后長達一百多年,直到楊堅建立隋朝,天下才再次回到了漢人手里。

可惜隋朝才安定幾十年就再次陷入戰亂,直到唐朝才安定。

魏晉南北朝(220-581)三百多年亂世,華夏太痛苦了。

我不忍心,不愿意去面對這段歷史。

所以我賦予了吳承宗這個光榮的使命以及彪炳史冊的光環。

驅逐胡人,統一天下,讓中原再次安定。

而這個功勞不是他一個人創造的,是無數人前赴后繼,不懼艱難才能成就吳承宗的赫赫威名。

若是論及吳承宗,有功有過,功大于過。

掃清中原,恢復漢文化,統一天下,揚國威于四方,恢復民生,建造東都洛陽。

上面的這些內容,只要能完成其中之一就可以在歷代帝王里面占據一席之地了。

如朱元璋,拓跋宏,楊堅,唐太宗,漢文帝,楊廣。

而他的過也很多。

屠殺平城,昌國公案,縱容齊王,引起齊王之亂,北方大屠殺。

前面的兩個影響力只能說是一般般,問題不大,關鍵的是后面兩個。

齊王之亂的影響之前說過了,大業直到文帝時期,用了三十多年才能恢復正常。

而北地大屠殺的影響幾乎伴隨到業王朝入土,兩個民族打了一百年。

當然了,這些事情的確是吳承宗引起的,但并不代表都要他承擔罵名。

后代帝王上百年的時間里似乎就是和鮮卑死磕上了,就沒有一個愿意用懷柔政策去緩和民族關系。

大業十二帝是指武帝,宣帝,文帝,光帝,明帝,璋帝,成帝,哀帝,孝帝,元帝,惠帝,廢帝。

其中除了光帝因為在位時間短之外,其他的皇帝統治時期都派遣軍隊和北方開戰過。

說完了這個再說說帝國開創初期為什么如此穩固吧。

劉邦當年為了穩定帝國曾經對開國元勛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和后面的朱元璋不相上下。

吳承宗也是起于基層,卻并不需要屠殺開國元勛就可以保證帝國穩定,很大的原因就是——開國元勛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基本上死完了。

林大,脾氣暴躁,容易上頭,如果活到開國恐怕就是一副皇帝都是老子救的,你們算老幾?

妥妥的驕兵悍將,社會不穩定因素。

甘祖,沉著冷靜,擁有將帥之材,相當于漢朝的韓信,他在河北地區擁有極高的人氣以及威嚴。

尤其是吳承宗入駐長安之后,三郡基本上成為了甘祖的私人領地。

如果不是吳小寧的緣故,吳承宗不可能如此放心。

而且那個時候吳承宗面臨的情況和劉邦,朱元璋完全不一樣。

劉邦殺那么多人就是為了子孫后代可以穩定,因為他的繼承者劉盈就只有十幾歲。

朱元璋瘋狂屠殺文武百官就是從太子朱標英年早逝開始,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孫子掃清障礙。

他們的繼承人多多少少鎮不住這些人,但吳承宗的兒子吳立炎可不一樣。

三十八歲即位,如日中天的年紀,干勁十足,并且二十幾年的南征北戰為他積攢了足夠的政治軍事基礎。

哪怕是甘祖,林大這樣的軍事大佬還活著都難以撼動他的地位,除了吳承名。

但吳承名已經死了,吳立炎就沒有什么阻礙了。

天下似乎已經安定,大業前途一片光明。

這些都是吳承宗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

或許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感覺到了解脫。

稱王五年,稱帝二十年,二十五年來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兢兢業業,從來沒有懈怠。

哪怕是有幾位極其給力的丞相輔佐,吳承宗依然是“事無巨細,皆過問之。”

大業帝國在吳承宗后十一年統治時期里面不斷的恢復生產力,百姓安居樂業,世家子弟擔任地方官,生怕做的不好重新引起統治者的厭惡,無一不是戰戰兢兢。

剛好這段時間老天爺很給面子,什么干旱洪澇,黃河決堤之類的事情很少發生。

“是年大吉,至圣治八年,國庫充沛,各州糧倉皆慢。”

圣治十年,大業人口已經增長到了四千三百多萬人。

正華和圣治兩個時期的吳承宗就好像兩個人一樣。

這句話特指吳承宗對待宗室的態度。

齊王之亂就是分水嶺。

正華年間的藩王權利極大,比如說齊王,掌控山東,河北南部地區,軍政大權一手抓,中央就只是派遣了一個丞相和一些小官管理地方而已。

當然了,這只是個例外,吳承宗給自己的兒子分封并沒有那么大的權利,藩王的封地就僅限于一個郡,擁有軍隊不滿一萬,但郡內的財政藩王可以任意分配。

一個王就已經分一個郡了,長此以往幾代下來恐怕帝國很不堪重負,財政來源減少。

吳立炎看出來了這個弊端,但并沒有指出,因為正華年間他并沒有足夠的力量讓皇帝改變主意。

而齊王之亂以后,吳承宗徹底明白了,他不能和西晉一樣分封擁有實權的藩王,反正接下來子孫后代還有可能遭遇這種叛亂。

于是下令削藩,所有地區財政歸附中央,中央每年統一給藩王發放生活費。

最重要的一點,藩王擁有的護衛不能超過兩百人,否則以謀反罪名處理!

至此,業朝之后一百多年,藩王失去了他們能威脅中央的能力。

吳承宗累了,他應該好好休息了。

總的來說吳承宗作為一個開國帝王一直被拿來和劉邦相提并論,因為他們都沒有給這個帝國定制一個新的運行機制。

漢承秦制,業朝則是繼承了晉朝和北魏的一些優秀制度,然后合二為一。

和朱元璋這種勞動模范比起來差遠了。

不過他的機制卻很適合那個時代,因為天下需要安居樂業,無為而治,所有他沒有大規模的改動,沒有因為自己的喜好去改變國家的主體。

當然了,正因為如此,業朝的機制到了之后變得越來越臃腫不堪,辦事效率低下,吳承宗沒有用鐵血手腕去整改制定,吳立炎又光顧著開疆拓土,沒有整改。

到了文帝時期一切事情都固定下來了,沒有漢武帝那種魄力,誰敢亂來改革?

吳承宗,一個生于永嘉,起于東陽,終于長安的人。

他家庭貧困,僅僅能自給自足,本應該和家人安定的過完一生。

只可惜那個時代東晉世家橫行霸道,寒門崛起,雙方明爭暗斗,再加上各個門閥勢力對立,讓南方動蕩不安。

這種情況下,吳承宗家破人亡,許多家人被餓死,自己只能和父親帶著弟弟妹妹去寄人籬下。

但即便如此,父親依然難逃一死。

到最后吳承宗選擇了妥協,通過阿諛奉承去討好一個小小的東陽太守。

把自己的尊嚴踐踏到地上就只是為了在這個亂世之中能保護家人。

家人是他的底線,所以吳承宗也是歷代開國皇帝里面人情味最重的人。

時間回到公元407年4月21日,那一天吳承宗高聲吶喊:“伐暴晉,就在今朝!”

從而拉開一場轟轟烈烈的崢嶸歲月。

他獲得的一切都是他親手爭取來的,為了這些,他付出了許多。

當吳承宗回望自己的崢嶸歲月,看著這個強大的帝國的那一刻,他有理由自豪。

我是吳承宗!是大業帝國的締造者!

歲月蹉跎,轉眼間一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對于吳承宗的爭論依然沒有停止。

此時此刻,躺在床上的老人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生命中的最后十一年里戰戰兢兢的守護著這個國家,現在終于可以休息了。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看見了很多人,有親人,有愛人,也有往日的對手,劉裕,赫連勃勃,拓跋嗣……

吳承宗,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大業圣治十一年(公元444年)四月四日,皇帝吳承宗駕崩于長安,時年七十。

廟號太祖,謚號武皇帝。

一個時代落幕了。

(大業帝國第一冊完結,七月一日,祝愿祖國繁榮昌盛!)

(第二冊將于十月一日國慶節發布。)

(本書純屬虛構。)

(謝謝半年來你們的陪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西乌| 米泉市| 浦江县| 洛宁县| 巴楚县| 汤阴县| 论坛| 迭部县| 通江县| 崇仁县| 普兰店市| 墨竹工卡县| 巴楚县| 繁昌县| 普安县| 镇江市| 故城县| 绥芬河市| 浏阳市| 望江县| 海阳市| 青海省| 白山市| 平乐县| 龙游县| 大渡口区| 陈巴尔虎旗| 留坝县| 苏尼特左旗| 富阳市| 奉新县| 邢台市| 屏边| 麻阳| 张家川| 三都| 额尔古纳市| 克什克腾旗| 民权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