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的人們,一個個面如土色地從地上爬起來。方才,要不是在引爆之前,李風又叫大家后退一段距離,那肯定會被天空灑落的石雨所覆蓋,下場可想而知。
大伙只是虛驚一場,可是負責點火重任的謝映登,還在天上飛呢。
“小科子,打傘,快點打傘!”李風大聲吼著,很快,身邊的人也跟著一起吶喊。
暈暈乎乎的謝映登這才想起來,使勁一拉胸前的救命繩,突的一下,身后騰起一個小型的降落傘,謝映登下落的速度,為之一緩。
這玩意當然也是李風弄出來的,以后,熱氣球肯定也是重點研發的一項秘密武器。乘坐熱氣球是有風險的,所以李風就搞出來配套的降落傘。
他也知道謝映登是少年心性,不大穩重,所以這次給他配備上,想不到,還真在關鍵時刻,救了小科子一命。
即便是有降落傘減速,但是因為高度有限,而且謝映登沒有跳傘的經驗,還是重重摔在地上,直接摔暈了。這還是腦袋上扣著安全帽給緩沖了一下,不然,非摔成腦震蕩不可。
救治一番,這貨也就悠悠轉醒,除了左邊的腳脖子扭傷和身上一些擦傷之外,倒也沒有大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原來的小山那邊,依舊烈焰飛騰,離得老遠都覺得熱氣撲面。
“人力之威,竟至于此!”謝弘也不免感嘆一番。
那些道長們,倒是更加堅定了“人定勝天”的念頭,追隨李風的信念,也更加執著,這也算是意外收獲吧。
大火著了一個多時辰,這才慢慢熄滅,不過,還是沒法上前,腳底板都能給你燙糊了信不信。
好在,飛濺出來的煤石,地上基本鋪了一層。于是,閑著沒事的人們,就開始收集裝車,用事先準備好的牛車,運送到三個村落里面。
都初來乍到的,正為沒有燒火柴發愁呢,這下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看看時間已經到了中午,李風也就帶人去了最近的武威村,在這里對付一口午飯,順便指導一下村民,使用煤炭。
武威村的情況比較特殊,這些兵士們,因為家室都沒有跟隨,所以,還是采用軍營的方式,吃大鍋飯呢。
“這玩意黑糊糊的,點不著啊。”伙長看到喬守信,就忍不住抱怨。他造得有點慘,倆手跟炭條似的,就連臉上,都抹了好幾道黑兒。
如果沒有鼓風設備的話,煤炭確實不好引燃。這時代可沒吹風機,皮制的鼓風機已經有了,不過,日常人家都用不著,都是諸如鐵匠鋪子之類的地方,才能用到。
那就自己開發吧,李風小的時候在農村生活,那時候總停電,所以,家家戶戶都備有風箱,當地人也叫風匣。
找來幾個木匠和鐵匠,就在李風的指導下,開始制作風箱并改裝灶膛。風箱這玩意的工藝一點也不復雜:一個密封的長方體木匣子,前后兩面各留一個風口,還得配有帶活門的舌頭,隨著推拉,能吸氣呼氣,也會相應的自動關閉,你得叫風箱能喘氣,還能能憋住氣兒不是。
所謂“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就打這來的。
側面留一個出風口,用鐵筒子伸進灶坑里面鼓氣兒。
風匣里面呢,主要是用來拉拽的把手,通過兩根木條,伸到風匣外面,再接一個豎直向下的木頭把,這個就是把手了。
木條的另一端,則連接著長方形的木板,周圍還要摞上雞毛,并且綁扎緊實,綁雞毛主要是為了密封,就像活塞似的。
最后,整個箱體內部還要打一層蠟,拉動的時候,光溜溜的,比較省力。
最好呢,上部的幾塊木板中,還有留一塊能夠隨拔隨插的活板兒,免得風箱里面出現什么問題,把這塊木板抽出來,就能把手伸到風箱里面進行修理。
等大伙都吃完飯,幾位木匠師傅也做好了兩個大風箱,抬到灶臺旁邊,檢驗一下成效。
灶臺也稍加改造,捅了一個進風口,跟風箱連接。配套的,還要加一個鐵箅子,蓋在一個碗狀的爐鍋兒上。爐鍋兒側面也有個小圓空,這就是和風箱連接的。
“我來拉,我來拉!”小奴奴瞧著風匣就跟個大玩具似的,于是就坐在小板凳上,兩只小手抓住把手,使勁往回拽。
結果當然是拽不動,又叫小李淳風來幫忙,倆人加起來才七、八歲,當然也拉不動。
李風當然不希望打擊奴奴的積極性,于是答應給她做個小的,這才算是把小家伙哄得又開心了。
這回換上了袁天罡,他對任何稀奇古怪的發明,都有興趣。也坐在小板凳上,咕噠噠,咕噠噠,不疾不徐地拉著風箱。
李風則指揮伙夫燒灶坑:“先把引柴點著了,對,都堆到箅子上邊——填煤填煤,對,往小柴火堆上填煤。開始不要填太多,不然壓滅了——”
這時候就瞧出來風箱的作用,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紅彤彤的火苗子,越燒越旺。
大伙都趴在灶坑門那往里瞅,嘴里還嘖嘖稱贊:“這火頭,一瞧就硬啊!”
“這爐火,要是用來煉丹的話,肯定事半功倍!”謝弘也贊了一聲,估計是趴的離灶門太近,胡子一翹,伸進灶膛里面,一下子被燎焦了,前端卷曲過來,他也不以為意。
就在這時候,一名伙夫大叫:“先別燒了,鍋都燒紅啦!”
大伙都光顧著在下面研究了,沒人注意上邊,一直空鍋燒呢,可不得紅了嘛。
于是又往鍋里舀水,滋啦一下子,滿屋都是蒸汽。重新把鍋刷干凈,燒了大半鍋開水,不大一會兒就開了,人們都吵吵真快。
木匠做了風箱,臉上有光,這玩意,必須在幾個村子里先推廣。這樣一來,家家都能燒煤,又快又省力。
而鐵匠更興奮,圍住李風:“小郎君,這煤炭要是用來打鐵的話,簡直太好用啦!”
打鐵的時候,先要把鐵塊燒紅,然后再敲打成各種形狀,所以,爐火也很重要。
這些鐵匠和木匠,都是世代在虬髯客的家族干活,就相當于家奴一般,所以也不用擔心他們外傳。
李風也就不隱瞞:“打造一些粗使家伙是可以的,要是兵器鎧甲之類,那煤炭燃燒的時候,會產生雜質,影響鐵器的質量。等以后煉出焦炭就好了,不僅可以打鐵,還可以大規模煉鐵呢。”
鐵匠也倆眼放光:如今,鹽鐵不是朝廷專賣,要是煉鐵的話,那不就相當于鑄錢一樣嘛,這位風公子,名不虛傳,果然是有本事的。
“壞啦壞啦,風箱不好使啦!”此時拉風箱的,已經換成了黃冠子,拉起來倒是一點不費勁,就是不往灶膛里面鉆風,根本不起火苗了。
剛做的,不能壞啊——木匠連忙檢查風箱。結果發現,在風箱的另一頭,小李淳風蹲在那,比風箱還低呢。
他正拿著根兒小木棍,捅著進氣口上邊的小舌頭,不叫它落下來去。這樣一來,風就全從這個小口跑掉了。
李風瞧著這個大頭娃娃,心里是真服氣:這腦袋咋長的呢,一下子就找到竅門兒了。哈哈,對,就這么捅著,讓你老爹白費勁,大頭兒子你真有出息,這么小就知道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