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畢業之后,我本應該上小學,卻由于一些緣故遲了半個學期。后來,便回了老家上小學,而負責撫養我的人是外婆。父母是同村人,所以奶奶家和外婆家離得也不遠。
小學的同學幾乎都沒有上過幼兒園,而略懂一些數學的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個班級估計只有八九個人,大多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而父母在家的幾乎只有一個。我們這時便被稱為了“留守兒童”。
也正是因此,每年的兒童節或是元旦節前,都會有從其他地方來的志愿者,為我們發放書包鞋子。書包自然有粉紅色的,但我卻分到的總是奧特曼之類的,所以書包我便送給了一位還沒有讀書的表弟,鞋子也是涼鞋,那時趨于“少女心”的我與其他伙伴,便都不喜歡穿,將鞋子閑置在了家中。
不僅如此,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每隔幾個星期就會發放牛奶。有純牛奶、未來星等等,第一次喝的酸奶也是學校發的。依稀記著喝到這黏稠的東西,以為壞了,便沒有喝,送人了。而如今回想,也只道是當初“年少無知”啊。
一次最令我驕傲的是,一年級下冊放假,我放假當天我出去玩,碰見了一位奶奶家隔壁的阿姨,她說:“明天來找南南姐姐來玩喲”我高興地答應了,只是我會錯意了。
阿姨指的“南南姐姐”是她的女兒,而我以為的是我二伯母的女兒,兩個女孩的名字相同,我并不知道。第二天一早,我便去小賣部買了我平時不舍得買的零食回了奶奶家,當時大姑姑與奶奶正在吃飯,他們聽了我來的緣由不由得一笑,向我解釋了原因,我便覺得委屈大哭了起來。
“牛奶給你不要哭了”奶奶用帶著方言的語調說著,講到牛奶,大姑似乎想起了什么,她拍了拍大腿,叫道:我怎么就忘記了呢?學期末的牛奶還沒發放給學生呢。
大姑是小學的一位教室,同時也負責發放牛奶的事情。作為學生的我義不容辭地接受了號召學生來學校的任務。我忘記悲傷,連忙與幾個好友商量,負責去通知大家。我們挨家挨戶敲門,下午,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來了,而家在遠一點的小鎮的人便沒來了。那時牛奶很多,估約三四箱,這就是我們寒假的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