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城,雄踞關中腹地,承千載風云,聚萬民心結,實乃華夏兒女難以割舍之精神圖騰。昔時為《詩經》歌詠之豐鎬故都,是詩仙李白“長安一片月”筆下的帝都雄姿,更是絲綢之路駝鈴悠揚的濫觴之地;今日則城墻巍峨依舊,青磚黛瓦間煙火之氣沸騰不息,古與今在此交織成一曲磅礴長歌。
夜深人靜之時,獨登鐘樓俯瞰,只見四條大街車流如織,車燈首尾相接,自城心向四方奔涌,宛如銀河傾落人間,奔騰不息,蔚為壯觀。那車流裹挾著千年的風,既有秦漢戰車的雄渾余韻,又含盛唐商隊的繁華回響,更攜今朝都市的蓬勃生機,在夜色中鋪就一幅氣吞山河的畫卷。
西安者,是秦漢青銅劍上的寒光未冷,是盛唐夜光杯中的美酒猶溫,是明清城磚上的歲月深痕,三者交融,方鑄就此古都之名。初至西安,必訪鐘樓。此樓雄踞古城中軸線,如巨人昂首,千載不移。白日里,青磚黛瓦在陽光下泛著沉穩光澤,盡顯歲月沉淀;入夜則燈火璀璨,檐角鎏金在夜色中熠熠生輝,樓下人潮涌動,摩肩接踵。更有漢服少女著寬袖長袍,輕搖裙擺穿行于光影間,衣袂翩躚如鳳舞九天,與鐘樓的雄渾相映,剛柔相濟,遂成人間至美之景。
與鐘鼓樓遙遙相對的都城隍廟,飛檐翹角如展翼雄鷹,廟前煙火繚繞,香火氣中藏著千年信仰。自大學西巷而入,東至大皮院,西抵灑金橋,一街三巷藏盡天下風味。回民街內,胡商叫賣聲與銅壺煮茶聲交織,鐵板烤肉滋滋作響,羊肉泡饃的濃湯翻滾出盛唐的暖意。此地之味,歷經千載兵戈未改,經無數風霜不衰,隨意步入其間,行人摩肩接踵,吆喝聲、歡笑聲震徹街巷,那煙火氣息里,藏的是西安最鮮活的豪氣。
乘地鐵西行,俄而抵達大唐不夜城。此地與電視塔隔街對峙,如兩位巨人守望古今。道旁“生命之樹”綴滿華燈,光芒四射,璀璨奪目,似要將整個夜空照亮。其旁唐天壇遺址,圓形高壇拔地而起,雖歷經千年風雨,仍見當年祭天的雄渾氣魄。遠處大雁塔影在霓虹中若隱若現,塔尖刺破夜霧,如利劍直指蒼穹。適逢雨夜,雨滴點點落于不夜城的青石板上,濺起細碎水花,霓虹倒映于積水之中,化作一片鎏金之湖。詩詞歌賦的光影在水中舒展,被行人腳印踏碎,復于漣漪中重生,交織成一幅跨越千年的千里江山圖,磅礴大氣,動人心魄。
秦漢館穹頂高曠,如覆蒼穹,館內寂靜無聲,卻似能聽見千年前的金戈鐵馬。分館緊鄰秦咸陽宮遺址,夯土垣墻的裂縫中,秦漢帝陵的蒼涼氣息與青銅銹色交融,每一粒塵埃都藏著雄主的壯志。無須遠赴驪山,館內兵馬俑陣列已然震撼人心:將士披堅執銳,眉目如刀,陣列森嚴如鐵壁,那昂首挺胸的姿態,仍帶著橫掃六合的雄渾氣魄。
登大明宮含元殿遺址,殘存的夯土層連綿起伏,如巨龍蟄伏,旁側太液池碧水悠悠,雖無當年龍舟畫舫,風過水面仍卷起盛唐的波瀾。廣仁寺紅墻如燃,在蒼松翠柏間燁燁生輝;興慶宮梨花雖謝,枝頭猶存當年貴妃笑影的溫柔。然西安最動人心魄之處,非亭臺樓閣,而是大雁塔前玄奘法師石像——衣袂飄舉如欲乘風,目光堅毅似能穿透萬里黃沙,那是西行求法的執著豪氣;是昆明池上鵲橋橫跨碧水,夕陽西下時,晚霞鋪水如金,恍見漢武帝鑿池習戰的旌旗獵獵,霍去病出征的馬蹄聲猶在耳畔。
西安之城,古韻與豪氣同存,歷史與現代共生。漫步其間,腳下每一塊青磚都刻著王朝興替,眼前每一縷炊煙都連著千年文脈。此地之景,是秦漢的雄渾氣魄,是盛唐的開放包容,是明清的沉穩內斂;此地之人,承古都風骨,淳樸中藏著剛毅,善良里含著豪邁。
吾輩生于斯長于斯,當以敬畏之心護此城之魂,以赤誠之意傳千年文脈。愿西安之城,永葆這份磅礴豪氣,如終南山脈巍峨不倒,如渭水長流不息,成為世人心中永恒的執念與向往,在華夏史冊上永遠鐫刻下“長安”二字的萬丈光芒。
夕陽西下之時,與此等景致相遇,方知秦漢之凈土養育了多少風華絕代。
曲江劉陳鵬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