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店商品圖片與視頻拍攝、處理全能一本通:商品攝影 圖片處理 淘寶視頻制作(視頻指導版)
- 解新華 許耿
- 2207字
- 2021-01-15 15:50:32
1.3 擴展閱讀——光的特性
“光”是決定照片好壞的主要因素,光線不同對攝影的影響也不同。若要展示出商品的材質與氛圍,就需要掌握光的特性,并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1. 光質
根據光線的性質特點,可將光線分為直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3種。其中自然光線下的直射光、散射光對應攝影棚里照明光線的硬光與柔光。直射光、散射光與反射光的特點如下。
? 直射光:發光的光源照射到被攝物體上,能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叫作直射光。直射光線下,受光面和陰影面之間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很容易表現出被攝物體的立體感與質感,而且光線的造型效果比較硬,因此也叫作硬光,如圖1-66所示。例如,自然光中的太陽、人工光中的聚光燈等均發出直射光。

圖1-66 直射光
? 散射光:陰天的時候,陽光被云彩遮擋,不能直接投向被攝物體,被攝物體依靠天空反射的散射光線作照明,這種光叫作散射光。散射光光線下,不會形成明顯的光面、陰影面和投影,光線效果較平淡柔和,因此也叫作柔光,如圖1-67所示。對人工光而言,散射光都是柔光類光源,如日光燈管發射的光源則是典型的柔光。在聚光燈的光源前面附加了能使光線散射的柔光紙和反光傘等,也能把硬光改造成柔光。柔光無明顯的方向性,不善于表現物體的質感,往往給人輕柔細膩的感覺。

圖1-67 散射光
? 反射光:反射光并不是由光源直接發出照射到被攝物體上,而是先對具有一定反光能力的輔助道具進行照明,然后由反光體的反射光對被攝物體進行照明。通常進行反光用的輔助道具并非純粹的平面,而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過的反光板或反光傘。這樣可以使反射后的光線獲得散射光的照射效果,即柔化。若使用光滑的鏡面反光物,則反射出的光線具有直射光的性質。
在進行商品拍攝時,通常對較硬材質的商品(如鐵罐、塑料瓶、玻璃杯等)打柔光,對材質較軟的物品(如牛仔褲、皮革包等)則用硬光來處理。掌握了該原則,就能將各種材質的質感很好地表現出來。
2. 光位
根據光線照射的方向不同,大致可將光分為順光、逆光、側光、頂光和底光。光線的照射方位不同,所產生的畫面效果也有所不同。
? 順光:順光是指從被攝物體的正前方打光,即來自相機鏡頭的方向的光。順光是最常用的照明光線,因為光線的直線投射,順光照明均勻,且陰影面少,可將商品的色彩和表面細節非常充分、細膩地表現出來。但順光拍攝不易表現出商品的層次與線條結構,缺乏立體感,如圖1-68所示。

圖1-68 順光
? 逆光:逆光是指從被攝物體后面打光,被攝物體與背景存在著極大的明暗反差,光源會在被攝物體的邊緣勾畫出一條明亮的輪廓線。在逆光的條件下,被攝物體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使物體表面的細節與紋理不夠清晰,如圖1-69所示。

圖1-69 逆光
? 側光:側光是指在被攝物體的左側或右側打光。側光在被攝物體上形成明顯的受光面、陰影面和投影。畫面有強烈的明暗對比,有利于展現被攝物體的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如圖1-70所示。在側光光線下拍攝人像時,會產生陰陽臉的效果,此時可考慮使用反光板對人像進行一定的補光,來減輕臉部的明暗反差。

圖1-70 側光
? 頂光:頂光是指從被攝物體的上方打光,與相機呈90°的光線。用頂光進行拍攝,被攝物體的下方會產生較重的影子,且影子很短,如圖1-71所示。在影棚拍攝人像一般不單獨使用頂光作為主要的照明光源,頂光只用作修飾光使用。

圖1-71 頂光
? 底光:底光是指從被攝物體下方打光。這種光線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產生非正常的造型和強烈的氣氛,一般用于表現透明物體或營造氣氛,如圖1-72所示。使用底光拍攝人像會給人詭異陰險的感覺。

圖1-72 底光
3. 光比
光比是指被攝物體上亮部與暗部受光強弱的差別。光比大,被攝物體上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大;光比小,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小。通常,光比的大小由主光和輔光的強弱及與被攝物體的距離決定。因此,拍攝時調節光比的方式有兩種。
? 調節主光與輔光的強度,加強主光強度或減弱輔光強度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
? 調節主燈、輔燈到被攝物體的距離,縮小主燈與被攝物體的距離或加大輔燈與被攝物體的距離都會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
4. 光型
光型是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對被攝物體所起的作用。光型可分為主光、輔光、輪廓光、裝飾光和背景光5種。
? 主光:主光是被攝物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確定了畫面的基礎照明和基調。對一個被拍攝物而言,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那么被攝物體就會受光均等,畫面會顯得平淡;而且幾個主光會同時在被攝物體上產生陰影,使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 輔光: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因主光而產生的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能呈現出一定的質感與層次,同時減小被攝物體與陰影之間的反差。在輔光的運用上,輔光的強度要比主光的強度小,否則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容易在被攝物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 輪廓光:輪廓光主要是用來勾畫被攝物體輪廓的光線,能體現被攝物體的立體感與空間感。逆光與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比主光的強度高,使用深暗的背景有助于突出輪廓光。
? 裝飾光: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物體的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物體細部的層次。裝飾光大多是窄光,如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的耀斑等都屬于典型的裝飾光。
? 背景光: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線,主要用于突出被攝物體、營造環境氣氛以及豐富畫面的影調對比,從而決定畫面的基調。背景光的運用要考慮到背景的色彩、距離與照明的角度,因此,需要對背景光進行反復調整才能用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