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參見太后
- 皇后太欺人
- 公長尊
- 3101字
- 2020-12-10 18:22:53
漪雨也已經(jīng)換好了宮裝,正站在安陽公主的身旁,一聽自家公主又開始口沒遮攔了,急忙提醒公主:“公主,奴婢不是告訴過你,不要總是和貴妃娘娘置氣。”
“是她先惹我的。”
漪雨嘆了一口氣,道:“好了好了,這不是要去見太后嗎?公主,我們還是快點(diǎn)去,只怕太后娘娘都等急了。”
一提起太后,安陽公主這才想起有正事要做,急忙拉著陳若希出了自己的宮門,直往太后所居住的慈恩宮而去。
來到了慈恩宮的門口,小太監(jiān)唱喏,而漪雨也急忙再次為安陽公主和陳若希整理一下服飾。安陽公主感覺到了被她拉著的陳若希的手微微有些出汗,于是安慰道:“你放心吧,若希,母后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她一定會喜歡你的。”
后宮之中,除了皇后,就是太后最大了。有時候太后的權(quán)利還凌駕在皇后之上,畢竟太后是皇帝的母親,在這后宮之中,她就是大姐大,想要廢除一個妃子,擁立一個妃子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對于陳若希這樣一個不明身份的人,也不知道太后會不會接受她。陳若希可不敢奢望太后像看兒媳婦的眼光看著她,畢竟她也不想當(dāng)那個面癱的妃子。只希望太后把她當(dāng)成一個尋常的可憐的女子就好了。
直到太監(jiān)尖細(xì)的一聲:“宣!”傳來,安陽公主這才帶著陳若希和漪雨走入正殿。
慈恩宮果然和錦繡宮不一樣,這個地方除了莊嚴(yán)安靜之外,還有一種安寧,而錦繡宮則是和安陽公主的性子一般十分活潑喧鬧,充滿笑聲笑語。而這里的安靜倒是讓陳若希有點(diǎn)緊張,畢竟這個地方的老大可是天下第一女人太后娘娘啊。
陳若希和安陽公主慢慢地走入正殿,她一直低著頭。知道安陽公主十分調(diào)皮地行禮的時候,陳若希也學(xué)著她的樣子行禮,這在來之前漪雨有教過行禮。
“兒臣參見母后。”安陽公主清亮的聲音響起。只聽太后十分慈愛的說道:“你這個野丫頭終于舍得回宮了。”
安陽公主站起來,一骨碌跑到了太后的身邊,撒嬌地說道:“女兒也很想母后啊。”
“你會想母后?母后才不信呢。要不是母后要你皇帝哥哥親自去逮你,你還舍得回宮?”
安陽公主繼續(xù)撒嬌,“母后,兒臣雖然貪玩,但是在宮外的日子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天都在思念著母后的。”說著,還把腦袋窩在了太后的懷里。
太后娘娘被安陽公主的話給逗笑了,說道:“行啦行啦,你這個小人精,總是說一些好話來哄我這個好人家開心。你這心思我,母后還會不知道?”
安陽公主道:“兒臣哪有什么心思啊,兒臣的心思還不都在母后這里。”
“行啦行啦,你這個野丫頭。哀家可告訴你,這次不許再胡鬧出宮了。要不然哀家就真的要罰了。”
“女兒知道了,下次絕對不會再任性了。”安陽公主作出一副乖巧的樣子。
太后搖了搖頭說道:“希望你這才說話算話,居然還敢跑遠(yuǎn),就不怕遇到危險嗎?”
“普天之下都是皇帝哥哥的,我才不怕呢。”
太后無奈地用手指戳了一下安陽公主的額頭,道:“你啊,就沒人管得住,日后可不要吃虧了才好。”
“吃虧了才好,能長點(diǎn)記性。”這個聲音,陳若希聽得出來,就是那個面癱皇帝,沒想到他居然也在這里,剛剛進(jìn)門一直都是低著頭,倒沒有發(fā)現(xiàn)他就坐在旁邊。
“對了,我聽皇上說你有了一個結(jié)拜姐妹?”
一話題終于轉(zhuǎn)到了陳若希身上,安陽公主興奮地說道:“她就在這兒呢?”
陳若希也是個會察言觀色的人,立馬行禮:“民女陳若希參見太后娘娘。”
“陳姑娘免禮!”太后的慈祥的聲音響起,聽聲音,陳若希覺得太后應(yīng)該是一個十分好相處的人。就是不知道本人如何,漪雨曾經(jīng)告訴陳若希,在去給太后請安的時候,作為一個百姓是不能夠隨便抬頭的。所以從進(jìn)來到現(xiàn)在陳若希整個人都是低著頭的,完全不敢去看太后。
而太后對著地上跪著的那個看起來瘦弱的女子倒是來了些興趣,也不知道令安陽這么喜歡的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太后曾經(jīng)在皇帝告訴她的時候有想過,這個姑娘應(yīng)該是和安陽那樣,很活潑開朗,甚至是十分調(diào)皮的人。
但是從進(jìn)來到現(xiàn)在,雖然她一直都在和安陽公主說話,她也一邊注意這這個小姑娘,她倒是十分沉穩(wěn)不慌不忙的。太后不由得對陳若希刮目相看,畢竟第一次來見她的女子一,要么做作,要么有些微的緊張或者在她的面前展現(xiàn)各種自己擅長的東西,明顯有討好的意思。
這個世界上,除了孫靜姝之外,陳若希可以算是第二個完全沒有想要討好太后的意思。孫靜姝,一想到那個可憐的孩子,太后雖然不讓她當(dāng)皇后,但畢竟也是從小看著長大的,當(dāng)時她死的時候,太后也是極為憤怒,并且傷心的。
“陳姑娘。”
“民女在。”陳若希聽見太后在叫她,她知道一定又要開始詢問戶口之類的,于是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其實(shí)在進(jìn)宮之前,她就已經(jīng)想好的說辭。
“不知陳姑娘是哪里人?”果然不出陳若希所料,太后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家世。
陳若希并不慌張,而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太后娘娘,民女自小和爺爺生活在山野之中,一直都沒有出來過。
以樹皮、果子為食物,偶爾民女的爺爺還會上山打獵,家門口也鐘了一下菜。所以民女也不知道家世為何。只是爺爺去世之后,要民女到外面投靠親人。
爺爺臨死之前來不及交代,只給了民女一封信,民女并不識字,想著出來問人。卻不想從山崖上滾落,被公主救起,卻發(fā)現(xiàn)那封信不見了。”
太后聽著陳若希語氣哀嘆地說話,心里也保持著疑問,雖然這樣的年代,各種奇人異士都有,只是這樣的身世也太過白了,如同一張白紙一般,太后還是會保持著一份疑問的。
但是作為太后,看慣了那么多的人,她當(dāng)然也懂得隱藏起自己的疑問,而是用十分同情的目光看向陳若希,盡管陳若希低著頭沒有看見,說道:“可憐的孩子。”
安陽公主在一邊也按捺不住,急忙拉著太后的手臂說道:“母后,若希是一個很可憐的人,您就不要再問她那些傷心的往事了。”
“是啊,都是哀家不好,提起了陳姑娘的傷心事。”
陳若希的語氣也帶著悲傷,道:“回太后娘娘,不怪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也是關(guān)心民女。”
太后滿意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嗯,是個好孩子。陳姑娘,不如哀家讓皇上廣貼皇榜,讓你的親人過來尋你。”
“民女謝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民女的爺爺說過,那些人不過是遠(yuǎn)方的親戚。當(dāng)初他們并不只是有民女,如果沒有了書信,他們是不會承認(rèn)民女的。”
太后略微皺著眉頭,說道:“那姑娘這可如何是好?”
“這有什么不好的?”安陽公主插嘴道:“母后,既然那些遠(yuǎn)房親戚都不知道有若希,而若希也沒有憑證,那還不如讓若希繼續(xù)留在宮里和我在一起。反正她也無處可歸,大不了她的日用都算我的。”
“安陽,怎可如此放肆。”說這話的,既然就是一直在一邊當(dāng)空氣的皇帝陛下梁懷道。而當(dāng)梁懷道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陳若希在心中暗暗罵了他一通:這個小氣鬼,忘恩負(fù)義,也不只是是誰在他發(fā)燒的時候救他,也不只是在他苦悶的時候傾聽他的話,居然連給個一日三餐都不肯。皇帝都是這么小氣的嗎?可惡啊!
自然,陳若希在心里想的這些話,梁懷道還有太后和安陽公主是完全不知道的,否則早就把陳若希攆出去了。
安陽公主不服氣,說道:“皇帝哥哥,你可不要忘了,當(dāng)初你們一起掉下山崖的時候可是若希救了你的,這也是你親口說過的。”
“什么!皇上,你掉下山崖?”太后聞言,十分驚訝且擔(dān)憂地看著梁懷道。
梁懷道給了安陽公主一記責(zé)怪的眼神,安陽公主這才驚覺自己好想說出話了,調(diào)皮地吐了吐舌頭。
“皇上,你身體沒有大礙吧,趕緊讓太醫(yī)過來看看。”太后還是十分擔(dān)心。
梁懷道面色自然,說道:“母后不必?fù)?dān)心,兒臣根本就沒事。你不要聽安陽瞎說,哪有那么嚇人。”
“不行,你待會兒回去讓小東子宣太醫(yī)看看,然后到慈恩宮來給哀家匯報。”
太后心意已決,梁懷道也不再推辭,道:“兒臣曉得。”
“陳姑娘。”解決完了皇帝的事情,果然就輪到陳若希了,“陳姑娘,沒想到居然是你救了皇上,哀家要代替皇家代替這天下謝謝你。”
陳若希誠惶誠恐,道:“不管是舉手之勞而已,太后娘娘千萬不要折煞民女了。”
“不,這都是應(yīng)該的,來人!”
一邊的一個宮女走上來,“奴婢在。”
“賜陳姑娘布匹十條,手鐲五對,項珠五對,如意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