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揚見張飛已經繞過軍陣,后面的程遠志已經距離這里不足兩里地,兩里地,騎兵一個沖鋒的路程。
“全軍呈鋒矢陣沖鋒。”蕭揚下令道。
程遠志看見前方的漫天沙塵,感覺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還沒等程遠志下令叫停大軍時,沙塵中突然出現了眾多的騎兵,看到那些锃亮的武器,程遠志心中感到了一股死亡的氣息。
在平原上與騎兵對戰是不明智的,哪怕敵軍只有千人,而己方卻是敵方的數十倍。
“全軍結陣,圓形陣。”程遠志大叫。
奈何千人的騎兵在平原上響起的氣勢實在太強大了,雖然蕭揚可以憑借著千人干掉程遠志,但是那樣己方也要損失慘重,所以蕭揚打算沖一陣就走。
還沒等程遠志將陣型結好,以蕭揚為首的鋒矢陣已經沖進了黃巾軍陣。
鋒矢陣,最適合鑿穿陣型。蕭揚揮舞著【戮神琉璃槍】,刺、劈、砸、掃、撩等招式在蕭揚手上變成了死神手中奪命的鐮刀。
蕭揚正在瘋狂地殺戮著,突然前方一片空明,原來蕭揚已經帶著騎兵鑿穿了敵軍陣型,頓時喝道:“眾將士隨吾來,主公在后方接應。”
剩余的八百余騎聞言,就催馬跟著蕭揚撤離。
程遠志手下一個頭目說道:“渠帥,我們要不要殺上去?敵軍可是有接應的軍隊。”
“哼,雕蟲小技。要是真的有接應人馬,為何要大聲說出來。想騙本渠帥,他還嫩了一點。全軍跟我追上去。”
蕭揚回頭看見程遠志帶著部隊真的追了上來,不禁笑了笑。旁邊的一名軍士問道:“四爺,那黃巾老大聽到有人接應我們,為什么還要追上來啊?”
蕭揚轉過頭,看著這個軍士,蕭揚知道剛才這個士兵殺了十來個人,笑了:“想知道?”
士兵看到蕭揚的這個笑容,不禁打了個寒戰,小聲地說道:“想。”
“哈哈哈,你叫什么名字?”
“會四爺,小子郭明。”
“想當將軍嗎?”
“想。”
“記住,日后多看看兵書,我那里有兵書,你以后去看看,看不懂的,來問我。”
“是,多謝四爺。”
“剛才那招,叫作虛虛實實。虛虛實實之間,模糊不定,程遠志有點小聰明,所以才會中計。本來用步兵追擊騎兵就追不上,他還一直追,他不死,誰死?”
眾將士聽到自家將軍如此評價程遠志,頓時大笑。
……………………………………………………………………………………………
等到程遠志追到赤蘭山后時,發現蕭揚已經列好陣型,駐馬等他了。
剛才那一戰,程遠志對于蕭揚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回想起這一戰來,蕭揚若是真的沒有援軍,又怎么會時不時地挑釁自己,讓自己一直追擊。
撇眼看了看自己的軍隊,陣型早已看不見,耳旁時時傳來士卒的喘息聲,又看向蕭揚,那似笑非笑的神情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霎那間醒悟過來:“撤,快撤。”
蕭揚看著程遠志驚慌失措的樣子,大喝道:“傳令,讓關張二位將軍沖鋒,眾軍何在?”
“喝。”
“建功立業盡在此刻。殺……”
“殺……”
程遠志看到蕭揚憑借八百人就敢沖鋒,心中更是堅定了所想。
“報,啟稟渠帥,我們左邊沖出五百騎,為首之人是今天殺鄧將軍的大漢。”
“報,啟稟渠帥,我們右邊沖出五百騎,為首三人不識。”
眼看自己被包圍了,程遠志立刻下令道:“全軍撤退,前往曲陽與地公將軍處。”說完,程遠志撥馬撤退,慌不擇路之下,竟沖到了最后面。
程遠志胯下之馬乃是一匹上等戰馬,眼看著自己能夠離開了,結果側面沖出一支千人的部隊,為首之人乃是一個紅臉大漢,留有五尺長須,使一桿【青龍偃月刀】。
程遠志心道:“那蕭姓小將我都打不過,此人我應該也打不過,不如假裝與他廝殺,伺其錯馬離開。”打定主意后,程遠志手提大刀,向關羽沖去。
關羽正詫異著,見敵將已然來至身前,冷哼一聲,揮手間,就將程遠志斬于馬下,大喝:“程遠志已死,還不快快投降。”
眾將士見自家二爺如此厲害,也跟著吼道:“敵將已死,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黃巾本就士氣低落,現在程遠志也被人斬殺,所以都準備放下武器投降。結果一個不合群的聲音響起:“放下了武器就會死,何不跟我殺出去。”
蕭揚張弓就是一箭,將說話之人射殺,冷漠道:“誰不投降,此人便是下場。”
眾人這才放下武器,回頭看著蕭揚,心中懼怕不已。
劉備帶著張洵梁文二人來到蕭揚身邊,看著蕭揚一身,頓時心驚。
蕭揚本是一襲白袍白甲,但經過廝殺之后,白袍卻染成了紅袍,白甲上,處處都是血跡。
日后,此戰的經過被有心人傳了出來,蕭揚的“血衣殺神”的稱號也定下來了,血衣殺神,可止小兒啼哭。
…………………………………………………………………………………………………
數日后,劉備帶著關張蕭三人,領著兩千五百騎兵,五千步兵前往冀州----巨鹿,幫助自己的恩師盧植。
劉備看著身后健壯的士卒,心中暗道:“義父待我恩重如山,不僅將五千人的糧草準備好,還將武器裝備都贈送給我,我該如何報答?”
蕭揚心中仿佛想到了什么,撥馬來到劉備身旁,說道:“父親待你如親子,若是真的想要報答,就將這亂世平定,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定吧。”
“可是,十常侍蒙蔽圣上,我等人微言輕,如何可行啊?”
“這黃巾,便是大哥的功勞,我等兄弟必然助你。”
“好,我定讓圣上還百姓一個安定。”
“唉,大哥,你還是放不下。這亂世是張角的錯嗎?也許是,但是最大的錯,是圣上。他昏庸無能,不務正業,導致百姓沒有了活路。所以百姓才會反抗,才有這黃巾之亂。”
“賢弟慎言。”
“今日之話,出我口,入你耳,無人知曉。”
“唉,日后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