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龍陽日報一發行,整個龍陽市都炸鍋了。
一篇署名為龍小川的記者寫的文章,以碩大的標題占據了頭版頭條。
“龍陽經濟之殤:是什么扼住了我們發展的腳步。”
文章的文字用詞大膽犀利,首先肯定了小漁村突擊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緊跟著它卻用大量的篇幅闡述著自己的觀點,造成這樣供不應求,讓大家鋌而走險的原因,主要來自于相關政策對個體經濟的打壓,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這個根上...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第二天的龍陽日報一發行,整個龍陽市都炸鍋了。
一篇署名為龍小川的記者寫的文章,以碩大的標題占據了頭版頭條。
“龍陽經濟之殤:是什么扼住了我們發展的腳步。”
文章的文字用詞大膽犀利,首先肯定了小漁村突擊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緊跟著它卻用大量的篇幅闡述著自己的觀點,造成這樣供不應求,讓大家鋌而走險的原因,主要來自于相關政策對個體經濟的打壓,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這個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