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陸游: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書名: 人間至美是清秋作者名: 黛珂先生本章字數: 4573字更新時間: 2020-12-22 08:40:38
唐代大詩人賀知章曾在晚年感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睍r年八十有六,終于在歷經官場奔波、人事消磨后,辭官歸隱。不久,闔然而逝。
因為家在鏡湖之畔,死后便長眠于此。此后的381年中,名流競出,像羅隱、朱慶余都是頗有名氣的詩人。而我之所以用381作為時間段分割,是因為在宣和七年(1125),一位和老賀有著同樣分量的詩人出生了。說來也巧,這位老鄉不僅和他一樣都愛鏡湖,而且同樣活了八十六歲,都屬于長壽學者。他不是別人,正在南宋那個風雨飄搖年代里少有的熱血男兒——陸游。
讀書三萬卷,學劍四十年
陸游晚年蝸居鄉野,有學子慕名前來拜訪,詢問取得成就的方法。他隨口說道:“讀書三萬卷,學劍四十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币f學習的方法,那真是如好朋友朱熹所提倡的,“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其實,陸游從少年就喜歡讀書。十二歲時文采斐然。根據制度,恩蔭入試。因為詩寫得好,有唐韻風味,人稱“小李白”。和大李白比起來,兩人還真有相同之處。李白二十五歲出川游蕩,陸游說:“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崩畎渍f:“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陸游呢?學劍四十年,能殺虎,擒賊王。而兩人又一共同特點,就是在科舉中多次失敗。李白是殺了人后留有案底,加上恃才傲物,戶口原因,不愿再考。陸游卻是屢屢遭到奸臣秦檜的阻撓。
秦檜這個人貪財貪權,貪生怕死,排斥異己,專橫獨斷。皇帝都得時時在靴子里揣把匕首,以防遭到不測。這個人心狠手辣,賣國求榮,為了保全自己謀害了抗金英雄岳飛,直到今天和他的老婆還跪在棲霞嶺下岳王墓旁的鐵欄柵內。他不僅對主張抗戰的將軍極盡誣陷之能事,對那些稍有一點兒國仇家恨的書生也是毫不留情。陸游這個才華堪稱“小李白”的青年,自然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于是,陸游一連三次考試,都因為秦檜這個惡魔的籠罩而宣告終結。一介書生,因為在試卷中主張北伐、收復失地,就被取消考試資格。這在任何時候看來,都顯得何其荒唐??墒乔貦u做到了。因此他也成了天人公憤的目標,惶惶不可終日,直到在驚恐中死去。
秦檜死后,陸游重新恢復了斗志。每日聞雞起舞,讀書破漏,練習飛白,游山賞水。幾年后,被朝廷授予寧德縣主簿的職務。從這點看來,宋高宗這個人還是明點事理的,知道底下人的才華。陸游干了沒多久,又到福州掌管刑獄。陸游的祖父曾經就是做這個的,維護正義、不厭其煩是這家人的秉性。
與孝宗的對話
一一六二年,宋高宗騎虎難下,退位給太子趙昚,是為宋孝宗。孝宗雖對長輩很孝順,但該有的主見還是得有。他的心中所想和高宗不同,是堅定的主戰派。只不過礙于高宗的面子,不好明說。
這天,他把陸游叫來問:“如今家國不穩,卿以為應如何?”陸游直截了當地說:“大宋的首要任務是對金作戰,收復失地。金人無信且奸詐,勝時急功貿進,想一口把我們吞掉。敗了又打著和談的名義,實則是想借機喘息。等到他們喘息好了,便又攻擊我們。當下之計,須謀而后動?!毙⒆谒靻柸绾沃\,何時動?陸游說:“以大兵水師十之九據守江淮,控制要塞,養精蓄銳,剩下的打游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待時機成熟,便可直搗黃龍,收復北方。”
宋孝宗心想,你小子這軍事理念不錯。但是他不能明面表揚,而是轉身思考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與那些主和派周旋,說到底,就是與宋高宗分庭抗禮。
最終的結果是,孝宗沒能壓得過高宗,任用了秦檜一黨的奸邪為相,接著把抗金名將張浚貶到福州。張浚走在路上,感嘆生前不能收復中原,死后亦無顏葬于祖塋,失落沮喪,病情加重,享年六十八歲。
而另一方面,那些奸佞之臣對陸游也投來了箭頭。陸游在多方勢力的碾壓中,于一一六四年被貶為鎮江通判。
鐵馬秋風大散關
一一七二年,陸游夔州任滿,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給宰相虞允文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我已經四十八歲了,但還窮得叮當響。出門在外只帶幾件行李。想要回家也不行,因為回去后無法生活。我要是一天沒有俸祿,就實在想不出一點兒辦法了。因為家里實在太窮,我兒子已經三十歲,女兒也二十歲了,還未提婚嫁。請您可憐可憐我,給我弄一官職,哪怕是做粗活,只要能養活這一大家子人就行?!?
陸游這信寫得實在懇切,語氣不比當年的韓愈差。但凡有一點兒熱心腸的人都一定會幫助,何況還是這位文韜武略、忠烈義勇的宰相。虞宰相聽了陸游的訴苦,當即打電話給四川宣撫使王炎,讓他給陸游安排個差事。王炎早早聽說陸游的才名,招他為宣撫使干辦公事,兼法官,協助軍事政務。
陸游見了王炎后方覺:這個人真了不起!王炎坐著轎子經常在大街上被攔下。便問隨從是怎么回事?下人據實回答:“是貧民叫冤,這種事見得多了,不必去理會。”王炎呵斥道:“怎么能不理會呢?多了才來訴訟,我來處理一下,日后喊冤之人必定會少?!庇谑窃撛蹀k還怎么辦,公正廉明,政治豪強,一年之后大有改善。
在王炎的影響下,陸游東奔西走,開始體驗軍旅生活,出入于軍營哨所,荒原絕壁,縱然辛苦,卻意氣風發。一日,行至大散關,只見山路高險,巍峨聳天,宛若屏障,陸游心中感慨:有如此江山,男兒定當拋灑熱血,收復中原。可是十二年后,卻在《書憤》中留下了未曾預料的哀傷: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哀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細雨騎驢入劍門
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被任命為成都安撫使參議官,在路過劍門關時適逢春雨。望著崎嶇不平的前路和身后的羊腸小道,陸游吟出一首: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
不甘心做詩人,那么這個男人想干什么呢?他渴望同越王勾踐那般“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后,一雪前恥,而不愿做一位落寞惆悵的苦吟詩人。陸游就任后,整天喊著:“請書一尺檄,為國平胡羌。”可惜卻無人問津。此后三年,他又一連調往多地,懷著一腔憤慨,白白蹉跎了歲月。
在成都時,他和杜甫一樣開荒種田,植卉養草。他常對兒子們說:“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難以讀懂杜甫。而我們現在的處境,比杜甫還是要好的,所以要保持振作?!?
他想在蜀地終老,讀書練劍之余卻心懷惆悵。因為這個熱血男兒仍放不下國仇家恨。他心中所系,唯“抗金”二字而已。這與他的另一位好朋友辛棄疾是何其相似?。?
沈園非復舊池臺
說起陸游與表妹唐婉的愛情,那絕對稱得上傳奇。
唐婉是陸游的表妹,比他小兩歲。她冰雪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兩歲能誦詞,三歲會作詩。雖然才華不及表哥,但用那個評價謝道韞與張彤云的濟尼的話說,已經算是閨閣之秀了。
唐婉本來跟隨父親四處飄蕩,后來經過多年努力,終于找尋到了姑姑一家。于是,小唐婉告別了那個大她四歲的趙士程,來到了陸游身邊。陸游濃眉大眼,雙目炯炯,文質彬彬,溫文爾雅,讓這位表妹喜歡地不得了。日復一日,唐婉和陸游漸漸熟識,他們一起入私塾讀書,一起背誦古詩詞,一起交流學習心得。時間一天天過去,在表妹唐婉的心里,陸家哥哥的地位已經超過了所有人。而陸哥哥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他這個聰敏伶俐的妹妹。
看著兄妹倆這么好,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于是,陸夫人以一朵家傳鳳釵作為信物,為兒子定下了這門親事。紹興十四年,在六十多歲的李清照對著落日梅花寫下《聲聲慢》時,陸游和唐婉這對佳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陸母對這個不勸丈夫讀書上進、而整天領著他醉倒在溫柔鄉中的兒媳非常不滿。于是人們也就可以想象:如果當時黛玉嫁給寶玉,之后的結局該當如何了。
陸母對唐婉不滿,開始只是表現在對她百般刁難,屢屢挑刺。后來便仗著姑姑和婆婆的雙重身份對她公開斥責,毫不留情。一次家族祭祀,所有人就位后,陸母叫來了跪在一旁的唐婉,責問她為什么不按時給自己行禮。唐婉向來不拘小節,不曾想為這樣一件事引發大火。這時,陸母看見祠堂外面有兩只公雞在打架,便順手把手中的茶杯扔出去,啐道:“你這個不下蛋的雞,我養你也是白養!”唐婉立于一旁,頓成淚人。幾天后,陸母到無量庵為陸游和唐婉卜卦,僧尼一番胡掐亂彈后說:“唐婉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标懩嘎劦么搜?,對唐婉的之前的好感完全喪失,接著命兒子將其送走。
當灰色的馬車走在空曠的街道上,已經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他們。陸游忽然心生一計,他打算在附近租個房子將唐婉安頓下來。等到母親氣消了,再把唐婉接回去。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陸母很快發現了,不僅大發雷霆,甚至還以死相逼。陸游無可奈何,只能將心愛的女人送走。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他們的愛情徹底迎來了悲劇。
唐婉后來心灰意冷地嫁給了趙士程,而陸游也在母命之下另娶了王氏。十年后,在紹興的沈園里,綠樹成蔭,風景如畫。趙士程攜著妻子前來游玩。這時忽然遠遠地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驚呆了!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一直想要忘記的陸游。
趙士程設宴,唐婉端了一杯黃酒送給故人,兩人相對而立,卻無一句言語。酒過三巡,唐婉含淚離去。陸游愁緒滿懷,提筆在粉墻上寫了一首《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隨后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次游玩沈園,只是為了尋找當初陸游走下的足跡。卻忽然看見了陸游題在墻上的詩句,頓時有感于心。她執筆續道: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回到家后,唐婉悲上心頭,失聲痛哭。不久便香消玉殞。
在唐婉死后,陸游悲不能已,寫下了不少的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這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一樹梅花一放翁
陸游深愛梅花,經常在寺廟中對著梅花坐到半夜。有時也對梅自酌。友人說他是“梅癡”,有點像“梅妻鶴子”的林逋。陸游說:“沒錯,我正是那個最癡情于梅花的人?。 ?
他在《卜算子?詠梅》中寫道: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高標卓然,遠離俗世,這便是陸游一直追求的境界。對于梅花,他經常突發奇想,并寫詩自問: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這是他的氣節、操守、格調。而說到放翁二字,來自于嘉州任上。當時朝中佞臣彈劾他“不拘禮法,飲酒頹放”,陸游因此罷官。他憤懣之余呵呵一笑,干脆給自己取號“放翁”。這是對主和派多么強硬的回擊啊!后來他又受命編修國史,朱熹說:“有如此能力的,也就只有放翁了。”陸游不僅詩名滿天下,更贏得了史學家的榮耀。這不是一般的文人擔當得起的。嘉泰三年,辛棄疾來訪,兩人再談北伐之事,胸中熱氣未銷。幾年后,南宋在于金的戰爭中再次迎來屈辱。宰相韓侂胄的尸首被送往金營。陸游心腹甚痛,深感國家之軟弱可欺。
嘉定二年冬天,八十六歲的陸游病重不起,臨終前讓兒子拿來紙筆,滄然寫道: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一生寫詩眾多,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僅存于世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這是一段時代的落寞,也是一位英雄的悲歌。梁啟超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碑斦媸前l自肺腑、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