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爪沙鼠組織學圖譜
- 褚時峰
- 1237字
- 2024-03-20 17:07:19
第一部分 正常組織學圖譜
一、神經系統
1.大腦
分子層(molecular layer, ML):位于大腦皮質的淺層,由較多的神經纖維構成,神經元相對較少并且較小。
外顆粒層(external granular layer, EGL):位于分子層的深層,細胞構成主要為星形細胞和少量小錐體細胞,細胞較為密集。
外錐體細胞層(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EPL):位于顆粒層內側,分界不明顯,細胞構成主要為星形細胞和中小型的錐體細胞。
內顆粒層(internal granular layer, IGL):位于外錐體層和內錐體層之間,分界不明顯,細胞以星形細胞為主。
內錐體細胞層(internal pyramidal layer, IPL):位于內顆粒層內側,分界不明顯,細胞以中型和大型的錐體細胞為主。
多形細胞層(polymorphic layer, PL):位于大腦皮質的最內層,其細胞構成包括梭形細胞、顆粒細胞和錐體細胞。

H.E. 100×
ML:分子層;EGL:外顆粒層;EPL:外錐體細胞層;IGL:內顆粒層;
IPL:內錐體細胞層;PL:多形細胞層
錐體細胞(pyramidal cell, PC):位于大腦皮質的神經元,按照神經元胞體的形態可以分為錐體細胞、顆粒細胞及梭形細胞。錐體細胞可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其主要的結構特點是胞體結構呈三角形。

H.E. 400×
IPL:內錐體細胞層;PC:錐體細胞(黑箭頭)
2.小腦
分子層(molecular layer, ML):位于小腦皮質的最淺層,細胞構成主要包括分布于較淺層的小的星形細胞和分布于較深層的籃狀細胞。
浦肯野細胞層(purkinje cell layer, PCL):位于分子層和顆粒層之間,由一層浦肯野細胞構成。
顆粒層(granular layer, GL):位于小腦皮質的最深層,分界明顯,細胞排列較密集,染色較深。
浦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 PC):浦肯野細胞體積較大,細胞胞體呈梨形。
顆粒細胞(granular cell, GC):顆粒細胞體積較小,染色相對較深。

H.E. 100×
ML:分子層;
PCL:浦肯野細胞層;
GL:顆粒層;

H.E. 400×
ML:分子層;
PCL:浦肯野細胞層;
GL:顆粒層;
PC:浦肯野細胞(黑箭頭);
GC:顆粒細胞(白箭頭)
3.脊髓
低倍鏡觀察:
可見脊髓橫截面略呈扁圓形,外包有結締組織軟膜。背正中隔和腹正中裂將脊髓分為左、右兩個部分。脊髓中央呈蝴蝶型的結構為灰質(GM),周圍為白質(WM)。

H.E. 100×
WM:白質;
GM:灰質;
VH:腹角;
LH:側角;
DH:背角;
CC:中央管(黑箭頭)
高倍鏡觀察:
灰質部分主要由神經元胞體、樹突、軸突近胞體部分,以及神經膠質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組成。灰質中央為中央管(CC),管腔內表面為室管膜上皮。兩背側窄小處為背角(DH),兩翼腹側寬大處為腹角(VH),背角與腹角之間凸向白質的部分為側角(LH)。脊髓白質部分主要由神經纖維構成,其間可見少量神經膠質細胞(NG)和尼氏小體(NB)。

H.E. 400×
CC:中央管;
NB:尼氏小體(黑箭頭);
NG:神經膠質細胞(白箭頭)
4.坐骨神經
低倍鏡觀察:
坐骨神經由走向一致的神經纖維集合在一起,與結締組織、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共同構成。神經纖維間的結締組織為神經內膜,包繞在單條神經束(nerve fiber, N)周圍的結締組織為神經束膜(perineurium, PE)。

H.E. 100×
N:神經束;
PE:神經束膜(黑箭頭)
高倍鏡觀察:
神經束內大小不等的粉染條索狀結構為軸突(axon, AX),軸突周圍的環形嗜酸性網狀結構為髓鞘(MS),髓鞘內可見嗜堿性的髓鞘細胞核,又稱施萬細胞(Schwann cell, SC)。

H.E. 400×
PE:神經束膜;
SC:施萬細胞(黑箭頭);
AX:軸突(白箭頭);
MS:髓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