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規律背后,是普遍的人性。

據說,人老了,住在大房子里會害怕。

如果城市大了,讓人恐懼,可能也是衰老的跡象。

但城市還是在不斷長大,盡管有人選擇離開。

城市一直在兩種力量的角逐之下生長。一種是向心力,它讓你懷揣夢想;另一種是離心力,它讓你肉身疲憊。

在這樣的城市,你是“北漂”“滬漂”,甚至“蓉漂”嗎?披星戴月的打工人,是留下,還是堅持?老家容不下夢想,城市容不下肉身,是真的嗎?

也有可能你剛邁出大學校門,別人的選擇是你規劃自己人生的重要參考。甚至,你可能就是做規劃工作的,正在參與影響城市未來的決策。你還可能是個房地產開發商,在哪兒造房子是你最重要的戰略。

停一下!

你想清楚了嗎?關于未來,關于20年之后?

20年之后,“90后”正式步入50歲。當從小與互聯網為伴的一代人主宰世界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時,人會生活在虛擬現實的世界里嗎?大城市會瓦解嗎?人們會回歸鄉野嗎?老齡化會帶來房價崩盤嗎?

這不是選擇題,而是邏輯推理題。

在這本書里,我要告訴你三個“向心城市”趨勢:人從農村集聚到城市,從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從城市的外圍集聚到中心城區。

我會用大數據的方式,從城市內部通勤的“向心”特征開始說起(第一章)。然后要告訴你,即使是看單個城市,也一定要把它放在國家和區域的視野下,并且還要和農村一起看,我把這個稱為“區域—城市主義”(第二章)。我將引入“空間均衡”的概念,幫你建立起活力、宜居、和諧這三個核心城市問題間的關系。

接下來,我把引起“向心城市”趨勢的活力、宜居、和諧這三個問題拆成三個部分來說。

在活力這部分,我會解釋城市活力的來源(第三章),這是向心力的根本來源。然后,我會運用大數據向你展現,城市是個體系,即使在城市群內部,也有向心特征(第四章)。之后,我要回答一個問題,政策是不是可以消解城市體系的向心特征?(第五章)

向心力的反面是離心力,它涉及城市的宜居問題。第六章討論離心力的兩個核心問題:擁堵與污染。在第七章,我們來看人類的技術和管理如何克服離心力,從而決定了城市的蔓延邊界和人口規模。城市要長大,一定會擴張土地面積,那么,應該怎么利用土地,為“向心城市”提供空間?中國大城市的房價存在泡沫嗎?第八章將回答這些問題。

在“向心城市”的趨勢之下,城市內部如何保持和諧?市場、政府與社會的共同治理,是第九章討論的問題。進一步的,在“向心城市”的趨勢之下,農村、收縮的城市和欠發達地區怎么發展?第十章將帶你直面鄉愁。

你看,一談城市,必定要談鄉愁。在城市里,有億萬人是背井離鄉的,人們借助于網絡,從一個女孩那里,得到了慰藉。

女孩身著潔白的長衣,清晨的柔光擁著她緩緩起身。一天的勞作開始了,上山砍比她腦殼還大的筍,小水塘里撿起長著青苔的螺螄。古樂聲中,青蛙以慢動作騰空而起,廚房的光線準確地貼近她的臉和手。除了虛實相間的近景,還有幾十米開外的遠望。花生碎帶著感動落在餐盤里,辣醬被冠名為“蘇造”,通過外包裝準確地對著鏡頭露出了兩次。

這樣的日子羨煞一眾都市白領。畫面里充滿著鄉愁,勾起了食欲,所有的美好都透露著兩個字:專業。注意,是“專業”,而不是“農業”。

2019年,網紅里最紅的兩位,一男一女,都姓李。在一篇網絡文章中,有這樣一組數據:

李姓小伙上熱搜的次數,超過了所有明星。

阿里巴巴副總裁鐘天華說:“雙十一,他的直播銷售額超過10億。”

小伙說:“從今年(2019年)1月起,月收入達到了七位數。”(1)

但風光的背后,有你看不到的辛苦。

365天,做了389場直播。一場直播大概多長時間?下午6點開始,播到凌晨1點。

直播結束后開總結會,凌晨4點睡覺。中午12點到下午5點,選品,準備晚上的直播。

同樣是這篇文章,也提到,三年之前,小伙子還是有閑階級。那時候,他只是南昌市一個普通的化妝品導購。月收入雖然只有三四千元,但活得超級自由。自從搞上了直播,他的“閑情”“閑心”就徹底消失了。

這篇文章的作者還發出了一個靈魂之問:“他現在雖然掙錢多,但完全沒有了生活,是不是還不如回到以前呢?”

兩位“網紅”,一位向你展現著田園牧歌,一位向你展現著城市的壓力。兩人共同的特點是借助網絡獲得了成功。很多人相信,網絡的力量會消解城市,使得你不再需要住在城市,尤其是“鴨梨山大”的大城市。

2020年,一句“早安,打工人”紅遍了網絡。在城市,每天上班,來回少則幾十分鐘,多則三四個小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回到農村?悠閑、詩意,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在城市的打工人,“996”的生活,換來的是幾千元的月薪,是不是不值得?

的確有人選擇了離開。有些年輕人老家在農村或者小城鎮,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讓他們感覺沒有著落,于是他們把在城市掙的錢拿回老家買房或者蓋房。如果你去農村看看,會發現有三成到四成的房子是空置的。雖然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但房子卻越建越多。

還有些進城務工的朋友,掙的錢不夠一步到位地建好農村老家的房子,于是,掙一點,蓋一點。有的房子只造了個框架,有的只有底層是可以住人的,樓上幾層連窗子都沒有。

更多的年輕朋友,也許還沒有在家鄉置產業,但他們同樣一面在城里打工,一面隨時準備回去。

就在人們面對留下還是回家這樣的抉擇而舉棋不定的時候,網紅小伙從南昌搬到了上海,還在上海落了戶、買了房。

工作完全靠網絡開展,住在哪里應該都一樣,他卻選擇落戶大城市。他的選擇是明智的嗎?他真的僅僅是因為掙了大錢才選擇上海這樣的城市嗎?

這些問題,讓我們一一解開。


(1)文章來源為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婺源县| 德安县| 五台县| 噶尔县| 出国| 宿迁市| 崇明县| 沁源县| 白沙| 黎平县| 安岳县| 宁乡县| 舞钢市| 靖江市| 连南| 象州县| 永安市| 灵丘县| 五寨县| 宁强县| 新化县| 兴城市| 丘北县| 济阳县| 三河市| 永川市| 宁德市| 望谟县| 临城县| 文登市| 武威市| 邓州市| 合水县| 郓城县| 武隆县| 平定县| 和平区| 塘沽区| 基隆市|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