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機緣巧合認識一個在日本開居酒屋的華僑小哥,每每深夜話談,都會聊一些世人所謂的人生大事。
比如說,結婚。
他的觀點一句話就能明了,現代人的結婚,是一種交換的過程。
作為杠精的我,不可懷疑的否認了他的觀點。他的觀點如下。
“我不喜歡結婚,兩個人相愛歸相愛,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婚證不過就是一張紙而已,誰也不能保證,這張紙承擔未來的幸福,還有可能因為這張紙,讓那個本身兩個相愛的人,陷入情感危機,婚姻嘛,因為愛情結婚的太少了,說難聽點,大多數婚姻都是一場大家都認同的交易罷了。”
我反駁,又不是商業聯姻,哪來那些交易?
“現代人的婚姻嘛,就是各取所需,女人想要彩禮和房子車子,還有將來孩子的戶口,男人有需求,想找一個給他家的溫馨感,又愿意給他生孩子的女人,怎么不算商業聯婚,這些都不是純粹的愛情。
我反駁,也許是遠古的基因影響的某些男性的思維,雄性會出去為雌性獵食,導致現代男人腦袋里形成了這種慣性,以為女人就是得靠男人才有房子住,有錢花。
可現在是21世紀,女人會自己賺錢啊,甚至更加獨立的女性會自己買房子買車自己有存款,女人自己養自己,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現代的房子已經不是普普通通的房子了,國內哪些女孩年輕的時候不是張口閉口幾百萬,這都是普通的。”
那不普通的呢?
“不普通的就是別人的豪車頂上放個礦泉水瓶,她就上去了,她們對于車房的要求滿足了之后,就回上升到另一個層次,條件尚好的她們,渴望有個權勢滔天,能給她們住別墅,背名牌包,當闊太太機會的人。”
那你是嗎?我打趣道。
“我不是,我是個中產階層。”
談論中得到的感悟是這樣的,婚姻的本體性質,依舊是美好的神圣的無疑,但每個年代的婚姻都會有一個專屬這個時代的標簽,但標簽確確實實都是大同小異。
比如封建社會時期的,包辦婚姻,是當時社會環境下形成的一個社會現象。
那時的三綱五常,倫理孝道,是當時的人極為重視的,所以婚姻這一塊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妥協,在當時就是忤逆雙親,是大不孝。
所以那時的婚姻大多數都是不幸福的,因為父母做決定,他們不會想你愿意不愿意,反正我愿意,我就說了算,你不聽,那你就是不孝。
不像現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實在是很優質的,對于所謂舊社會的包辦婚姻,是絕對拒絕并禁止的,現在是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那我就想跟你過一輩子,雙方父母一同意,婚檢做完,結婚證一領,就算圓滿。
所以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婚姻提倡自由自愿,也有法律的支持,如果再不是很幸福的情況下,那就是有些其他問題了。
比如,利益。
有句話諷刺的不錯,寧可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但也有句話讓姑娘們印象深刻,貧賤夫妻百事哀。
姑娘們在親眼接受父母一輩的教訓之后,急切的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就是長大嫁個有錢人,有錢就不會太哀。有錢了也不會太哀嗎?也不是。
姑娘們記住一句話,如果你家里的經濟狀況,遠遠不及你所要嫁的夫家的經濟條件,而你又才疏學淺,能力一般的情況下,那你可要小心了,基本嫁過去沒幾年你就會面臨一些婚姻危機,比如婆婆欺壓瞧不起,比如老公看膩了你這張臉,又嫌你沒事做,于是去外面另尋風流。
你可能說我是個大學學歷啊,姑娘醒醒,大學生遍地都是,你又說,我長的漂亮啊,姑娘我再澆點涼水,在這個花錢就能變臉的時代,漂亮的姑娘更是高產。
所以門當戶對很重要,哪怕你家里有個幾十萬,你要嫁的人家有幾百萬資產,人家都未必瞧得起你,當然這些話表面他是不會明說出來,有些話你得細品。
說一個身邊的真實例子,有一個朋友,在這里我們就叫她阿樂,阿樂的家里條件不是很好,家里一個哥哥等著娶媳婦,父親去世的早,哥哥好賭,欠了一屁股債,家里實在困難的緊,于是母親就托人給她找了個相親對象,想借著彩禮,能幫哥哥多還點錢。
阿樂的相親對象兩個人一見面,阿樂就發現,這位相親對象跟自己一邊高,阿樂一米七三,男方也就跟自己差了那么一厘米。阿樂總覺得,第一眼瞧上去,他鏡片后的小眼睛里,總帶著那么一絲的小聰明在里頭。
男方帶個眼鏡,職業是私企的一個中層,微胖;談起工資,在那個小城鎮,一個月一萬多真的是不少,而阿樂一個月不過五千左右。相親對象家里又說,家里凈資產有個幾十萬,聽到這,阿樂母親眼睛終于放光了,回到家后,母親毅然決然的勸著阿樂。不然,就嫁了吧,你看他家條件也不錯,總不會苦著你。
阿樂很猶豫,她不喜歡,但母親說家里實在是沒錢了,況且男方家里條件也算不錯,阿樂趁著年輕還好找,再往后找可就沒有條件這么好的了。
阿樂左三番又二次的被家里人勸,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彩禮給了二十萬,阿樂一半都給了母親,幫哥哥還了錢。
而剩下的錢,本來是要拿給母親養老用的,結果是母親仍舊把錢拿給哥哥,哥哥說去做點小買賣,結果還是拿去賭博了。
而婆家這邊,婆婆看不上阿樂的出身,更瞧不起阿樂的娘家,心知肚明是因為這點彩禮,有種把姑娘“賣”給他家的感覺,于是婆婆開始了她的表演。
婆婆明令,要跟兒子媳婦一塊住,因為嫌棄阿樂笨,怕她照顧不好丈夫,所以一定要一起住。但她嘴上說著是照顧,實際上能做的事基本上都讓阿樂做了,婆婆倒是樂得清閑。他們母子倆還給阿樂開會,讓阿樂在外面掙的工資,每個月都交到丈夫手里。自己可留兩千,作為生活費,交些水電物業暖氣,買點柴米油鹽一類的生活用品。最要命的就是,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媽寶男,什么大事小情的,一律跟母親大人商量,總之就是跟自己媽合起伙來一起壓榨媳婦。
這丈夫更氣人,平時阿樂要是不在,他連個水電費都懶得交,還要阿樂在外地給他交上才罷休。
而阿樂因為受壓迫的種種,委屈的不行想離婚,婆婆心眼多,跟她說都結了婚了,不好好過日子瞎折騰啥,再說她過幾年也快三十多了,離婚她也沒人要。其實說根究底,就是怕分財產。
本來阿樂都想的明明白白的了,狗血的來了,她懷了孩子,母親也勸她說,這孩子打了,再上點年紀結婚生子,就困難了。再說,要是真離婚,讓她還彩禮錢可怎么辦?
阿樂簡直要絕望了,此時此刻,她好像沒有一個能讓她有著落的家,沒有一個為她著想撐腰的人。
被現實壓迫的她,又猶豫了,思量幾遍決定把孩子生下來,繼續循環這種苦逼的生活。
這個故事其實也就到這了,別的幫不上,就給姑娘們敲個警鐘吧。
挑愛自己的!挑自己相處舒服的!挑事沒那么多的!婚前把一切都看清了再結婚!
接著說說對于婚姻的官方解釋吧。
婚姻,泛指適齡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經濟生活,精神物質等方面的自愿結合,并取得法律、倫理、醫學、政治等層面的認可,雙方共同生產生活并組成家庭的一種社會現象。
所以也別像小哥說的交易這么難聽,男女一旦結婚,雙方的精神財產和物質財產就會有一個結合的過程,咱別管誰多誰少,咱多與少都奉獻了,兩個人做了決定就應當有接受和尊重這一環節,不然你們那就想好了再結,別婚后又覺得我多你少的。
要不然,孩子讓你來生?
要不然,家你來養?
夫妻雙方將心比心很重要,互相支持更重要。
所以,姑娘們,結婚的話至少你得說服自己,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