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不會
- 賈村
- 無限的光芒
- 1974字
- 2021-01-22 20:44:35
捐錢完了之后,老李又說到:“大家以后上交的百分之四的費用,我們村委會使用之后,會貼一張紙告訴大家都干什么用了。所以我們現在還需要一個會計,你們覺得誰來做這個會計合適?”
村民們七嘴八舌,有一個人問:“村干部不都是選舉出來的嘛,那我們選一個吧。”
“這個好像不容易選,大家誰當過會計,只有和平主任當過會計,現在村子里誰的水平能超過和平?”有一個村民說出了這件事情的根本所在——選舉可以,但你要選一個連帳都不會記的人,那不等于在害村里人。
村民哪懂得這些,于是就由老李道出了這一難處。只見他說到:“我們選的會計必須學歷越高越好。另外在平時要會精打細算,這樣才能為我們村委會省下錢來。讓我們村的村委會永遠有著用不完的錢。”
眾人一聽,那些男的頓時傻了眼。要會精打細算,誰能出任會計一職?更何況他們根本就沒有記過賬,平時自己的錢也全都是婆娘們拿著。所以要論起這些,自己只會花錢,更別說經營家庭了。所以每一個男的都沒了心思。但這只是這些懶漢的心思,真正掙錢的男人們還都在外面掙錢呢。誰來的及管村里的事?就連自己家里的事都交給了妻子兒女。
所以男人們除了賈和平可以兼任會計外,還沒有誰能記好這個賬。
因此就有人說:“那不如讓和平來兼任這個會計吧。村里也就只有他當過會計。”
賈青說:“現在村里工作正在展開,賈和平已經是村主任了。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根本管不過來。他最多教教新會計怎么來管理好村委會的錢。”
老李說:“對,賈和平現在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做村委會的會計。大家還是想想誰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眾人正在討論中,突然人群中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打斷了所有人的講話。他原來是想當會計,雖然是個粗魯的漢子,但聽了賈青說的最后一句話。還是鼓起了勇氣來爭奪會計這個職位。
賈青說:“你那五大三粗的,你能勝任這個工作嗎?再說,你會寫大寫的一二三四五……嗎?
那人說:“和平可以給我教呀。”
賈青說:“那不行,和平沒在的時候你怎么辦?再說,你現在什么學歷?”
那人馬上紅著臉離開了會場。
賈如意道:“這心最細的還是我們婦女啊,所以大家看看婦女中誰學歷高又會記賬。”
這時就有人來叫老李了,說:“老李,這不是排斥我們爺們嗎?還能不能選了?”
老李說:“你們這些爺們怎么沒去掙錢?這個會計是為了中國結的收入而定的,肯定的找一個會編中國結的人來算賬。你會編嗎?”
這些人馬上說:“不是說按大小收嗎?”
老李說:“大小也有一個編的手法和創意啊,你覺得你把中國結能編出什么創意來?”
賈青說:“大家看子蘭怎么樣?”
眾人說:“賈青啊,你可真是舉賢不避親啊?”
賈青頓時沒了話,但還是說:“我這可是深思熟慮的,首先,子蘭和我去過縣城,熟悉市面上的中國結,這就為我們村的中國結創新發展打下了基礎。再說,她編中國結在村里也是數一數二的。你們覺得可以就同意吧。”
眾人說:“你們啥時候辦婚禮啊?我看你們都戴上戒指了,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你們結婚,就讓子蘭來擔任會計。”
賈如意說:“大老爺們的瞎咧咧什么,我覺得子蘭合適。我投她一票,還有人要和她競選的嗎?”
眾人指向那位老爺們,說:“就按他說的辦。”
于是賈子蘭當選的村委會會計。
這時大家都熱鬧哄哄的。但也有人臉色難看。這就包括張翠麗。
張翠麗是外村嫁過來的,說她是賈村人,也對。但她的婆婆死的早,丈夫也死了,誰來告訴她賈村的風俗習慣?所以她只能算是半個賈村人。
賈如意見到有些人臉色難看,就問到:“我怎么看著有些人臉色難看啊?怕子蘭給你們穿小鞋嗎?不用害怕,有賈青這個村支書管著她呢。”
子蘭說:“姨……”
張翠麗馬上說到:“不是因為穿小鞋,而是因為我不會編中國結。”
賈如意說:“這好辦,讓新上任的子蘭想個辦法。”
子蘭說:“我會什么啊?我什么都不會。”
老李說:“子蘭吶,你怎么能說這樣喪氣的話呢?以后你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對于張翠麗這樣的事,你有什么建議?”老李這也算是趕鴨子上架,讓子蘭站穩了腳。
只見子蘭不卑不亢的走出眾人,和賈青站在一起說到:“有不會的可以找我和賈如意來學習,或者家里有還可以編中國結的婆婆,在家里學習。李叔,你看這樣好嗎?”
老李說:“你不必問我,我只是個駐村干部,賈村終究是要靠你們的。你今天的決策很對,這樣所有人不會編中國結的人的問題都解決了吧?而且媳婦跟著婆婆學知識,也可以增加婆媳之間的關系,這給我們外出掙錢的男人們一個穩定的大后方。你看的很遠,子蘭。賈青,小心被你媳婦超越嘍。”
賈青說:“不會的,我也對中國結有了點想法。”
“那你說說。”老李,如意,和平都異口同聲。
賈青說:“賈如意和子蘭每次交完貨都要在縣城看看市場需要什么類型的貨,這樣我們也可以做到編織有計劃的進行。比如春夏秋冬,人們喜歡什么樣的中國結,每一個生肖的人喜歡什么樣的中國結,我們都可以加以創新,賣出更好的價錢來。”
老李說:“看來你們離開了我也可以搞活村里的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