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兒時年味
書名: 十年真快作者名: 菜饹本章字數: 1228字更新時間: 2025-01-26 14:08:10
吃臘八粥
臘月的第一個節,也是春節的前奏。相傳臘八節是教人們節約樸素的生活思想,更要教人們懂得居安思危。
在西北一些農村,臘八吃一種葷粥,即粥快要熬成出鍋時,人們會往里面調進適量的臊子,熱氣騰騰的粥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尤其是以前生活水平還不是很好時,北方冬天又沒有什么菜蔬,這一碗熱騰騰的臊子粥,簡直是人間美味。
上墳祭先人
過年祭祀祖輩先人的禮儀,儒家孝文化的一部分。
普通人家過年時,要在正屋廳堂的八仙桌上供上先人牌位,一般是在一頁黃紙的中央寫上“*氏門中宗親之神位,供奉”字樣,然后立在先人桌正中,前面再燃起一炷香。
殺年豬
中國南方的人們會將豬肉熊烤腌制成臘肉,北方人卻把豬肉切碎并煉制成臊子。
以前,不管是臘肉還是臊子,都是一家人一年的肉食。油香味飄起來時,年的腳步就不遠咯。
掃房擦玻璃
有的人家在小年前幾天就把屋里屋外的衛生打掃干凈了,有在小年過后,也就是臘月二十四五才掃房擦玻璃的。勤勞的家庭主婦也會把床單、被套、門簾、沙發墊等等清洗干凈,除舊迎新讓年味兒更純美清新。
掛燈籠貼春聯
在北方的農村,貼春聯不光是給庭院所有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還包括給門楣上貼五福,給門扇外側貼門神。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玻璃窗戶還沒有大量流行的農村,人們還要給白紙糊的窗格子上貼上紅紅的窗花。
不管是寫春聯還是剪窗花,其實都算是人們在年節閑暇時的一種文化活動。
接先人迎灶神
年三十下午兩點左右貼好春聯,接下來最重要的儀式是接先人和迎灶神(君)。
端上香案到院子外村口路邊,在地上插上一炷香,燒表、奠酒、磕頭,作揖起來再放上一掛鞭炮。端著香案回到院門口再放一掛鞭炮,進門,在先人桌前,再行一遍祭禮,就算是將先人請到家中過年了。
迎灶神也是一樣,只是香盤里放的是灶君畫像,請來灶神后供在廚房鍋臺那里。
放炮仗
除了穿新衣,小孩子過年最期盼的事就是放炮仗。從小年開始,炮仗聲里就能聽到孩子們過年時的激動勁兒。
耍社火唱大戲
社會是一項村民們的集體活動,堪比節日舞會。
農村人過年唱大戲,是村莊里最盛大的文娛活動。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歡聽地方傳統戲劇。在西北,那是秦腔的天下。
有一些小媳婦老爺們不管愛看戲,還是自家村子劇團的臺柱子呢。
我們老家方言管票友唱戲叫“喊亂團”,這詞說得真貼切,因為,讓外行去看秦腔,怎么看怎么覺得臺上的那老生或者凈角是在鼓足了氣的喊啊。
吃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是普通人家一年中最豐盛、最正式的一頓飯。小時候吃年夜飯時,父親總是讓我給先人桌上獻上一碗。
拜大年
春節的高潮就數拜年了。
年三十晚上、吃過年夜飯,人們沐浴清爽、穿上新衣,吆喝上族內親人,從最長輩那里開始挨家挨戶去拜年。
一路上有說有笑,進到大門,領頭的高聲大語:“二爺,我們給您拜年來了!”屋里主人的趕快從正屋迎出門,把一群同輩晚輩們接到屋里,然后和來客一起向著先人桌跪下,燒紙、焚香,奠酒,磕頭,站起作揖;然后敬煙、獻差,端上水果、瓜子、甜點等零時;給小一點的孩子發壓歲錢;孩子們口含水果糖笑著跳著,大人們吃著喝著寒暄問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