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互聯網產生“新物種”
蘋果公司跨界進入智能手機行業,取代了傳統手機企業諾基亞公司的地位;微信跨界進入移動通信領域,搶占了三大移動運營商的業務市場;航旅縱橫軟件可以辦理遠程值機,無須打印登機牌。很多銀行把部分個人銀行業務移到了互聯網上;打車軟件讓乘客可以直接和出租車司機聯系,它出現后短短幾個月,便獲得了上億用戶流量,原有的電話打車平臺就徹底被淘汰了。
在十年前,企業與互聯網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營銷推廣方面,如搜索營銷、BBS營銷、博客營銷等。在企業內部,互聯網的應用局限于辦公與溝通,它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內部效率,但這些都是比較淺表的服務,其作用大多是互通消息、傳輸文件。互聯網化還達不到一定的程度,很難滿足內外部協作及產業鏈協同等進一步的需求。而近十年來,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內部和外部的有效溝通及數據的有效運用,并逐漸實現了經營信息化、信息數據化、數據金融化。

內部互聯網化到外部互聯化
互聯網可以對企業的整個價值鏈中諸多環節,如設計、研發、生產、物流、營銷和服務等,產生推進和變革作用,同時也可以對企業內部的戰略、管理、組織、人才等進行重塑。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各種新物種不斷涌現。過去幾年,很多實體零售企業認為電子商務行業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今天純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結束,線上與線下已經有機結合了。例如,阿里巴巴收購銀泰百貨、三江購物,還成為蘇寧電器的股東;小米公司布局完線上業務,又開始做線下業務,要開一千家門店。
如今,人們在互聯網上可以直接貸款,數額從幾千元到上百萬元,并且無面簽、無擔保、無抵押,這就是普惠大眾的新金融。
對制造業而言,過去的模式是B2C,即工廠把產品生產好,通過渠道終端賣給消費者。如今,人們到店里買衣服,商家可以通過3D技術來掃描數據,然后將數據傳到工廠,工廠根據數據進行定制,甚至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對顏色、款式等進行個性化設計,最終制作成全球唯一的產品,一周后通過快遞郵寄到消費者手里。
此外,人工智能、共享經濟、區塊鏈等不斷涌現,這些都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產生的新形態、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