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老媽的視頻,一如既往地先是日常的噓寒問暖,當(dāng)然少不了催婚的話語,次數(shù)多了都麻木了。一段時間了沒有主動給家里打電話或者視頻了,感覺挺不好意思的,面對他們的催促和關(guān)心,經(jīng)常讓我不知所措。可能我越來越陷入一種逃避的困境,或許是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biāo),得過且過還自以為是地是活在當(dāng)下,過好每一天。大齡男青年的尷尬境地,大抵就是這樣吧。
言語間還提到家里的那頭老毛驢,說是年齡大了,現(xiàn)在也養(yǎng)不動了沒有用了,就賣掉了。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為家里奉獻了一輩子。著實可惜,瞬間讓人有些難過。人與動物的感情看似如此稀松平常,但是當(dāng)真正失去面對離別的時候,最不是滋味。
看了《隱入塵煙》,馬有鐵最后和陪伴他半輩子的那頭毛驢告別的場景,他決定和這個世界徹底訣別,選擇了放生,讓他自己選擇離去。可是馬有鐵沒有料到,當(dāng)他喝完農(nóng)藥,去另一個世界與愛人相聚,他們花費心血修建的房子在挖掘機轟隆隆的聲音中瞬間消失變成灰燼。鏡頭一轉(zhuǎn),被有鐵放生的毛驢奇跡般回來了,但是有鐵卻永遠離開了。電影到此結(jié)束,不禁讓人唏噓。動物與人的感情,非比尋常,是那般忠誠,沒有退路,沒有二心。
小時候的記憶比較模糊,那時候農(nóng)村種地能有一頭自己家的毛驢,那是一件很讓人自豪的事情。當(dāng)時很羨慕別人家的驢,可以替換人力,發(fā)揮巨大作用。后來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升級成三輪車拖拉機農(nóng)用機械基本沒有人養(yǎng)驢了。村里本來就不大,人口也少養(yǎng)驢的家庭就少之又少了。而我們家的那頭毛驢一直養(yǎng)著,并且一直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耕地,馱用,看家護院,似乎無所不能。
毛驢沒有響亮的名字,我們就叫他驢。平時吃的很簡單,無非就是干草料,喝的一般是洗鍋水因為有油水,可以長膘干活才有力氣。記不清,他有多少歲了,細細算來,至少二十多個年月了。只記得是上小學(xué)的一天,父親下定決心花了五六百塊錢從集市上買來的。很瘦小,毛發(fā)也皺巴巴的,不亮堂。當(dāng)時一頭驢很貴,六百多塊在當(dāng)時可不是一個小的數(shù)目了,大家都不看好這頭小毛驢。
媽媽說,驢這次賣了五千多。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價格增了十倍左右,但是驢的付出和存在是無價的。年齡太大了,都吃不動草料了,賣了是好的歸宿,應(yīng)該是走入屠宰場,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一頭驢的使命,為家庭為主人奉獻一輩子,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賣了一輩子苦力,最終的結(jié)局難逃屠宰的命運。至此,人與驢的緣分已盡,但留在我們心里的位置,永遠不可替代,他早已是家里的一員了。
每次早早起床,老爸都要給添草,老媽刷完鍋,都要給飲水。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二十多年的時間,和驢子處除了深厚的情感。我從小對驢很在意,也偏愛,喜歡的很,因為很開心,家里也有一頭驢了,可以和小伙伴賣弄炫耀。只希望他快點長大,長結(jié)實了,就能為家里干活了。我從小喂驢,比較用心,我就覺得我能感覺到驢的內(nèi)心需求,他的一個眼神,我就能讀懂。每次偷偷地給他開小灶,偷喂玉米吃,驢無夜料不肥。平時,拉他出去曬太陽的時候,也偷偷喂苜蓿桿,玉米桿吃,這是當(dāng)時最好的草料了。
是的很用心,驢長得很快,脫胎換骨了,身高馬大,再也不是從前瘦削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還記得,驢第一次被老爸牽回家的時候,媽媽看到了就是一頓罵,說花了冤枉錢,八成老爸被驢販子坑了。外婆當(dāng)時也在家里,也是罵罵咧咧,他也不看好這頭弱不禁風(fēng)的小毛驢,這件事情后來一直被妹妹津津樂道。
時間一晃而過,多少年過去了,外婆已然活在記憶深處,驢子也年邁啃不動草料了。那時候有毛驢已經(jīng)很好了,而外婆家里養(yǎng)了一頭騾子,家境殷實,那是比驢厲害的存在,力氣大,受人愛戴尊敬。
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干一些基本的農(nóng)活,自然不在話下。驢的出現(xiàn),代替了許多人力。莊稼人對驢很是愛護,平時根本不舍的打罵。但有時候也會有例外,不聽主人的馴服,免不了皮鞭的伺候。可能驢從小身體不好,長大了也有病根。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太過勞苦出力太大,毛驢落下了后遺癥。繁重的農(nóng)活,體力不支,就會呼吸不暢,像那種氣管炎嘶吼的聲音。
我每次都不舍得打他,山上的路都是筆直的陡峭,閑人步行上去都別提多費力氣,不一會就準汗流浹背氣喘吁噓了。何況馱著重物負重前行。驢一般走十步歇一步,習(xí)慣了驢的節(jié)奏,反而不緊不慢恰到好處。一般上坡路,我會在后面牽著繩子,驢在前面按著他的節(jié)奏,喊著號子“抽,呔”,停的時候,喊一聲“吁”,下坡路,我會把繩子搭起來,跟在身后不慌不忙。
驢總是很配合,但也會有不聽話的時候。耕地時不敢去路邊,有時候又害怕墻根,會被一鞭子一鞭子慢慢制服,驢最終妥協(xié),戰(zhàn)勝自己的恐懼,變得溫順聽話,被主人馴服。
后來上中學(xué),只有周末回家,也就周末才有機會照顧驢子。爸媽不在家時,我就負責(zé)起驢的一日三餐,保證比平時喂的都好。動物也是有靈性的,我能看穿他眼里的語言。是美食抑或是自由。所以除了好吃的以外,每次犁地休息的間隙,我會把籠頭解掉,喂點地里新鮮的綠草,但一直很少有放驢的體驗,因為怕養(yǎng)成壞習(xí)慣,吃了綠草以后的干草就不好好吃了。挑食就不好養(yǎng)了,耕地時三心二意,顧著吃地里的草,抬不起頭,就使不出力氣。
這也是我后來學(xué)會的道理,就如同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對于一頭驢來說,這些壞習(xí)慣是不可取的。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我在縱容一頭驢犯錯,是溺愛的時候,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以后再也沒有在田間地頭喂他吃好東西了。
上高中大學(xué)以后,基本一個學(xué)期就寒暑假在家,幫忙干農(nóng)活,和驢相處的時間也增多了。最常干的就是一大早起來,迎著初生的太陽,和裊裊炊煙,拉著驢子往地里馱糞。前一天晚上,一般都會多喂點糧食,養(yǎng)精蓄銳,驢也非常爭氣,七八里的山地,來回四五趟完全不在話下。雖然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但驢子從不妥協(xié)不反抗,一直在默默堅持。這些品質(zhì),也是和驢相處對話的過程中,我學(xué)會的。
干完活,去掉鞍子,去掉韁繩,去掉籠頭,留著墊子,讓汗水慢慢風(fēng)干。這些細致的喂養(yǎng)竅門,也是爛熟于心的。驢也斷斷續(xù)續(xù)生過病,我細心照料過,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后腿發(fā)炎,用偏方韭菜水擦拭了好多天,驢知道給他治病很配合從來沒有反抗或者不從過。也發(fā)生過幾次意外,半夜脫韁出來,吃了好多糧食,怕他撐死。驢圈年久失修,在大雨浸泡下坍塌,所幸驢當(dāng)時不在圈里。塞翁失馬,逃過一劫,甚是幸運。
還有,一些清晰可辨的記憶,就是帶著驢子給舅舅家種麥子。搭檔的除了各種品種和規(guī)格驢子,還有騾子等,配合的總是很默契。各種難耕的田家小地,或者一馬平川,播種各種農(nóng)作物,都不在話下。他們都夸贊,你家驢子靈性,力氣大會干活,聽著心里也是很自豪的,主人跟著沾光,自然更是愛護有加。親戚鄰人羨慕,自然不在話下。
驢的輝煌也就十幾年而已,后來機械化程度普及,驢被現(xiàn)代化的各種工具取代了。記得還是那部電影中,很多鮮明對比的鏡頭,說實話很是諷刺荒誕戲謔,就是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馬有鐵一樣老實憨厚樸實無華的農(nóng)民大有人在,那樣忠實吃苦的驢子也還存在。架子車被三輪車拖拉機取代,驢被旋耕機取代,這是時代的潮流,是現(xiàn)代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有朝一日,驢也許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成為時代進步的犧牲品,被歷史煙塵淘汰。但他留在我們心里的位置以及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將一直根深蒂固地深埋于記憶深處。
驢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受難,不在吃苦,不在耐勞。我把他看作是一場修行,遇到什么樣的主人,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怎么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他都是無法選擇的。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就是這樣奇妙,冥冥之中緣分使然。
是的,小時候養(yǎng)的一頭奶羊,生了兩只小羊羔,非常白凈可愛。有一天放學(xué)的時候,打算和往常一樣去放羊,找了半天卻沒有找到急壞了。后來才知道原來兩只可愛的小羊羔,已經(jīng)被老爸偷偷賣給老回回了。當(dāng)時姊妹幾個,都哭了鼻子,實在是舍不得啊,老媽也因為出價太低,和老爸吵了好幾天,我們姊妹幾個也跟著難過好久,久久不能釋懷,一直擔(dān)憂著他們的命運和歸宿。還盼望著,小羊羔長大的一天呢。
可命運就是這樣,動物有動物的去處,人有人的歸途。曾經(jīng)交集了,緣分已盡,到了離別的時候往往猝不及防。在這個世上沒有永遠的陪伴,不舍和別離,難過和痛心,這是兩只小羊羔帶給我最深沉的體驗和感觸。
今天聽到驢賣了,心里一緊,很不是滋味,鼻子酸酸的。再也見不到那頭驢了。記不得上次給他喂食是什么時候了,也沒有好好和他交流了,再也沒有和小時候一樣,開小灶偷偷給他好吃的了。最近的一次相遇,就是這次國慶回家,雖然見到了驢子,只是一面之緣,沒有好好相處。都沒有認真看清他的臉和他的眼睛,也沒有喂食飲水。
多少有些懊悔自責(zé)吧。之前也會厭煩照顧驢子的飲食起居,爸媽催促多了反而會反感,會抱怨這驢怎么這么能吃,才一會就昂昂昂的嚎叫呢。如果,知道上次是和驢子最后的訣別,我一定慢下來,多待一會,靜心地看看我的老朋友,再看看他的眼睛,他的臉龐,他的毛發(fā),認真細心地給他填一次草,撒點面好好讓他喝上一頓,然后再喂他兩個玉米棒子,可能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老得牙齒掉光,壓根咬不動了。但這些事情我都沒來得及做,以后也沒有機會了。
哦,對了,驢它其實是一頭母驢。應(yīng)該稱之為“她”才親切。再見了,我的驢,我的好朋友。再見已然再也不見。如果有來世,希望你也能做回一次人,享受一下這輩子從來沒有體驗的人生,做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主人。你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勤快忠實,看家護院,無私奉獻的品質(zhì),將會一直傳承下去。默默無聞,隱入塵煙,這就是,一頭驢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