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五四運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所以說,五四運動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偉大事業中,涌現出了優秀的抗疫青年。有一位普通的青年干部,她叫于麗娟。她不是醫者,但爭當響應號召的“先行者”防疫情之蔓延;她不是先鋒,但爭當響應號召的“宣傳員”守萬家于平安。
她不是醫者,但爭當響應號召的“先行者”防疫情之蔓延;她不是先鋒,但爭當響應號召的“宣傳員”守萬家于平安。
有一種服務,叫做責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于麗娟電話與愛人交待了幾句,立馬奔赴到工作崗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她每天十幾個小時都蹲守在小區,往返與社區、居民家中,手機時時關注每一條預警信息,從不敢離身片刻,每當網格內有湖北及外地返嘉人員歸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她都會立刻趕赴居民小區入戶做好戶情檔案登記。面對疫情,不退縮、不畏懼,每一次入戶中與異地返鄉人員“最近距離的接觸”時,她總是走在同事的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危留給別人,為來嘉返嘉人員發放宣傳資料,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她以主動去承擔、愿意去承擔、想去承擔的行動,充分展現了青年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有一種行動,叫做忠誠。作為常年服務在基層的社區工作者,于麗娟有一套深入群眾的工作經驗和廣泛發動群眾的方法,積極發動退休黨員、居民、青年志愿者、物業、門衛等力量,開展志愿活動,建立黨員先鋒崗和青年突擊隊,讓黨團旗在疫情防控斗爭一線高高飄揚。用行動引領群眾,匯聚起群防群治、同舟共濟的強大力量。
疫情來襲,于麗娟奔走在疫情防控各個角落,在小區內宣傳、排查,確保異地返嘉人員不漏戶、不漏人,累計登記居民信息3000余條,輸入疫情期間電子信息檔案1789條,張貼標語、各類告知書150余份、通知200余份等;組織青年志愿者主動認領樓棟長、單元長,在小區單元內積極做好來嘉返嘉人員信息收集,在單元內監督家庭聚會、外來人員走親串友、居家隔離人員擅自外出等情況;通過建立“居民群”提醒居民群眾做好防護措施,號召居民在疫情期間不串門、少出門,少出入公共場所等。
有一種表率,叫做擔當。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在于麗娟的表率下,她的丈夫也作為一名在職黨員志愿者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夫妻兩人經常一起值守,家里3歲的女兒交給婆婆, 9歲的兒子每天只能在家里自己做飯,對孩子,她心存愧疚之情,但她無怨無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同事們常說:“xx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于麗娟總笑著說:“我是鐵柱子,還能減肥,多好”。其實同事們都知道,她是敢于擔當,愿意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認真是她的代名詞,踏實是她的口碑,擔當是她留給每個與她一起工作的人最好的答案。于麗娟知道,在疫情面前責任重大,唯有挺身而出,才無愧于時代感召、無愧于初心!
細微之處見精神,艱難之時顯品格。這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于麗娟是母親、妻子、女兒,更是黨員、公仆、小巷總理,在守護萬家平安的抗擊疫情一線,她載著光和熱,匯聚成點點星河,照亮廣大居民平安歸來的點點星光!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看在眼里,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付出行動。而作為醫學生的我們,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行動,抗擊疫情,雖然現在的我們可能不會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可以參加義務活動,為他們分擔一點,這樣他們就能輕松一點。雖然我們不能去前線,但是我們可以在后方支援,為他們加油,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學校,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抓緊自己的學業,以后能救病治人,在醫學界做出自己偉大的貢獻。
青年人就應該有偉大的愛國精神,五四奉獻的社會責任感,追趕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