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 藍馨月
- 3828字
- 2021-10-29 10:24:32
村姑的天堂,來往的顧客

3月5號,這個日子對于我來說有些特別。“村姑的天堂”是趕在篁嶺油菜花開時開業的,也正是3月5號這一天。
第一天開業就遇到萬人團。36平方米的店,店里只陳列了三分之一不到的貨。這天是我第一次做生意,也是第一次“出賣”商品。我既興奮,又有些擔心。興奮的是:在人生的歷程里多了一段體驗與經歷。擔心的是:面對不同的游客怕自己會手忙腳亂。
店里的木框架上擺放了一些風光鞋、干花、手工藝品和裝飾品,玻璃窗前擺放著明信片、筆記本、冰箱貼、書簽、地圖。我站在收銀臺,靠近玻璃窗,一整天幾乎就圍著窗前及收銀臺,經營這塊小面積店鋪的生意。
明信片大約8款。每一款明信片我也算是初次正式會面,它們的包裝、大小、顏色、名字各不同,我也記不住每一款的拿貨價是多少,只是大概有個印象。小盒明信片我就定價15元,大盒或更大盒的我就定價25~35元一盒。
有一位中年男士,衣冠楚楚,長相也很有故事。他買一盒音樂明信片,問我多少價,我說35元。他看了一眼明信片,眼睛睜得大大的瞪了我一眼,照樣把錢付給我,而我卻有些不知所措。他眼神里藏著有話,卻沒有對我說,我被他的眼神怔住了,感覺是我哪里犯了錯,但又不知道從哪里找原因去反省。
第二天,有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婦,他們挑選了一款小盒的明信片,問我多少錢,我脫口而出就說15元。其中的那位叔叔立刻板著臉嚴厲地批評我說:“這明信片后面不是有標價嗎?明明寫著12元,你干嘛要賣我們15元?”他越說越帶勁,當著店里的其他游客一點不口下留情,狠狠地批評我說:“年紀輕輕,就不學好,還賣我們高價,不像話。”
我當時有些語無倫次,游客的話像尖刺一樣扎進我腦海。被他批評后,我才后知后覺,原來明信片后面的角落里都寫有標價。我也驀然覺悟,之前那位長得有故事的人為什么沒有當著別的游客把真相告訴我,讓我難堪。
在我不知道明信片背后標有價格之前,18元的明信片,我也當作15元的賣了!可是這樣的錯我當時就原諒了自己,而那位年長的叔叔,他批評我的話,我卻記住了很久很久。從此,明信片我沒有再賣高于標價范圍。
3月18號。一位姓葉的大哥夜游篁嶺。他說他已經來過篁嶺幾次,覺得篁嶺好,每次都是帶朋友來玩。他參觀了我的店,提出了一些建議。我說自己以前沒做過生意,也是初次嘗試,所以進的好多商品都不好銷售。我隨手拿了塊放在眼前的手工皂,向他打比方說:“這手工皂,是純天然的,沒有加任何香精、色素,是用火山泥、洋甘菊、紫草、羊奶等做的。這手工皂我成本都投入近30元一塊,可賣30元至50元間,游客都嫌貴,再加上我不懂得如何去包裝、擺放它們,所以開業到現在,一塊手工皂都沒賣過。”葉大哥聽我這么說,他又給出了一些建議,且用微信分享了一篇文章給我,題目叫《深度思考比勤奮重要》。然后,他便慷慨地說:“手工皂我要一塊,先幫你開張,希望接下去就會有人買!”記不清是第二天還是第三天,手工皂就陸續有人買。雖然賣得也并不理想,但我總會記起是葉大哥幫我開張。
4月初,一位五大三粗的男人陪他妻子看鞋,他問我多少錢,我實話實說198元。他突然朝我提高嗓門大聲訓斥道:“什么198元,你騙我是鄉下人嗎?”他越說越高聲叫嚷,生怕氣勢壓不倒我似的。我對他依然和氣地說:“大哥,你兇我也沒用,這不是我定的價,店里的風光布鞋,鞋子不分大小,廠家統一直銷99元一只,198元一雙。再說,我也沒有把你當鄉下人,反而我才是真正的鄉下人,所以沒必要騙你。”
他妻子原本是想買一雙鞋,可男士嫌貴,他出的低價想購買,可我無法出賣。盡管他大吼大叫,可我也不會就此低頭。人生就應該這樣,當別人的原則不能攻破時,要懂得取舍,不是嗓門高,就能說服人。
5月中旬。在店里遇到一家三口,母親瞧見我電腦桌上有一盤吃的,直接伸手去盤子中捏,問:“這是什么?”我回答說:“是吃的,也是對面店的老板剛給我的,好像叫麻薯,您可以嘗一下。”這位母親沒說話。她女兒大約25歲左右,在一旁選明信片,最后買了一盒明信片和一盒書簽,總價37元,她付我兩張20元的,我嘴上念叨著37元,卻找了她13元,也就是多找了10元。在我找零錢給她期間,他父親在一旁問:“需要多少零錢,我這里有。”她女兒見我拿出13元的零錢時,急忙阻止他父親說:“你不用拿了,她有零錢找。”接著,我把書簽和明信片裝進袋里雙手遞給那女孩,且真誠地對他們一家人說:“慢走!祝你們玩得開心!”他們剛出門,我就看見她們母女倆撲哧一笑,拔腿就跑。那位父親傻了眼看著這一幕也許不知所以然,而我也是納悶著不知為何!接著,我在電腦里記賬時才知道是我多找給了那女孩10元。然后,我想到了剛剛的點點滴滴,看著盤中被那位女士摸過的那塊麻薯我也不想吃了,總覺得那塊麻薯上寫著“道德與素質”,而那對母女卻沒發現。假如她們母女倆不發笑,不逃跑,我覺得這是一件極小的小事,算錯賬,找錯錢,不是什么新鮮的事,只會覺得是自己馬虎而已。可她們母女偏偏要竊笑,要選擇逃跑,我便覺得是她們人品的問題了!
6月7號。夜靜、心也靜,很多店鋪都鎖門打烊了,我卻在店里學老樹畫畫。兩位東莞的大哥在天街散步,見我店里還開著燈,就走進店里看了兩眼說:“你怎么這么晚還不下班,別人都下班了,你還在工作,真是不容易。”他們見我頭頂上掛的T恤衫,問有他們穿的型號沒。我打量了下他們,兩位大哥高大且有點小肚腩,我拿著一件最大的T恤衫說:“這T恤衫型號偏小,你們穿可能小了點。”其中一位大哥把T恤衫貼在身上比畫了下,說:“嗯,是小了點,可我們就是看你這么晚還沒下班,想照顧下生意。”接著,他們發現桌上我寫著特價38元的純手工、天然冷制植物皂,便各自買了一塊,是其中一位大哥一起用微信支付了76元。他們買好后,又走出店去散步。大概半小時后,他們在返回的路上見我還沒下班,他們也沒有再進店,只是那位用微信支付的周大哥再次用微信轉賬發了一遍手工皂的錢給我,我知道他不是為了買東西而買東西,他是見我這么晚還在店里工作,覺得不易,好心照顧我生意。
我沒有再次接收多付的錢,便回復周大哥說:“手工皂的錢您剛在店里已經付過,不用再付了哈!”周大哥簡單的回復道:“謝謝你!”這兩位大哥他們話不多,不屬于那種有事沒事搭訕的人。因而對他們的善心,心存感激。
6月的某一天,一位女士在店里試了衣服,又試鞋子,磨蹭了好半天,試穿了好幾雙鞋子,最后總算買了一雙鞋。她付了錢,穿著新鞋走出店門幾步后,馬上又返回來要退鞋,說鞋子底部穿著不舒適。說實話,我當時心里很不舒服,雖然之前也會遇到很多人試了一雙又一雙鞋不買,但買了要退幾乎沒有出現。換鞋可以理解,總覺得退就是對鞋的侮辱,對我的不尊重,亦會覺得自己所付出的精力與時間被隨便揮霍得沒有價值。當時,我知道女士是一位不好講話的人,如果好講話也不會穿出門了還倒回來退,所以我還是有些對她無語,但也不想與她多爭辯。
退鞋的女士剛走,隔壁賣酒的查叔就進店問我開張了沒有。我把剛剛的來龍去脈向常年做生意的查叔描述了一番,問他是否應該退鞋。查叔毫不猶豫地說:“應該退,錢退給她了,鞋子還在。賣東西也講求個緣,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強求。”我一聽,豁然開朗,覺得查叔說得有理。
沒過一會,又有位女士來試鞋。她說了她要的碼數,我找給她,她穿上就心滿意足地買了。在我打包好鞋遞給她的時候,她反而給我說謝謝。游客在店里買東西向我說謝謝的常有,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聽都聽不厭,而且每次聽就會覺得很溫暖,這種溫暖就像遇到了高雅的人一樣。
把前者與后者聯想在一起,便會覺得,有些東西是冥冥之中安排的,前一個顧客百般挑剔要求退貨,后一個顧客便彬彬有禮愉快購買。
在這之前,我也遇到有位行走東南西北的游客,他在村姑的天堂里買了幾本篁嶺筆記本,要蓋店里的戳。蓋完后,他把在郵驛里買的一套很長的明信片都一一蓋上戳。他說他每走一個地方都會收集當地的明信片,蓋當地的戳,以后再表框。我正在好奇看他買的那么長長的一連串明信片,心想要表框起來需要多么大的大廳才能擺放呀!這時,有游客進店,他讓我去招呼。招呼完,游客出門后,他對我說:“你太文氣了,不適合做生意。”我說:“的確,很多人都說我不適合做生意,我自己也覺得。”
蓋戳的游客繼續問:“既然知道自己不適合做生意,那干嘛選擇開店呢?”我對自己的選擇絲毫不后悔地回答道:“我喜歡古色古香的篁嶺,喜歡過這樣的慢生活。我不會銷售沒關系,掙多掙少,知足常樂就好,我就當作店里的東西都是賣給有緣人。”于是,他問我信佛嗎?我說信。他又問:“那你說說佛是什么?”我思忖了一會,認真地回答說:“佛是什么我具體說不清,但佛的大意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行善積德。”他笑了笑,又問:“那你說什么是緣呢?”我愣了愣,怕自己詮釋不好讓他見笑,便反問道:“那你說呢,緣是什么?”他沉著地說:“緣其實就是原因的原,中國人喜歡把字讀諧音。緣是怎么來的,肯定是有原因的,打比方,我如果不進店,不買筆記本,我們就不會認識,所以每一種緣都是有原因的。”
每一種緣都是有原因的。我不禁想起一位來自福建姓甄的大哥,他一直照顧我的生意,從他第一次到店里爽快地買下四雙鞋,后面又陸續買了七雙鞋,他不僅買給自己,還買去送給家人、兄弟、朋友們。我知道,他和買手工皂的大哥一樣,都有一顆善心,他們也許覺得我一個女子,待在一個山村開店不容易。
甄大哥買去的其中有一雙鞋,不久便發現質量問題。我讓他寄回店換,可他說沒關系。我說既然發現問題就應該換,后面他才換了,換了的同時便又再次買。有時想想,我會不會做生意是其次,誠信與責任才是我應該放在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