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是如此…只能賣兒賣女了!嘿,這世道!活不下去了…”王四叔一臉愁苦搖了搖頭道。
王四叔雖然輩分高,但是他是五官莊家境中最貧寒的一位,到了五十歲才娶到了老婆,這老婆也是來路不正經的,聽說是從妓院里來的,年老色衰自個贖回來的妓女。
她就看中老實本分的王四叔,于是兩人搭伙過日子,前些年還生了一兒半女,這王四叔喜的呀,真是老來得子。
聽到王麻子說皇帝要漲田賦,繳更多的糧食,那他這老實巴交的老漢能怎么辦?
萬不得已…只得把大女兒給賣了!
“四叔別著急決定,我明天和二麻子再去皇城里打聽下消息,這不皇命還沒下來嘛!”王東下定決心去一趟皇城打聽打聽消息。
“總不會空穴來風…”大家心里,埋下了陰影。
這事經過五天的發酵,終于爆發了數千百姓在崇天門靜坐,想要癱瘓朝堂的運轉,因為這個門正是文武百官進金鑾殿的第一個城門。
一開始是驚嚇住了常威,以為百姓要給陛下施壓,要懲戒他,讓他上朝的時候都擔驚受怕的,就怕陛下問責到他。
“報,啟稟陛下,崇天門有數千百姓,請求面見陛下。”這時一位御林軍侍衛進殿說道。
“哦?可是有問清楚是為了何事?”曾山和太后面面相覷道。
“是因為太上皇借一億兩黃金之事,他們擔心這筆錢會算到他們頭上,加重稅負。”
這時一位言官周巖出列道,他早有耳聞,現在更是毫不顧忌的說道。
言官的話如同在朝廷里刮起了颶風,乖乖,那可是一億兩黃金啊!
就算一千年的國稅也湊不夠這么多欠款呀!這可如何是好啊!
要是事情屬實,絕對是對呂宋國的一次影響國運的重大挑戰。
站在大殿前列的老臣老神在在的,一點都沒有意外之色,畢竟這事已經發酵了幾天了。
他們都是大官,手下自然有一些人手專門收集民間的情報。
一開始是吏部尚書左權挑起針對常威將軍的民憤,這涉及到文武之爭,殿里的文臣中敢說沒有推波助瀾的?
只是沒有想到民憤失去了控制,越鬧越大,以至于想要掩蓋都難。
這就是典型的管挖不管埋!
大殿中,除了左權和常威面色復雜外,就屬于陛下和太后心有余悸了。
尤其是太后,她暗道這事桂公公不是辦的妥妥貼貼的嗎?怎么還傳出去?
太后一計鳳眼,就把桂公公嚇的冷汗淋漓,但是他知道現在不是認罪認罰的時候。
“刑部尚書???”曾山本來想問問刑部尚書怎么解決這事,沒想到自從上一位謀反,然后被太后凌遲后,就一直沒再任命了,倒是把這事耽擱了!
“左愛卿,你們吏部盡快舉薦出刑部尚書來!”曾山有些埋怨的說道。
“臣遵旨!”吏部尚書左權高興的跪拜道。
“臣啟奏,這次民怨,左尚書負主要責任!”一位大臣出列。
是誰?左權怒氣的睥睨一眼,此人正是自己的死對頭戶部尚書韓忠。
“臣啟奏,這次民怨是否有戶部從中作梗猶未可知,請陛下明察!”左權也不怕事的針鋒相對。
曾山真是頭大,外面民怨,里面爭權奪利,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
就在其他官員也想加入的時候,曾山果斷的打斷了大家的“好事”。
“朕相信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忠君愛國的!但如今民怨在即,需要想個法子,怎么解決?”
曾山說完后,看向文武大臣,沒有一個人說出解決辦法來,于是常威出列道。
“啟稟陛下,崇天門外的哪里是順民,分明是刁民,對于這些人,末將愿意點齊兵馬驅趕!”
得,這是一勞永逸,暴力鎮壓。
武將果然是一根粗筋,想法簡單,哪里不服直接橫推過去。
當然常威的話,受到文官群體的一致斥責。
這些只會啥嘴皮子的文臣,沒有一位是能干實事的,內斗內行,外斗外行。
朝廷養著這些書呆子,不知道是干嘛的!
所以那些選拔人才的秋試、殿試啥的,曾山是一點也不感興趣。
曾山看向太后這位大美人,太后也沒有什么好辦法,無奈曾山只好打算去見一見這些“亂民”。
堵不如疏!
“擺駕崇天門!”曾山嚴肅的說道。
本來想要以君子不立于危墻勸阻陛下,但是看陛下心意已決,那些文臣就沒有再去勸。
于是在太監的安排下,一大幫人去了崇天門。
曾山當然不可能出城門,而是站在城墻上,看著上千的百姓,黑壓壓的人頭。
這些百姓面黃肌瘦的,身上破爛的衣服還打不少的補丁,頭發凌亂,像個叫花子一樣。
這是自己的百姓?是自己的子民嗎?
曾山不無心痛,連那么大的華夏都解決溫飽問題了,在他這個小國,百姓仍舊饑一頓飽一頓的。
如果一加稅付,保證這些人立馬破產,人都活不下去了,鬼知道會干出什么。
曾山從小卓子手里拿到了話筒,嘴巴湊近話筒口,大喊道。
“朕是你們的陛下,朕在此鄭重的向你們保證,先帝沒有欠一億黃金!也不會再增加稅付!”
城下的百姓聽到曾山的聲音,再抬頭看到城墻上一片旌旗,以及簇擁的文武百官,還有被保護在其中穿著龍袍的人,確定是陛下無疑。
“吾皇萬歲萬萬歲!”
他們紛紛跪下,喊的口號那是一個亂呀,連城墻上都聽不清楚說的是什么。
百姓們聽到陛下的許諾,一個個心里很慶幸,總算是落下大石了,一個個準備回去。
曾山看著這些麻木落魄的百姓,心里是鉆心的疼,他不愿意他的治下是如此境況。
“慢著,朕宣布,取消一切田賦!”
戶部尚書聽見后嚇得臉色蒼白,連忙想要勸說陛下。
“哇!!!”
“好耶!!!”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