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廣州的遼寧人,今年69歲了,他是篆刻家、書畫家,他又是文字學家,他先后把千余方印章的《道德經》全文和5000余甲骨文刻在了大山上,他創造了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和圖騰元素為一體的圖騰體文字。這就是荊鴻先生。
今年三月份,我們專程拜訪了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的荊鴻藝術館,距此不遠還有一座荊鴻美術館,這兩座共7800平的三層小樓就是荊鴻先生用一把刻刀歷經十余年打造出來的成果。衣著儉樸、雙...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個在廣州的遼寧人,今年69歲了,他是篆刻家、書畫家,他又是文字學家,他先后把千余方印章的《道德經》全文和5000余甲骨文刻在了大山上,他創造了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和圖騰元素為一體的圖騰體文字。這就是荊鴻先生。
今年三月份,我們專程拜訪了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的荊鴻藝術館,距此不遠還有一座荊鴻美術館,這兩座共7800平的三層小樓就是荊鴻先生用一把刻刀歷經十余年打造出來的成果。衣著儉樸、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