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存孝追趕葛從周,徑到潼關。回頭看三處人馬,俱沒有了。存孝問:“我軍人馬還有多少?” 四將答曰:“只有十三名,連我五個,共有一十八騎。”存孝道:“這十三名小軍也是好漢!且過潼關去看,徑殺到霸陵川。”
葛從周星夜奔入長安,上奏黃巢曰:“臣奉我主敕命屯兵黃河。臣遣孟絕海、班翻浪、彭白虎索戰,不想李克用部下十三太保李存孝出戰,兩番交戰損卻三將。敗軍方才回報,李克用又率二十八鎮諸侯擁至黃河岸邊。連日交鋒,被存孝殺死健將無數,驅兵一掩,我軍措手不及,大敗而歸。聽后軍報說,李存孝隨后追臣,已經搶過潼關,至霸陵川地界;若入長安,決難抵敵,乞主上早早區畫,慎勿遲延。”
黃巢聽得大驚曰:“似此如之奈何?且傳旨令守門軍將,把長安城門緊閉,待明早宣集群臣商議。”
卻說葛從周領兵入城時,李存孝等十八騎將校也徑入城中。行至永豐倉前,存孝曰:“此是屯糧之所,不如先斷賊兵咽喉。”遂令將校放火焚燒倉廒。須臾之間烈焰騰空,長安城內照得上下通紅。
黃巢聞報,急招群臣問曰:“誰敢領兵擒賊滅火!”御弟黃珪奏曰:“臣敢領兵救火,就擒存孝。”巢曰:“御弟肯與出力,朕賜卿一匹渾紅馬,羽林軍三千。”黃珪謝恩出了午門,隨即披掛上馬,領兵來尋存孝。
存孝與眾將看見火勢猛烈,料必有巢兵來救。忽然存孝坐下戰馬鼻流鮮血倒在地上。存孝見了大慌曰:“半夜天黑,沒有馬怎生是好?”正忙亂間,只見燈光閃爍人馬無數,簇擁著一員大將殺來。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紫金冠,身披黃金甲,腰系白玉帶,背插虎頭牌。 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手中丈二鐵桿槍,坐下赤兔紅鬃馬。
李存孝見了那馬,連夸數聲“好馬”,四將說:“現在還是他的。”存孝說:“不移時就是我的。”
黃珪近前喝道:“你是何人?”存孝曰:“我乃大唐飛虎將軍十三太保李存孝是也!你是何人?可通姓名。”黃珪應曰:“我是大齊皇帝御弟黃珪!”言罷,拍馬拈槍就刺。存孝逼開槍,一手拿過黃珪,望火里一摔,登時變作紅龜;然后翻身上馬,叫曰:“我今已得駿馬!黑夜尋不見城門,眾兄弟跟俺來。”原來這馬認得舊路,把存孝馱到正陽門來,城門未關【想是等黃珪回城】。存孝喚眾將校曰:“兄弟快來!城門未關,可以進去!”眾將聽得,各個勒韁,緊緊隨著,竟來至五鳳樓前。
且說黃巢同文武官員,正在此樓高處觀望救火,急候黃珪消息。顧問左右,左右啟曰:“大王倒未見回,存孝人馬反殺進樓下,怎生是好?”黃巢頓足大驚道:“卿等何計可施?”文武曰:“此人誰可抵敵?我主只可招安,封他極品官職,方才得退。”黃巢親自望下呼曰:“唐主無道,不識賢良,爾等枉立功勞!將軍若肯歸順,任選高官!”存孝見此人頭戴平天冠,身穿杏黃袍,身材魁梧,估計是黃巢。回顧將校曰:“今已見巢,不可錯過,爾等哄他說話,待吾取出弓來,一箭射死這賊,萬全之功,何用廝殺?”安休休遂呼巢曰:“陛下既要吾等歸順,不知封何官職?”巢曰:“爾眾兄弟,俱封一字并肩王。”眾人山呼萬歲,李存孝取下寶雕弓在手,認扣填弦,開弓如滿月,只聽「嗖」的一聲,箭出似流星。有詩為證:
五鳳樓前勢儼然,
英雄誤入策非全,
神威信是無人敵,
一箭先射黃巨天。
卻說李存孝一箭射中黃巢的平天冠!黃巢一時驚倒,昏悶在地。文武各官扶起,只見一箭拴在冠頂之上,巢卻未死。被此一驚,半晌方蘇。存孝望見黃巢中箭,疑是已死,領眾將校出了皇城。
且說黃巢被李存孝一箭射中平天冠,差點死去,甚是憂懼。次早升殿,急宣尚讓、葛從周等人商議:“李存孝趕進城中,燒毀倉廒,殺死御弟,至五風樓前射朕一箭方才退去。今出城,若與各鎮諸侯合兵來攻,為禍不小,將如之何?”尚讓奏曰:“陛下,臣以為可分兵三路,陛下征晉王,孟楷攻陳州,末將襲汴梁。三路人馬以攻為守,方為上策。”黃巢聞言大悅,即命分兵三路出擊。
黃巢領兵出城,剛走了不遠,大軍來到了一密林前,此時前隊軍士來報:回稟萬歲,前面有一黃衣老僧,手執拐棒,當道而立,不肯讓道,請萬歲定奪!黃巢一聽大怒,催馬來到前面,只見道中果真有一黃衣老僧攔住去路。黃巢急命手下軍士上前喝退,但那老僧就是不肯讓道,反而緊走幾步來到黃巢面前吆喝。黃巢大吃一驚,仔細觀看老僧,見其模樣很象當年的法明和尚,不由激凌凌打了個冷戰,心想朕現在貴為大齊天子,還怕什么妖魔鬼怪。于是大喝一聲:“來人,快把這野僧給朕拿下!”左右軍士剛想上前,忽見那老僧跳將起來,舉起拐棒望黃巢頭頂一打,黃巢急忙躲閃,只覺腰間一動,連忙伸手一摸,掛在腰間的寶劍已經不見了,再看那黃衣老僧早已逃進樹林,一眨眼的工夫就無影無蹤。黃巢遷怒于剛才幾位軍士,命人將他們全部斬首。正是:
巢賊親征李晉王,
黃僧奪劍數當亡;
皇天眷德分明報,
強暴何曾得久長!
卻說李存孝人馬出了皇城,正行間,哨馬報道:“黃桑店有鄧天王人馬阻路。”存孝怒曰:“這賊假裝我的容貌劫營,害我差點被父王斬首,原來卻在這里!”只見鄧天王身高丈五,披掛齊整:戴一頂紫金冠,披一副黃金甲,穿一領絳紅袍,彎一張皂雕弓,插幾支狼牙箭,坐的是駱駝大的黃驃馬,使的是二丈四尺方天戟。恍忽天神下降,猶如陸地金剛。
存孝高叫曰:“來將莫非是假裝我的容貌劫俺大哥營寨的鄧天王么?”
鄧天王答曰:“然也!”存孝曰:“好生下馬受死!”鄧天王大怒,拍馬挺戟就刺。存孝逼開畫戟,喝聲:“奸賊走哪里去?”一把將鄧天王提過馬來。存孝叫武士將他斬首,鄧天王放聲大哭。存孝說:“你這大漢,如何怕死?”鄧天王哭著說道:“李存孝,你有所不知;我這一哭,不是怕死,只因某家還有兩件大事不曾做,故此大哭。”李存孝更迷惑不解了,便問道:“是哪兩件事沒有做?說給本太保聽聽!”鄧天王收住哭聲,說道:“李存孝你聽著,我的家中還有八十歲的老母,倘若我就此死了,家中老母就無人送終盡孝,這是第一件;這第二件是怪我當初槍法沒有學全,因此方天戟略施展一下,就被太保所擒,所以不服!”李存孝聽罷,噢!原來是個孝子!忙問道:“你是哪里人氏?”鄧天王道:“我是山東曹州人氏。”李存孝聽后,心中暗想:我倘若殺了他,他老母怎么活啊!李存孝也是個大孝子啊!想罷,李存孝便說道:“鄧天王你聽著,本太保今天暫且饒過你性命,但你回去休要再保黃賊了,直接回山東曹州老家里去,一來可以侍奉你八旬老母,二來把你的槍法學全了再來找我,如何?”說完,李存孝命手下將方天戟黃驃馬歸還他。當時鄧天王便拜謝了李存孝,上馬回到自己陣前,高聲對軍士喝道:“眾弟兄,愿意隨李將軍保大唐到對面去,不愿意的回家務農去吧!”說完,鄧天王催馬徑回山東曹州老家去了。
再說李存孝聞聽父王李克用的大隊軍馬在此安營扎寨,便下馬直奔中軍大帳而來。李存孝來到李克用的帥案前嗑頭跪拜道:“兒臣拜見父王,愿父王千歲千千歲!”李克用連忙問道:“存孝,何故捉放鄧天王?”李存孝說道:“父王,恕兒臣作主,因那鄧天王哭泣家中還有八旬老母,死后無人送終;又說他學藝不精,回家學成后再來與我一戰。所以兒臣活捉了他,而后又放了他,請父王恕罪!”李克用聽完哈哈大笑:“吾兒不僅英勇無比,又有仁愛之心,此乃孤王的福分,大唐之幸也!”眾諸侯也紛紛祝賀道:“十三太保果然英勇神武,天下無雙!此正是我大唐之福!復唐大業指日可待。”當下晉王李克用大喜,隨即傳令大擺三日宴席,為十三太保李存孝賀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