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朱家老宅與關(guān)隴
- 中宮攻略
- 花魅羅
- 3448字
- 2020-11-17 12:47:58
星兒幾乎每天都是跟著如玉夫人跑前跑后的,從不跟在親娘清灈夫人身邊,當(dāng)然,除了上下午的固定學(xué)習(xí)時間之外。星兒天生的喜歡持家之術(shù),所以一直跟著如玉耳濡目染,這讓朱巡和她的親娘清灈都倍感驚訝。
要說小星兒的長相,雖不是驚為天人,但也稱得上標(biāo)致之極,且天庭飽滿,星眸如燦,倒越長越似清灈,且眉宇間比清灈還多了一些靈氣兒,這靈氣兒來自一點朱砂痣,不偏不倚長在眉心正中,別人還需畫桃繪李的裝飾,星兒這點卻自在天成。
長相自是不提,這不是星兒最放光彩的地方。星兒如今已約摸五歲有余,令所有人稱奇的,是這小小的娃兒善學(xué)持家之道,且已略精商賈演算,什么賬簿填寫格式都已不在話下,算盤珠子也能撥弄得頭頭是道。算盤口訣,還有九九歌兒等,更是張嘴就來,且能倒背如流。
如玉夫人起初只是驚奇小小的娃兒每天跟在她屁股后面,煞有介事的跟著空手在空氣中撥弄,以為她學(xué)著自己的樣子,權(quán)當(dāng)玩耍。可有一次,核算開銷,自己大意,算盤少撥了一位,帳總是對不上,小星兒坐在一旁,玩兒諸葛鎖,提醒如玉百位上少撥了個三,這引起了如玉夫人和朱巡的注意。
起初,朱巡聽如玉夫人說,星兒會填賬格,他都以為自己聽錯了,本以為她只是好玩,便親自考問。他提問了她很多算術(shù)的問題,她奶聲奶氣的都回答了上來,朱巡又問她還會什么?她又背了九九歌,還指出了如玉夫人每月一次算賬,四舍五入的次數(shù)太多,很多錢糧都被漏算了,不如三個月六個月一算,每次只是記賬便好,就不必年底核賬時反復(fù)的對進出了。
朱巡見她如此,又問她可會記賬填賬格?她拿起了筆便在賬簿上勾勾圈圈,本以為是皮毛,可沒想到她填寫的都是正確的,只是一些字還沒學(xué)過不會寫,用圈圈代替。
這,無論是在家人眼里還是在外人眼里,都簡直是奇女子了。朱巡自此后,便將星兒和昌旭昌榮一同送公塾學(xué)習(xí),讓星兒識字學(xué)禮。
自此之后,如玉夫人也有意無意的讓星兒跟在自己身邊,讓星兒更加了解持家之道和馭人之道,也更有意無意的讓她驅(qū)使人馬來歷練她。
清灈自是看在眼中,并將星兒的情況告知母家,母家自是歡喜,萬俟老爺子更是特意修書,知會女兒和女婿,讓星兒多明些事理,但也叮囑書畫琴棋不要落下,雖不求卓絕,但求通曉,針線女紅,雖不求精細(xì),但求拿得起。
朱巡如萬俟老爺子修書上所說,一直不斷的幫助女兒成長,雖然萬俟老爺子書信中并未提及,為何一定要星兒琴棋書畫針線女紅樣樣皆曉,但朱巡也是隱隱約約的感覺到岳父的苦心,萬俟老爺子的苦心是什么?
不言自明,是要把星兒培養(yǎng)成王孫達官后眷,將來能撐起一家之母。朱巡對此,自是認(rèn)同,自己的女兒將來也必是持大家的女子。可誰知,后來的星兒,不只是能持家,還撐了一個巨大的家。
-------------------------------------
時間過得飛快,朱巡到興縣任知縣已經(jīng)五載有余,朱巡也已經(jīng)上奏吏部述職自己就任以來的政績功過。
裕德帝也過問了朱巡就任的事兒,對朱巡治下的興縣,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fēng),更是大加贊揚。還御筆親書了“卓異”匾額,對朱巡以嘉獎,并派羽林抬著嘉獎朱巡的匾額,繞行京城和直隸府各州縣,以示對朱巡的贊許,真是皇恩浩蕩。
朱巡接到皇上的御賜匾額,雖喜出望外,但也更加謹(jǐn)慎做官,不敢有半點疏忽。這塊御匾在興縣縣衙示眾一月后,才歸朱巡所有,朱巡命人將匾額用油紙包好,再用棉布包好,放入木盒,停放在二堂正堂。
“小六子,去請二位夫人來。”朱巡命。
不一會兒,如玉并清灈一同進來二堂。
“老爺,喚我們前來,有什么事?”如玉夫人問。
“二位夫人請坐。”說著,朱巡比了個“請”的手勢。
“這么晚,請二位夫人前來,是有事相商。”
如玉和清灈兩位夫人對望下,不明其中緣故。
“上個月接到爹爹書信,說家學(xué)里,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要讓昌旭昌榮回去讀兩年家塾。我也跟兩位岳父通過氣了,兩位岳父和爹爹的主張一樣,先讓孩子們回老宅讀兩年家塾,打一打基礎(chǔ),兩年后,送到關(guān)隴去,再學(xué)經(jīng)緯之術(shù)。本打算再留旭兒榮兒一月,如今皇上御賜的‘卓異’匾額到了,這匾如今在縣衙也已經(jīng)展示到期,依大夏律,‘卓異’是要送回故里,光耀鄉(xiāng)里,世代供奉的。所以,我想,借送匾額的機會亦送旭兒榮兒回老家去。不知二位夫人意下如何?”說著朱巡捋了捋短須。
“此事,老爺做主便是。”清灈夫人開口,然后看了看如玉。
“是的老爺,孩子學(xué)業(yè)上怎么教養(yǎng),全聽老爺?shù)摹!比缬褚喔降馈!翱伞?
“什么?”
如玉看看清灈,清灈張張嘴想說些什么,卻是沒有說出口。清灈想說的是,如玉自是明白。
“可,旭兒年齡尚可,榮兒未免小了罷?”
清灈望著如玉,如玉正說中了她的心思。
“本也覺得尚小,可讀書還是越小越好,且旭兒榮兒在一起讀書,互相是個榜樣,互相有個伴兒,咱們也安心些。況,爹爹信上也再三說明,要兩個孫兒一同前去。”
“即是如此,那就聽從長輩們的安排吧。”
“好。那旭兒和榮兒的事兒就這么定下來了。”
“好。”如玉和清灈應(yīng)。
“我喚二位夫人前來,其實還有另外一事。呃……”朱巡似思忖著如何開口。
“老爺有話不如明說。”
“前日關(guān)隴岳父大人的書信到了,囑我將星兒送去關(guān)隴,交給岳母大人親自調(diào)教,我想不如就一并送了吧。榮遠(yuǎn)還小,暫時就留在我們身邊,將來也如此。”朱巡說的有些為難。
“老爺,星兒是個女孩子家,不如留在我們身邊多些時日吧。”如玉夫人看看清灈央求道。
“是啊老爺,星兒還小,一個女孩子家,我們怎么放心一路顛簸送去關(guān)隴家里呢?想我母親,教導(dǎo)人最是嚴(yán)苛,星兒恐是受不了啊。”
清灈夫人,最是了解自己的母親,在教導(dǎo)子女方面,萬俟老夫人,最是嚴(yán)厲,自己就是經(jīng)母親教導(dǎo)多年下,才琴棋書畫針線女紅樣樣精通的,但是也吃了不少苦頭。雖然知道這些女兒家該會的東西,早晚是要讓星兒學(xué)會的,但是,自己受的罪不想讓女兒再受一次。
“可是,岳父大人已經(jīng)寫信來催過兩次了。前日書信上還說,過幾日會派人來接……”朱巡再捻須,面露為難之色。
“星兒,由清灈妹妹來教導(dǎo)琴棋書畫,還上著公塾,想來這么小的年紀(jì),已經(jīng)不易,再去關(guān)隴家里……恐怕孩子吃不消啊。”
“這……”朱巡為難。
“老爺,我自小是母親教養(yǎng),甚至母親教導(dǎo)孩子何等嚴(yán)厲,要說我沒有私心是不可能的,母親教導(dǎo)我時我已七八歲,可星兒不過五歲,這么小就……我實在是不忍心啊。”說著,清灈夫人略略抽泣。
“夫人那,星兒聰明伶俐,這岳父岳母是知曉的,想要培養(yǎng)星兒成才,我想二位夫人也是明白的,應(yīng)該說關(guān)隴家里對星兒也是寄予厚望的,才這么上心,想要從小撫養(yǎng)教導(dǎo)星兒。家族興旺,不只是靠男丁,女孩子也是重中之重,想必二位夫人也是知道的。朝廷自圣祖朝,開始重用清流,以前依仗的都是關(guān)隴門閥士族,清流歷經(jīng)兩朝皇帝,才得以有如今的地位,想我朱巡也是清流,而二夫人家里是士族望第,縱觀朝廷上下,如我家里這般,跨越門閥和清流之別者,別無他家,所以,星兒也好,昌旭昌榮昌遠(yuǎn)也好,將來都是朱、翁、萬俟家的重要所在,既然將來孩子們要挑大梁,擔(dān)當(dāng)家族重任,那就一定要從小嚴(yán)格,切莫懈怠。”
朱巡,把對孩子培養(yǎng)和家族將來的希望,說的清楚明白,如玉和清灈臉上卻表情復(fù)雜,老爺說的對啊。
“姐姐,雖然我不舍得星兒,可是,我覺得老爺說的很對,你母家和咱們家都是清流的中流砥柱,我萬俟家雖然是關(guān)隴門閥,可向來也只是士族末等,在門閥中地位向來不高,多數(shù)時,還要看別人家的長孫家、郭家和荀家臉色,大事決斷上也是要依從于望族。父親曾經(jīng)說過,只有我萬俟家和清流互相扶持,將來才能大起,而家族興旺最受益的,當(dāng)屬我們的孩子們。姐姐,我愿意星兒去。”說著清灈夫人雙眼泛起淚花,別過臉去。
“妹妹深明大義,好吧,我也同意送星兒去關(guān)隴家里,還要多謝母親大人的調(diào)教了。”如玉緊握清灈的雙手。
“好!想我朱巡何德何能,得此兩位深明大義的賢夫人。請受為夫一拜!得二位賢妻相助,何愁家道不興!”朱巡接連感嘆,深躬到地。
“老爺多禮了。”如玉和清灈趕忙上前攙扶。
扶起朱巡,如玉又同清灈商量如何安頓三個孩子。最后商議結(jié)果,清灈留在家中照看昌遠(yuǎn)還有照顧老爺,如玉帶著小六子、張媽的兒子,送昌旭昌榮回朱家老宅,到了朱家老宅小六子就留下跟定昌旭做個書童,昌榮自有朱老太爺選好了書童伺候。
送匾額的事兒,朱巡自是交給心腹秦師爺押送,這一來一回的,也是對如玉有個照應(yīng),也確保無閃失。
而星兒既然關(guān)隴家里有人來接,想必也是極周全的。這邊馮媽帶著年前給星兒買的小丫頭子,跟星兒同去關(guān)隴,以后就留下來服侍星兒,遣馮媽媽去,除了妥帖之外,也讓星兒身邊有從家里帶過去的體己人兒照顧,自也是不用掛心的了,另外,關(guān)隴氣候好些,馮媽媽年歲大了,也有送她過去養(yǎng)老的意思。
夫妻三人商量好之后,便召集了下人們,把一應(yīng)事務(wù)都安排了下去,如玉清灈也各自為孩子們準(zhǔn)備行裝及一應(yīng)物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