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被盜的古墓(下)
- 墓經
- 斷九霄
- 3180字
- 2020-11-17 13:22:56
背尸,是湘西特有的職業,實際上它也是趕尸的一種。趕尸共有四種方法,符咒、抬尸、背尸以及分尸。這其中,背尸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起源于解放初兩個解放軍戰士的經歷。在這種說法中,趕尸者實際上是輪流背著尸體趕路,借著夜色和寬袍大袖的掩護,故弄玄虛。不過這的確是重體力勞動,非一般人所能為也。而且,這種方式對于尸體防腐的要求比較高。
但到了建國之后,背尸卻成了一種盜墓手段,主要流行在湘西,但這種盜墓的手法比較粗略,沒有絲毫玄妙可言,流程也很簡單,首先刨個坑把棺材橫頭的擋板拆開,反著身子爬進棺內,而不敢面朝下,做的都是反手活。所以稱為背尸。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在一些稍小的富貴人家的坑墓上,大一點的古墓他們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還有可能無功而返。而且,因為他們是反著身子進入棺材里,如果棺材里的尸體尸變,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
這群家伙在這間客棧里這么小心,還有人放風,大晚上的總不可能來這荒郊野外賞月吧,再加上他們走的時候手里提著一大包東西。毫無疑問,這群家伙是在盜墓。
我和二叔快步走了進去,在強光手電的照明下,客棧中間那片被清理出來的空地上,一個圓形的盜洞出現在視線之中,盜洞周圍還堆著挖出來的泥土,看顏色出土估計有一段時間了。
二叔在一個個土堆前走過,每走過一個土堆就會抓起一撮土在手上捻兩下,一直走到盜洞前。二叔突然蹲下身子,右手在土上劃拉了兩下,抓起一小撮放在鼻子前嗅了嗅。這是我們這一行通用的識墓手段——觀泥痕。通常用來判定古墓的年代,一般的盜墓賊也會用,算不的什么高明的手段,且限制頗多,只能用在一些特定的地方。
做完這些后,二叔才緩緩站了起來,對我說到。
“這是一個商代中期到后期之間的古墓,古方近圓,看盜洞的樣子規模不大,你既然入了這一行,終究有一天要下墓的,相比于烏族的王室墓葬,這座墓更適合你練手。雖然已經被剛剛那三個家伙光顧過了,但我想他們三個人不可能把所有陪葬品都拿走了,你下去看看情況,順便取一件陪葬品上來,你跟了我一年,什么玩意兒值錢什么不值錢你應該清楚”
我知道,重點來了,二叔是想讓我用這座被盜過的墓來一場實戰,鍛煉自己的能力,也是為了接下來盜烏族古墓做準備。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很是激動,絲毫不亞于一年前參加高考時的心態,盜墓啊,平時只能在小說里看見的橋段今天卻要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所以說,世事弄人,今天的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你會身處何地,做著怎樣的事情。
下墓之前,自然是要做一番準備,因為還沒有和熊仔匯合,所以手里也沒有什么趁手的工具,天眷通寶我已經還給了二叔。在墓里,昭天之璽比銅錢對我的幫助更大,這玩意兒就算我帶著用處也不大,因為我壓根不會使,弄丟了反而怪可惜的。雖然我很眼饞,但這些東西還是放在會用的人手里比較好。
我拿著手電在四周尋找,在一個土堆前意外的發現了一柄工兵鏟,鏟子上還粘著泥土,多半是那幾個背尸人落下的,我撿起鏟子掂了兩下,還挺順手。讀高中的時候我就很喜歡研究這些軍工產品,這類折疊工兵鏟還是第一次看到真家伙,不過看這做工肯定不是正品,折疊處還有明顯的焊接點,極有可能是請私人打造的,不過這并不妨礙適用,拿著它心里有點底而已,畢竟我是第一次下墓,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緊張。
我把背包里多余的東西都拿了出來,一手拿著強光手電,工兵鏟就掛在背包帶上,固定好后。順著手電的燈光,我小心翼翼的跨進了盜洞里。
“唉,小楓,就看你能不能過得了這一關,過不了的話,接下來的事還是交給我去辦吧,你……畢竟還是個孩子”
二叔語重心長的自言自語到,當然,我是聽不到這些話了,因為此時的我正專心的在盜洞里爬行。
在看到外面那些個土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伙盜墓賊挖的盜洞不是太長就是太深。果不其然,這盜洞挖的實在是太長了點,強光手電竟然照不到盡頭。這伙人要么是業余的要么就是完全不懂風水和葬式,真正專業的盜墓賊,打的盜洞一般都會直通墓葬,就算稍微偏點,也會打到距離墓葬不遠的地方,看這情況,偏的可不止一米兩米。
“臥槽,挖這么長就算了,挖的矮我也忍了,你TM拐彎干什么……還拐!”
在盜洞里大約摸爬了十幾分鐘后,我終于看到了盡頭,盜墓可真體力活啊,這一條通道下來,我的體力已經消耗了七七八八。
爬出盜洞,我順勢靠在洞口休息起來了,拿出背包里的水喝了兩口,幸好這外面寬度和高度足夠。休息的同時,我開始打量起四周,發現這里的墻壁都是用磚砌成的,地上也鋪滿了磚塊,嚴絲合縫,沒有一處遺漏。
“還好還好,這群家伙還算靠點譜,剛剛受的罪也值了,他們竟然誤打誤撞的把甬道給挖通了”
商代的墓葬結構不像后來的封建王朝那么復雜,多是修成口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口字形的墓葬有東南西北四條墓道,多呈斜坡形,一般以南邊的墓道最長。中字形則是南北各有一條墓道,甲字形更特別,只有南邊一條墓道,墓道在下葬后會進行回填,而這些墓道后面就連接著甬道,甬道則連接著墓室,到了甬道基本上就屬于站在墓室的門口了。
一個墓的大小,看它的墓道和甬道基本上就能夠推測出來,我粗略的估計了一下甬道的寬度和高度,在腦海中對比了一下,一個驚人的結果就在我的腦海中誕生了,這竟然是一個商代的大型古墓,占地面積應該在一百平方米左右。
商代的墓葬結構大多比較緊湊,多為土坑豎穴,貴族的小型墓一般都在三十平方左右,只有諸侯等大貴族的墓葬面積才有六十平方以上,這墓主人的身份恐怕是分封出去的皇家子弟吧!不然怎么能享受這種高級待遇。
休息了幾分鐘,我又開始繼續往前走,甬道只是起連接墓道和墓室的作用,一般都不是很長,也就走了個十來米的樣子,一個門的輪廓就出現在我的面前,地上還散亂著一些發黑的木頭碎片,這里應該就是甬道的盡頭了。
我正打算進去,突然看到門里有橘黃色的亮光在閃爍,我心中一跳,連忙屏住呼吸,莫非這墓里還有人?
我迅速取下背包上的折疊工兵鏟,緊緊的握在手中,然后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對著亮光閃爍的地方把手電的開關推向了強光區,同時閉上了眼睛。
這手電筒之所以叫做強光手電,是因為它的最強光足以讓人暴盲,短時間處于失明狀態,加上它的耗電量小,使用壽命長,因此頗受盜墓賊的喜愛。
只覺得一陣刺眼的白光在眼前突然出現,就連閉上眼睛的我都有些受不了,連忙把開關滑了下來,這玩意兒威力可真足啊!
揉了揉有些刺痛的眼睛,警惕的走到那亮光處一看,結果卻令我有些哭笑不得,那里竟然只有一盞蠟燭。
我絕不相信有人在暴盲的情況下還能迅速躲起來,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根本沒有人,一切都只是我的個人判斷失誤而已。盡管如此,我還是用手電在周圍掃視了一圈,小心無大錯嘛,確認這墓室里除了我之外沒有第二個人的時候,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來到這盞燭火前,我發現地上還散落著一些沒有使用過的蠟燭,看著四周的黑暗,頓時,我腦海里就蹦出了一個念頭。
我迅速拾起地上的蠟燭,點燃后放在墓室的各個角落,瞬間,原本漆黑的墓室在我的面前露出了它的全貌。
整間墓室大概有一個客廳的大小,很規格的長方形,墻壁全是由夯實的泥土筑成,在我的正前方還有一扇完好的黑色木門,后面應該是另一條甬道,原來這是一座中字形的墓葬。
在墓室的正中央有一個稍小的正方形土坑,距離墓室底部大概有七八米的樣子,這就是為專門為墓主人修建的“室”了,有些類似于唐代墓葬的主室,下面擺放的應該是墓主人的棺材和陪葬品。不過這個”室“似乎與墓經上記載的有些不同。
在“室”的兩邊各擺著三具木質棺材,棺蓋都已經散落在地上,看樣子是被那三個背尸人給打開的,我沒有一一上前查看,這些陪葬的都是他的妻子或者婢女親信之類的,先不說有沒有好東西,就算有,也早就被那三個盜墓賊順走了。一個墓葬,最好的東西都在墓主身上。
在“室”的入口周圍轉悠了一圈,我終于找到了之前那伙盜墓賊下去的工具,一根嬰兒小臂粗細的麻繩,他們肯定是沒有搬完“室”里的東西,所以才沒有把繩子收起來。我將強光手電咬在嘴里,工兵鏟依舊掛在背包帶上,順著他們固定好的繩子慢慢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