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緣由

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東原,安徽休寧(今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人,他“自幼為賈販,轉運千里,復具知民生隱曲”[1]。青年時師從江永。中年時受迫害,到北京等地過了十年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四十歲中舉。此后六次參加會試,都未考中。五十一歲,以舉人特詔入四庫全書館。五十三歲時,被乾隆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致力于《四庫全書》的編輯工作,不久因積勞成疾而死。戴震的一生,是坎坷、貧困的一生,是同舊勢力、同程朱理學進行不屈抗爭的一生,是“不隨時俗”“實事求是”“志存聞道”的一生。戴震堪稱我國古代向近代過渡時期思想史上的一顆璀璨之星,是18世紀中國的大學者和大思想家。全面系統地研究戴震的心理學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其一,戴震在我國心理學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戴震是清代乾嘉漢學的創始人之一,為當時皖派所宗。他的知識非常淵博,著作很多,后人編為《戴氏遺書》。他的心理學思想大多集中在他后20年所撰寫的《原善》《孟子字義疏證》等13部哲學著作里。其中特別是《孟子字義疏證》一書,三易其稿,撰寫時間達12年之久,他自稱:“仆生平著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要”[2],是“近三百年的哲學杰作”。在心理學思想上,他繼承了中國歷史上自荀況以來,特別是張載以來的唯物主義傳統,吸取了當時新興市民階層的思想因素和自然科學的某些成果,對程朱理學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判,完成了王夫之未能完成的任務,從而標志著我國古代哲學的終結。或證為此,張岱年稱“戴震是中國古典唯物主義最后的大師”。就心理學思想史來說,戴震全面系統地批判總結了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中的人性論思想、認識論思想、情欲論思想,這些問題是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核心內容。經過戴震的批判總結,不僅結束了中國心理學思想史上很多長期爭論的問題,而且在“正人心”中又孕育了近代心理學研究的很多內容,如“以理殺人”的口號,吹響了近代心理學思想的號角。蔡元培認為:“凡東原學說之優點,有三:(一)心理之分析。……東原始以情、欲、知三者為性之原質,與西洋心理學家分心之能力,為意志、感情、知識三部者同。(二)情欲之制限。……(三)至善之狀態。……”[3]具體說來,宋明以來的進步思想家都不贊成道學家的理欲之辯,在反對封建禁欲主義的斗爭中,形成兩種理論傾向。戴震批判地繼承了宋明以來進步思想家的理欲觀,將理欲統一起來,以“情之不爽失”為理,既反對了道學家的禁欲主義,又揚棄了功利派的個人福利主義,在理論上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貢獻。在人性問題上,戴震一方面繼承了顏李學派的傳統,以血氣心知為人性的本質,同時又批判地吸取了孟子尊重理性的思想,揚棄了功利派的感覺主義,以感性和理性的結合,說明人性的本質,將古代的人性論推向新的水平。

其二,在中國心理學思想史上,戴震的思想處在一個承前啟后的位置上。他不但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具有啟蒙性質的思想觀念,并使之成為自己闡釋啟蒙思想觀念的經典依據和精神土壤,而且又為傳統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內容。眾所周知,戴震的籍貫是當時著名商幫——“徽商”的發祥地,而他本人又長期生活在商、學兼重的氛圍中,這在客觀上促成了他啟蒙思想的萌生。戴震用理性的眼光反對封建專制,倡導人性解放,對傳統的價值體系進行了重新建構,這種思想觀念具有重要的啟蒙價值和意義。正如侯外廬先生所言,戴震的思想不僅“復活了17世紀清初大儒的人文主義的統緒”,而且還“啟導了19世紀的一線曙光”[4]

戴震的心理學思想構成了中國心理學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他身處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代轉折前夜的乾嘉時期,這使得近現代飽受古今中西難題困擾的學人們往往傾向到其學說中去尋找中國社會近世變遷的思想痕跡和啟示,所以戴震心理學思想研究在中國心理學思想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达拉特旗| 焦作市| 沾益县| 利辛县| 巴彦淖尔市| 青河县| 宜都市| 巴东县| 阿克陶县| 南部县| 辉南县| 石渠县| 潼关县| 景谷| 绩溪县| 桦甸市| 额济纳旗| 奉新县| 荔浦县| 自治县| 垦利县| 育儿| 青浦区| 桐城市| 嘉兴市| 梧州市| 苍山县| 武汉市| 烟台市| 司法| 道孚县| 木兰县| 延庆县| 定日县| 宁南县| 和龙市| 威宁| 马山县| 太湖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