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特殊章節(jié) 《論語》后續(xù)
- 書寫神級人生
- 在咸魚的咸魚
- 2383字
- 2021-01-17 18:45:29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太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達(dá)、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子張篇
子張?jiān)唬骸笆恳娢V旅姷盟剂x,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子張?jiān)唬骸皥?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jiān)唬骸白酉脑坪危俊睂υ唬骸白酉脑唬骸烧吲c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jiān)唬骸爱惡跷崴劇>幼鹳t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dāng)灑掃應(yīng)對進(jìn)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堯曰篇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jǐn)權(quán)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jiān)唬骸昂沃^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jiān)唬骸昂沃^惠而不費(fèi)?”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fèi)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jiān)唬骸昂沃^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