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社會感

根據上面列舉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于生命的意義之所以會產生不同的觀點,是因為他們的社會感不同。如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問題少年、失戀者、自殺者、墮落者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歸屬感和社會興趣。這些人在面對職業、友誼和婚戀等問題時,都不相信可以用合作的方式解決。他們所認為的生命的意義只是一種屬于個人的意義,認為沒有哪個人能從他人成就中獲益,所以他們感興趣的只有自己。當然,他們也有成功的欲望,但他們要爭取的不過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成功只對他們自身有意義。謀殺者手里拿著毒藥時,可以體會到一種掌控感——依然是要關聯他人,才可能滿足他自己的欲望,但很明顯的是,這種掌控感只能讓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對別人來說,有沒有一瓶毒藥,一點兒也不能讓他變得更重要。

事實上,完全個人化的生命意義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存在的,任何生命意義都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來體現。同樣,我們的目標和行為的意義在于讓它們對別人也有意義。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最重要的那一個,但如果不知道人類最重要的意義是根據自己對他人生活做出的貢獻而定的,必然會誤入歧途。

我聽過一個關于某個小宗教團體領袖的故事。有一天,她召集了自己的教友,說:“下星期三就是世界末日了。”驚恐萬分的教友馬上變賣了自己的所有財產,摒棄了一切對塵世的牽念,等待著世界末日來臨。但是,到了星期三卻什么也沒有發生。第二天,教友們聚集在一起,找到說這個星期三是世界末日的那個領袖興師問罪。“瞧瞧你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吧!”他們說,“我們把所有財產都變賣了,把所有保障都拋棄了,還對我們遇到的所有人說世界末日就要在星期三到來。別人看我們笑話時,我們還毫不氣餒地說,我們的消息來源絕對可靠。現在星期三已經過去了,世界絲毫未變呀!”“可是,”這位領袖卻道,“我的星期三并不是你們的星期三呀!”很明顯,這個領袖刻意制造了一個私人定義來逃避罪責。由此可見,除了糊弄別人外,私人定義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真正的“生命意義”的標志之一,就是不能只對一個人有意義,它是可以被分享,也能被別人認可的意義。能夠解決一個人生活問題的好方法,也能為另一個人解決類似的問題,對人類來說,這些方法才具有共同意義,也是可以分享的。即使是天才,也只能用他所產生的了不起的社會作用來定義。只有人們認為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人,人們才會將他稱為天才。由此可見,生命的意義在于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說的不是職業動機,無論是做什么職業的,都不在討論范圍內,我們只注重成就。能夠成功解決人類生活中種種問題的人,本身也表明了他知道生命的意義是讓別人產生興趣然后相互合作,在社會利益的指引下,認真地做每一件事。如果遇到困難,他會選擇用不和別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方式來克服。對很多人來說,這很可能是一種新觀點。他們也許會懷疑,生命的意義真的應該是奉獻、讓別人產生興趣和互助合作嗎?也許他們還會問:“那我們又該為自己做些什么呢?如果總是考慮別人,一味地為別人奉獻自己,難道不會累嗎?難道不痛苦嗎?倘若一個人想要自我發展,再怎么著也該為自己考慮一下吧?我們難道不應該學會保護自身的利益或優化自己的個性嗎?”

這類觀點看起來好像正確,但事實上卻大錯特錯。為了保護自己、優化自己,就得考慮自己這一問題,本身是個偽命題。如果一個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對別人有所貢獻,他的情感也指向這個目標的話,自然會把人格塑造成一種對他人、對社會都有貢獻的理想狀態。他會根據目標調整自己,會根據自己的社會感來訓練自己,他會在練習中獲得各種能力和技巧。只要認清了目標,學習實現目標的能力和技巧就是極自然的事情了。為了解決生命中的三大問題,他會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愛情與婚姻為例,如果我們深愛著自己的伴侶,致力于豐富伴侶的生活,我們就會竭盡全力去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沒有奉獻目標卻想憑空發展自己個性的裝腔作勢,只會徒增煩擾罷了。另外足以證明奉獻與合作是生命真諦的是審視遺產。你從祖先留下的遺產里看到了什么?只是他們對人類生活的貢獻,如他們開發過的土地,建造的公路和建筑物嗎?我們的傳統、我們的哲學、我們的科學和藝術,以及我們處理生活問題的技能,無一不是祖先將生活經驗互相交流的成果。而這些成果,都是為人類幸福做出過貢獻的人留下來的,而另一些人,那些不懂得合作和奉獻的人,那些賦予生活另一種意義的人,那些只會問“我該怎樣逃避生活”的人,都怎么樣了呢?已經徹底死亡,沒有留下一點兒痕跡。他們的生命是如此蒼白無力,連地球似乎也在對他們說:“我們不需要你,你根本不配活下去。你的目標、你的奮斗,連同你所抱持的價值觀念,都不會有未來。你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快點兒消失吧!”

認為生命意義不是合作和奉獻的人,我們可以確定:“你一無是處,沒人需要你,請你走開!”當然,我們會在現代的社會文化中看到許多不完美之處。一旦發現了弊病,就應該致力于改變它,但這種改變必須以為人類謀取更多的福利為前提。

在這個世界上,知道這一真相且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到處都是。他們深深地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對全人類感興趣,并愿意與他人合作,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為此,他們努力地培養著自己的愛心和對社會的興趣。

所有宗教都關注拯世救人的問題。世界上所有的偉大運動,也都是人們想要增加社會利益的結果,宗教即是朝這個方向努力的最大力量之一。但是宗教的真實內涵,卻由于各種原因經常被曲解,除非宗教能更直接地致力于增加社會利益的工作,否則,我們很難看出它們能在增加社會利益方面做多少貢獻。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對同類的興趣大為增加,所以也許科學比政治、宗教等其他運動都更有成就,也更能讓人類了解生命的意義。

雖然我們在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但我們的目標卻始終是一致的——增加對別人及社會的興趣,促進合作,為人類做出貢獻。正面的生命意義是我們事業的守護神,而錯誤的生命意義卻是附著于身上的惡魔。因此,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問題:生命意義是如何形成的?彼此之間有哪些不同?出現重大錯誤應當如何糾正?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心理學研究里的問題,心理學之所以有別于生理學或生物學,是因為它能通過了解“意義”以及“意義”對人類行為和未來的影響,來增進人類的幸福。

從出生那天起,我們就在摸索中追尋著“生命的意義”。即使是嬰兒,也設法估定自己的力量,努力判斷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全部生活里所占的比重。到五歲時,孩子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固定的行為模式,并以此模式解決問題和進行工作。這時期的孩子已經具有了深刻而持久的觀念,如“對這個世界和自己,應該期待些什么”。他會用一套已經固定的先驗知覺來觀察世界:經驗在形成之前,已被預先做了解釋,而解釋又是基于他給生命賦予的意義而進行的,即使錯得一塌糊涂,即使因此形成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會不斷地給他帶來不幸和痛苦,他也不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行為模式。

只有重新審視導致錯誤解釋的環境,找出產生謬誤的根源,并修正整套先驗知覺,才能將錯誤的生命意義矯正過來。在少數情況下,個體也許會因為錯誤行為模式所導致的糟糕結果,而被迫修正自己對生命意義的定義,且靠著自己的能力成功地改變自己。但是,如果沒有社會壓力,如果他不知道再這樣我行我素下去會自取滅亡,他一定不會改變自己。很多時候,對錯誤行為模式的修正,大部分人都需要借助某些心理學專家,他們了解每個人行為模式錯誤的根源,能給出一種較為合理的人生指導。

我們對生命意義的定義并非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對環境意義的定義決定了我們是什么樣的自己,我們對生命意義的定義決定了我們是什么樣的自己。但是,我們很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因為經歷過某些特殊的事件,于是把這些特殊事件的經驗,當成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這一錯誤尤其容易發生在童年,大部分失敗者都是童年不幸而導致了人格殘疾。因為在嬰兒時期患過重病或先天后天因素而導致身體器官產生嚴重缺陷的孩子,心理上的負擔會非常重,他們很難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除非有親人關愛他們,愿意幫他們把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他人身上,不然,他們大都只關心自己的感覺。且不難預見,此后他們還會因和周圍人比較而無限自卑。同伴的憐憫、揶揄或對周圍人的逃避,都會加深他們的自卑感。環境中的任何反應,都有可能讓他們只關注自己,他們也因此被邊緣化,不愿成為社會上的重要人物。

童年的傷害會被給予完全不同的定義,而不同的人也會對生命意義給出截然不同的解釋。只有一個人的不愉快經歷將來能對他有所啟發,他才會念念不忘。一些人會想:“我們要努力改變這么讓人痛苦的情況,要讓孩子在更好的條件下成長。”另一些經歷相似的人會覺得:“生活真不公平,世界這樣對待我,我為何要善待這個世界?”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父母一談起孩子就說:“我們小時候也受盡了苦,你吃這點兒苦算什么……”還有一些人會覺得:“我童年被如此殘忍地虐待過,所以無論我做什么都是有原因的……”這三種人對于生命意義的理解都會表現在行為上,除非他們改變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否則他們絕不會改變其行為模式。

這就是個體心理學與童年傷害論分道揚鑣的原因:經歷絕不是成敗的唯一原因。經歷的沖擊并不能真正地傷害我們,所謂的“創傷”只會讓我們知道自己更需要什么。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經歷,但可以決定那些經歷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道真| 达拉特旗| 长宁区| 樟树市| 邯郸市| 崇阳县| 阆中市| 永春县| 洪江市| 金坛市| 龙口市| 蒙山县| 霍林郭勒市| 枣强县| 武川县| 垫江县| 平泉县| 广汉市| 靖宇县| 亳州市| 龙胜| 福清市| 宝丰县| 聊城市| 商南县| 和田市| 安仁县| 沙田区| 泊头市| 通渭县| 大竹县| 铜鼓县| 闸北区| 五指山市| 阜宁县| 东方市| 广昌县| 秦皇岛市| 马边|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