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機修工快速上崗全程圖解(第2版)
- 汪立亮 章宏
- 1688字
- 2020-11-28 23:26:23
第一章 汽車維修基礎知識
第一節 安全操作認知
一、作業須知
1.事故
事故的造成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圖1-1)。人為因素包括不正確地使用設備或工具,穿著不合適的衣物或操作人員不小心。自然因素包括設備或工具出現故障或缺少完整的安全裝置、工作環境不良等。

圖1-1 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示例
2.5S理念
(1)什么是5S
5S是現代企業普遍推行的一種重要管理方法,是保持車間環境,實現快速可靠、安全工作的前提。
“人造環境、環境造人”,一個良好的工作現場、操作現場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創建企業文化、降低損耗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全體人員的素質和敬業愛崗精神。5S來自五個日文詞: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如圖1-2所示。

圖1-2 5S理念
①整理(SEIRI):是指確認某種物品是否需要,如不需要應立即丟棄,以便有效利用空間。該物品可以是工具、零件甚至信息。注意應在指定的地方丟棄不需要的物品。
②整頓(SEITON):是指對需要的物品,根據使用頻率進行整頓,以方便使用。整頓的原則:將很少使用的物品放在單獨的地方;將偶爾使用的物品放在自己的工作場地;將經常使用的物品放在身邊。
③清掃(SEISO):是指使工作場地及場地內的所有物品都保持干凈的過程。使設備處于完全正常的狀態,保證隨時都可正常使用。
④清潔(SEIKETSU):是指保持整理、整頓、清掃的過程。
⑤素養(SHITSUKE):是指通過持續(長時間堅持)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使之成為習慣的過程。
(2)5S管理的效用
5S管理的五大效用也可歸納為五個S,即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Satisfaction。
①5S管理是最佳推銷員(Sales)——被顧客稱贊為干凈整潔的工廠使客戶有信心,樂于下訂單;會有很多人來廠參觀學習;會使大家希望到這樣的工廠工作。
②5S管理是節約家(Saving)——減少不必要的材料、工具的浪費;減少尋找工具、材料等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③5S管理對安全有保障(Safety)——寬廣明亮、視野開闊的職場,遵守堆積限制,使危險處一目了然;過道明確,不會造成雜亂的環境,工作順暢。
④5S管理是標準化的推動者(Standardization)——用一定的原則規范作業現場,大家都按照規定執行任務,程序穩定,品質穩定。
⑤5S管理形成令人滿意的職場(Satisfaction)——創造明亮、清潔的工作場所,使員工有成就感,能造就現場全體人員積極工作的氣氛。
二、人與車輛的防護
人與車輛的防護要點和措施見表1-1。
表1-1 人與車輛的防護要點和措施

(續)

三、工作安全
工作安全主要涉及防火與防電安全,見表1-2。
表1-2 防火與防電預防和施救措施

(續)

【知識鏈接】:滅火器的相關知識
1.滅火器簡介
滅火器,又稱滅火筒,是一種可攜式滅火工具(圖1-3)。滅火器內藏化學物品,是常見的防火設施之一,存放在公眾場所或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因為其設計簡單可攜,一般人也可以使用撲滅剛發生的小火。

圖1-3 滅火器
2.滅火器分類
滅火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移動方式可分為手提式和推車式;按驅動滅火劑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儲氣瓶式、儲壓式、化學反應式;按所充裝的滅火劑則又可分為泡沫、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酸堿、清水等。
不同國家對滅火器的分類稍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火的種類分為五類。以下分類是歐盟標準,我國也使用這種分類方法。
A類(Class A):含碳可燃固體之火警,如木、草、紙張、塑膠、橡膠等。
B類(Class B):可燃液體之火警,如汽油、柴油、機油等。
C類(Class C):可燃氣體之火警,如石油氣、天然氣、乙炔、甲烷等。
D類(Class D):可燃固體金屬之火警,如鎂、銅、鐵、鋁等。
E類(Class E):通電物體之火警。
不同的滅火器是專為指定類型的火警而設的,也只應用在該種火警之上,否則可能產生危險。
據歐盟標準,A類及B類滅火器會加上一個數字,用以表示該滅火器能有效撲滅火災的大小。
A類:可有效撲滅燃燒木材火災的直徑,以dm表示,通常為5~233的數字;B類:可有效撲滅燃燒正庚烷火災的容量,以L表示,通常為5~233的數字。
例如:一個“13A 168B”的滅火器正確使用時可以把直徑1.3m的木火,或浮在水上168L的庚烷火熄滅。
可以在標準測試中撲滅石油氣火的滅火器,會加入字母C,但不設數字標準。
一個質量良好的6kg的干粉式滅火器,常見標準為“21A 233B C”;5kg二氧化碳式滅火器則為“89B”;放置在汽車上的1kg滅火器則多為“34B C”或“8A 34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