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芾研究
- 周興祿
- 2559字
- 2020-11-20 12:32:34
序
陶文鵬
二十馀年前,我震驚于米芾文學、書畫多方面的成就,曾對之發生濃厚興趣。米芾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獨具一格而又父子相承的“米點山水”繪畫風格、清雄絕俗的詩詞文賦、高超的書畫鑒定本領與精辟的理論見解,都使我由衷贊嘆,并撰寫了《米芾山水詩論》一文,希望循此對米芾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但十分遺憾的是,由于編輯工作較忙,更主要是我對書畫藝術所知甚少,故而未能將此課題繼續研究下去,只好寄望于日后有博通文史又雅善書畫的學者能對米芾做綜合性探討,使世人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這位偉大藝術家的造詣。
周興祿博士的這部新著《米芾研究》論述了米芾的身世、文學、書畫、學術著作諸方面,相當程度上彌補了我的遺憾。我滿懷喜悅,通讀一過,獲益良多。概括地說,這本書主要有四點特色:
一是集成性。興祿君在細讀米芾原著、認真校勘整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了古今關于米芾的研究成果,并予以系統整合、提煉、歸納,對前賢深思精見處,則標舉揭示之;前賢有欠明晰處,則發揮引申之。這本新著還進一步拓展了米芾研究領域,可謂集歷代米芾研究之大成并有創新的學術碩果。如關于米芾身世,興祿君不僅利用了清翁方綱與當代曹寶麟的米芾年譜年表、羅紹文關于米芾族裔的考辨論文等,還新搜得歐陽修《東萊侯夫人平原郡夫人米氏墓志銘》一文與宋上官融《友會談叢》關于米信二子的記載,考見米信之父兄及其子侄、孫女等久為人忽視的材料,揭開米芾諱言的姓氏、族裔、家世及其與宋廷復雜糾葛之一端。再如,興祿君對米芾傳世書法作品做了詳盡敘錄與綜鑒,深入細致地論述了米芾執筆、取法、臨摹、集古字、筆法、結體、章法、風格、內容、地位、影響與學習米書的方式。特別是對米芾書法的內容、章法及歷代評述米芾書法“缺點”的揭示,更能實事求是,辯證分析,推陳出新,成一家之言。
二是綜合性。這本書能夠打通文史與書畫藝術研究領域界限,注意到米芾文學作品乃至涉及書畫見解的題跋多數是以書作形式流傳,在書畫題跋與理論著作中也體現了其文學風格;米芾的書畫、詩詞、文賦及理論著作是其生平、個性、思想不同形式的展現,而米芾生平際遇及思想個性又與其獨特家世及其所處時代風氣、社會風尚密切相關;米芾書法作品是其文風的字面表現形式,而書畫實踐又是其理論的發端和檢驗依據。這本書努力溝通文史與書畫之間的聯系,對米芾予以整體、綜合的觀照,故而新見迭出。如:指出米芾出身武人家族卻生逢重文社會;文藝兼長卻出身冗濁、未得一第;他“不入黨與”,卻處在黨爭最激烈之際;他有修齊治平、致君堯舜之志,但一生周旋權貴間,只做閑差下僚、難有作為;因為不能濟世,遂以“顛”為護符,以“潔”示心志,辛勤藝事,寄情書、畫、奇石等玩物,便有托而逃的意味。無論元祐黨人,還是新黨、蔡氏集團,甚至帝后貴族,皆不以米芾為政敵,而盛贊其書法絕技。正是這樣的學養境遇,使他書風跌宕,文風絕俗,顛壓當時,書傳千古。這種看法綜合運用歷史學、政治學、文藝學、文化學等研究方法,注重各學術領域間的關聯,使研究成果帶有綜合性,其見解比前人更全面、辯證、深透。
三是當代性。這部新著主要研究米芾其人、其文藝理論與創作,但作者也關注當今書法現狀和存在問題,對今后書法研究、教育、學習、創作實踐以及學科建設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給予讀者多方面的啟迪。如作者在研究米芾書作內容時指出,現存米芾書作主要是書寫自撰的詩文、書信,多發自肺腑,情真意切,文辭暢達。因為所書是自己的作品,米芾在筆法、結體、章法等方面無不揮灑自如,得心應手,人們欣賞時深感其作品書文雙美,渾然一體。興祿君進而指出:這一特點尤其值得當今書法創作學習借鑒。當今書展、書賽應大力提倡內容自撰,力求書文合璧,共同顯示出作者的情思、個性與風格。興祿君又發現:米芾書作章法字組組合變化豐富,行氣連貫而搖曳,呈單軸擺動;各種對比元素眾多,包含運筆虛實、墨色枯潤、線條粗細、字形大小等,對比都異常強烈;整篇布局天成,結字成篇,依字形繁簡和所處位置,隨機變化,猶如行云流水,章法非常自然和諧。由此,他坦誠地批評當今的某些書法作者為了追求章法新奇,換行突兀,結字生硬,有失自然和諧之美,不足為訓。興祿認為:書法是講求作字技法及行文、載道的學問,書法家應是書寫技法高超而又通史能文、富有思想的文人;米芾的杰出的書法藝術不僅是出于他的高超書寫技法,而且得益于他在文學、繪畫、學術等多方面的學養,沒有這些學養的滋補,他的書法成就與歷史地位也不會有如泰岱之高。這是不刊之論,對當代文藝創作者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四是可讀性。這本書不僅有新穎獨到的學術見解,而且文辭雅馴,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可讀性。興祿君能詩擅書,會通藝理,文筆條暢,又篤愛米芾個性,同情其遭遇,崇敬他的書法成就,所以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米芾的仰慕之情,如:首章論述米芾生平思想,考敘結合,語言明快暢達;次章品評米芾詩詞文賦,筆觸靈動,墨韻飛舞,如同對原作進行再創作;第三章論米芾書畫,條分縷析,闡述到位,妙語連連,酣暢淋漓;結語贊美米芾是歷史時空中的一顆光芒燦爛的巨大恒星,又作“再致老米”四言古風共八十四句,一韻到底,評頌兼備,一唱三嘆,熱情洋溢。此外,關于米芾個性形象、書畫藝術魅力的描繪皆精準生動,比喻貼切,邏輯性強。全書融學術性、文學性、可讀性為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周興祿君自幼愛好詩、詞、書、畫。三十馀年來,他日課詩書,臨池不輟,取徑寬廣,轉益多師,在詩詞、書法的學習與創作實踐中相互融通。他在貴州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得到房開江、王曉衛先生悉心指導,打下了堅實的古代文學研究與詩詞創作基礎;后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跟隨諸葛憶兵教授從事唐宋文史研究;其后,又進入首都師范大學書法院做博士后,師從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研究書法文化,頗受歐陽先生器重,親承教誨,陪侍杖履達五年之久;他還有多年在基層一線從事書法與國學的教學實踐。以上的經歷,使他具備了打通文史與書畫藝術的能力。興祿君為人真誠樸厚,治學踏實勤奮,相信他在文史研究與詩書創作上一定能不斷取得新的收獲。我曾主持過他的博士論文《宋代科舉詩詞研究》的答辯,忝有師生之誼,欣見其新著《米芾研究》問世,嘉其有成,樂為之序,以為勖勵與共勉。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