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苗疆叛亂
- 重生三國之種子系統
- 落花朵朵
- 3026字
- 2020-11-01 10:24:54
苗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央政府的一大難題,如果真的能夠用這種辦法解決的話,也未嘗不可以。張松摸了摸自己的胡須,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而另外一邊的黃權也是有些震驚,他是一方的地方長官,如果能夠解決苗疆的問題對于他的功績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加成。
“不過實施這種政策之后,苗人的習慣我們恐怕不能夠知曉,這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擾。”黃權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張松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歷史上面苗疆發生的叛亂也有過不少次,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破壞力十足,他們會拆毀這里的房屋,殺死所有的漢人。種族之間的矛盾,不能夠調和。
法正微微一笑,隨即在紙上面寫下了一個字,“殺!”
對待反抗者,只有用鐵血的手段才能夠把他們給鎮壓下去。這就是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有的時候仁政可能并不會起到其他的作用。
這道命令很快就從太守府里面發布了出去,當它傳遞到了南方的苗疆地區的時候,很快就在當地引發了一種強有力的騷動。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政府竟然會想到這種辦法來治理他們。在苗人里面出現了所謂的妥協派和戰斗派,他們開始分化,有一些人真的走下了山去,成為了官府賬目上面的一個人名,還有一些人在負隅頑抗,可是他們的力量變得很小,也很容易被政府擊破,苗疆的相對獨立性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苗疆十三寨的寨主們聯合了起來,他們是十三個最有權勢的苗疆人,而他們的手下此時已經聚集起來了三四萬的人馬,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叛亂行動。
遠在成都的黃權通過情報系統很快就已經了解了這一個情況,他這下可是著急壞了,因為一旦出現了叛亂,那就必須要軍隊才能夠出手,而此時的西川駐軍沒有皇帝的手令根本就沒有辦法出手。
這件事情必須要上報給皇帝了,這是黃權心中所想,雖然政績很重要,但是西川的安穩更加重要。這道請求的書信很快就傳到了皇帝劉協的手中,面對苗疆的叛亂,他先是有些驚訝,然后微微一笑。
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之中曾經有過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不過那些都只是用來騙人的把戲罷了,是一種藝術加工,真正的歷史上面是沒有孟獲這個人的。但是苗疆確實存在。而在這書信上面提到了十三寨寨主這倒是頭一次被劉協所知曉。
“荀彧,你看這件事情怎么辦。”劉協沉聲問道。
“殺,西川是我們的后方,絕不能夠有失。”荀彧沉聲說道。
劉協笑了笑說道:“如果單純只是殺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又怎么會征求你的意見。苗疆之人千千萬萬,難道你要把他們全部趕盡殺絕不成嗎?這未免也太不現實了吧。”
荀彧罕見的撓了撓頭,皇帝的想法倒是十分新穎,不過這一點確實需要詳加考慮,畢竟苗疆的叛亂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次把他們鎮壓下去,下一次還是會爆發起義的。必須要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確保苗疆的安定。
而西川又是成為了整個朝廷的大后方,是對外戰爭勝利的關鍵,需要此時的朝廷去為他做一些什么事情的。
荀彧恭敬的問道:“不知道陛下有什么好主意嗎?”
劉協笑著說道:“朕的意思是,要以德服人。真正把苗疆變成我們的統治區域,而不只是名義上的那種統治,你明白嗎?”
“陛下的意思是要讓苗人臣服于我們,不過這也太困難了吧。苗人可是非常難以馴服的,他們會用長矛和大刀來對付所有的漢人。”荀彧有些顧慮的說道,不是他不相信皇帝所說的話,實在是苗人給外人的感覺實在是太壞了。
劉協說道:“這能不能夠成功,其實還不一定。但是這種嘗試我們是要去做的,不然我們將來也一定會為這個問題而苦惱。”
劉協現在想起來了劉備所信奉的仁義二字,如果它真的是一文不值的話,作為梟雄人物的劉備又怎么會信仰它一輩子呢。
“用仁義來對抗暴掠,也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劉協緩緩說道。
而此時又有一道召令傳到了他的手中,劉協打開之后皺了皺眉頭,隨后把書信傳遞給了荀彧。而后者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難堪了起來。
“幽州公孫瓚大敗,袁紹橫掃半個幽州,如今和徐晃的軍隊已經形成了對峙狀態。”
荀彧緩緩的說著這些可能帶有著重要意義的文字,看來在北方地區一場大戰已經是在所難免。徐晃占據古北口,也就把握住了戰斗的方向,只要不會出現任何其他的問題,戰略的主動一方應該在漢軍的手中。
此時劉協在宮殿上面來回有著,他的眉頭緊鎖,雖然徐晃現在的形勢還很不錯,但是并不一定會真的是穩贏的局面。
“傳命,給徐晃增兵三萬,同時命令呂布趕赴幽州戰場,這三萬人馬可以交給他來統領。”劉協沉聲說道。
呂布是他的心腹大將,也是一個不會背叛的人,因為他的身上有忠義種子的存在,這么多大軍交到了徐晃的手中,劉協本人還是有著不放心的。
“陛下,呂布馬超可是要防備著匈奴人啊,這樣抽調出來會不會出現問題?”荀彧試探性的說道。
劉協揮了揮手道:“西涼現在的局面有陳宮一個人來鎮守,足夠能夠應付場面了。至于戰將,朝廷現在還是非常缺乏,必須要善加利用才行。”
荀彧點了點頭,退出宮殿去傳遞命令去了。
劉協的目光望向了遠方,他的心已經追隨著狂風而去,來到了幽州戰場之上。而此時的這里,戰意沖天而起,數不清的明槍暗箭在其中不斷的徘徊著。
袁紹的大營里面,此時將臣陳列一堂,顯然也在討論著之后的部署。不過此時眾人卻吵得不可開交。
那許攸站在桌子上面,唾沫橫行。他的大手在桌子猛然一拍,隨后說道:“古北口乃是重要的戰略要地,之前我們丟失已經是非常的落于被動,現在想要徹底的占領幽州,必須拿下古北口才行。”
田豐冷笑一聲說道:“古北口不過是彈丸之地,我大軍頃刻之中就能夠將它化為灰燼。我以為,主公必須先把公孫瓚的殘余勢力殲滅,然后再騰出收來對付古北口的漢軍。只要我們拿下了除古北口之外的地方,這里就是一個凸出來的堡壘,十分容易攻破。”
這二人各執一詞,將自己的謀略講述的淋漓盡致。坐在主位上面的袁紹聽的腦袋都大了,他揮了揮手沉聲說道:“古北口是一定要打下來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我要先拿下遼東地區,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徐晃。眾將必須同心協力,將這古北口的釘子拔出掉。”
“諾!”
此時袁軍氣勢正盛,他們的軍隊東出燕城,直接穿越了遼河,將此時盤踞在遼東地區的公孫度打的大敗,雙方在黑山一帶擺開了陣勢,公孫度依托這最后的手段要阻止對方進入他的腹地。
此時公孫度的大營里面來了一位使者,此人名叫鐘抗,也是一位有名的文士,之前他曾經在公孫瓚的手下為官。公孫度看到來人,立刻就明白了過來。
“你是公孫瓚派過來的吧?”公孫度沉聲說道。
鐘抗不緊不慢的說道:“不錯,我是公孫將軍的手下。我這次之所以過來,就是想要聯合將軍的力量,合力抗袁,不知道將軍意下如何?”
公孫度沉思,憑借他的力量如果想要戰勝袁紹的話很難。在遼東,他也不過只有兩三萬人馬罷了,只是一個小諸侯而已。在袁紹的十萬雄兵面前,他們就好像是螻蟻對大象,毫無生機的可能性。而這公孫瓚說起來和他還有一定的淵源,雙方都是同一個家族里面誕生的人。
“公孫瓚還有多少人?”公孫度狐疑的問道。
“五萬人。”
在之前的戰斗里面,公孫瓚損兵折將,直到現在他不過已經剩下了一萬人左右,不過這個情況顯然不能夠告訴公孫度以免對方會輕視自己。所以鐘抗還是往大了說了一些。
聽到對面說有五萬人馬,此時的公孫度立刻興奮了起來,這雙方的人手雖然還是不能夠打敗袁紹,但是抵抗住對方前進,他們還是能夠辦到的。只要保住了遼東不亡,他就仍然可以做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土皇帝。
“既然如此,我愿意和公孫將軍結盟。希望他能夠帶領他的士兵在沿途給予我們幫助,這黑山就是我們的陣地。”公孫度緩緩說道。
離開了黑山,前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恐怕就沒有辦法阻止對手強大的騎兵,必須要用營寨來遲滯對方進攻的步伐。袁軍的戰線過深,遲早會出現糧草供應不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