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拜盧植,兩軍會師

  • 娘三國
  • 北國的雪
  • 3026字
  • 2020-01-03 20:08:21

陳濤所率領的步卒,行軍速度自然是比不上騎兵迅捷。但他所定阻擊地點,卻也要比主戰場少走二三十里地。在加上之前騎兵沖陣擊潰黃巾也花上不少時間,因此當徐和麾下的黃巾倉皇逃回廣宗時,三萬步卒早已排陣完畢,就等痛殲賊軍。

與歷朝歷代傳統的按兵種列陣不同,陳濤所設立的阻擊陣型,僅僅分為前后兩軍罷了。前軍一萬兩千人。每四千甲士為一陣,分為前后兩列,前列兩千大盾短刀手,后列輕甲長矛手。這兩列之間排列極為緊密,可以說是達到前胸貼后背的距離。

前列的大盾短刀手舉盾在前,肩并肩橫向列陣。而后列的長矛手則躲藏在大盾短刀手身后,只將手中的長矛,從盾牌的縫隙中突出。如此兩列,橫向數千米左右延伸,形成一個略帶弧線的防線。

遇敵時,后列的長矛手望見敵軍沖陣,只管用手中長矛向前突刺。而一旦敵軍步卒近身,前列的大盾短刀手則持盾格擋配合身后的長矛手殺敵,又或是用手中短刀直接劈砍。

這樣一條防線身后兩米,則又是一條完全一樣的防線。如此一來,即便敵軍有勇悍之士沖開第一線,還不等敵軍擴大突破口,第二線的長矛就已經可以將其刺死或是逼退。同樣,在第二道防線身后兩米,則是第三道完全相同的防線。

這三道防線的目的不是殺敵,而是阻敵。真正的殺手,則是他們身后的一萬六千弓手。以千人為陣的弓手,隨時按照軍中小校的命令調整位置,以拋射之法,攻擊沖陣的敵軍。若是敵軍不主動沖陣,則會讓前軍三線緩緩壓上。而若是敵軍主動進擊,身后的弓手拋射則會讓他們知道箭雨臨頭究竟是何種滋味。

黃巾軍初遇陳濤所部時,也曾不管不顧的數千人發起沖陣。只不過絕大多數在半路上就已被鋪天蓋地的箭雨射成刺猬。勉強逃過一劫的余下賊軍,接近一線之后又有大半死于長矛之下,只有極少數才能有和盾手肉搏的榮幸。只不過,他們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而對于黃巾軍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至于身后的七千騎兵。萬馬奔騰的強烈震撼感,以及騎兵的巨大沖擊力,就算是對一支精銳步卒來說都有很強的壓力,更何況是此事已經戰意全消只想一心逃命的黃巾賊軍。

在三將的默契配合下,趙云所部三千鐵騎,不管不顧,像是發了狂的野牛,從黃巾軍后陣中央突入,筆直向最前方沖擊。仿佛是要靠三千鐵騎,由后至前洞穿黃巾軍陣。

而太史慈和張飛則是一左一右,把被趙云切成兩半的左右兩側賊軍再次擊潰。三將各自率領的騎兵,就像是三把尖刀,一前兩后,將整個黃巾軍陣型撕得支離破碎。

前軍遇敵無法突破,后陣又被鐵騎蹂躪,在徐和親衛督戰隊的彈壓下,勉強亂戰半個時辰之后,黃巾軍終于徹底崩潰。此刻的黃巾軍再也不管大小渠帥們的呼喝,也不管自己身邊同袍的生死,鉆樹林者有,躺下裝死者有,發力狂奔者有,就是無一人再愿死戰。

若是黃巾軍全軍上下同心同德,愿拼死一戰,那么以其尚且有十萬之眾來說,陳濤手上近四萬大軍,就算是能將其擊潰,損傷也必然不是小數目。最起碼,負責后軍突擊的騎兵,傷亡過半是板上釘釘之事。只可惜,就如陳濤此前所說過一樣,黃巾軍是支“順風軍”,得勢則百戰百勝,失勢則不堪一戰。

在遠遠望見“大漢中郎將盧”的大旗從遠處出現時,徐和咬牙讓部下親衛丟下帥旗,由數百親衛保護下,舍了全軍抄小道向廣宗城逃去。

翻過一處山坳,暫時脫離險境的徐和,望著遠處“幽州參軍同別駕陳”的旗號,雙目凝視,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片刻后,才在周圍親衛的催促下,黯然逃離。

陳濤自不知黃巾軍主帥已經棄了不下獨自逃跑。就算是知道,他也不會當成一回事。就像事前制定戰術時的命令一樣,今日這場大戰最大的目的是殺傷黃巾軍的有生力量,盡可能殲滅更多的黃巾士卒。

此刻,黃巾軍已全軍崩潰,帥旗倒下更是讓他們心中最后一絲僥幸消失。若從天空望去,漫山遍野皆是四散奔逃的黃巾士卒。

不光是趙云等三將已經將手下騎兵盡數分散開,四散追殺黃巾潰兵,就連陳濤也已經分出手中一半士卒加入這場屠殺。

自從知道黃巾軍中所謂征糧隊的所作所為之后,涿郡一干高級將領無不對黃巾軍深惡痛絕。此刻,能夠將其殲滅,更是不遣余力。一場混亂的追殺,直到月上中天時才堪堪停止。

對于陳濤來說,最幸運的事,就是廣宗城中的賊首張角果然與他猜想的一樣,在軍事上完全是個草包。

原本制定此次阻擊戰時,陳濤最擔心的就是張角聞之城外大軍被官軍夾擊,隨后就盡遣城中黃巾主動殺出。如此,雖然徐和部依舊難逃被擊潰的命運,但陳濤自己所率領的三萬大軍必然只能為求自保讓開道路。這樣一來,徐和部起碼能多逃回五六萬人,而陳濤為抵御城中黃巾也定會因倉促變陣而受損不小。

只可惜,僅僅十五里之外的廣宗城,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就好像城外死的不是黃巾士卒,他們不過是一群站在城墻上的看客一般,眼睜睜看著十余萬黃巾軍被前后夾攻,一個個死在逃回城內的路上。

月上中天時,陳濤身邊的一萬五千甲士,已經紛紛點起手中的火把。散落各地的騎兵與步卒們,循著火光逐漸聚攏。雖是散開追殺,但畢竟還是以伯伍為單位,雖散但不亂。由此一點,也可看出官軍素質確實不是黃巾軍這種烏合之眾可以相比。

此前姍姍來遲的盧植軍遠比陳濤軍更早停止廝殺。眼下,見陳濤所部已整軍完畢,緩緩向己軍靠近,盧植率領手下一干將領,下馬步行,率先迎向陳濤軍。

盧植官拜中郎將,又是東都洛陽的堂上官。陳濤雖然是文官,有參軍同別駕的官職,但是認真比較官階的話,依舊無法與盧植相比。即便是手下武將,盧植所部中頂著校尉官銜的有一堆,而陳濤麾下,趙云等人也不過是個牙門將。

按說,該是陳濤率部去盧植大營叩帳請安才對,但盧植卻是好爽武人。在他眼中,陳濤不光是救了他手下的幾萬兒郎,更幾乎挽救了整個戰局。心下感激的盧植,自然不會再關注那些繁文縟節,搶先帶著麾下將領攔路拜見。

此刻的陳濤軍,由太史慈帶上兩千騎兵,連夜回頭去接應被拋下的糧草輜重隊。而其余大小武將則圍繞在陳濤周圍。三萬余威武得勝之師,步卒開道,騎兵斷后,緩緩而行。

接到探馬來報,說是盧植請自帶著數十員武將攔路拜見,陳濤也是吃了一驚。此刻的大漢朝中,上下尊卑有別,就如當日陳濤率部解了北海之圍,龔景和孔融城門相迎也已經算是給了天大的面子。如今,盧植所為,全然出乎陳濤的意料。

不敢耽誤之下,陳濤輕裝簡行,率著趙云、張飛、趙靈兒三將,將統帥部隊的任重交于田豐,趕緊就脫離本隊向盧植所在處策馬而去。

遠遠望見旌旗招展,陳濤便停馬步行。前行未遠,就見一員老將帶著一眾將官迎了上來。

“下官幽州陳濤陳隨波,拜見中郎將大人。”陳濤搶先一步,一躬到底。

盧植趕緊上前扶住陳濤,可憐陳濤只覺著雙臂大力托住,任他怎么用力,也無法再多拜一分。無奈之下,他也只能認命似的順著那股巨力,直起身來。

“陳大人愧煞老夫矣?!北R植感嘆一聲,真誠的說道:“今日若不是陳大人天兵突至,老夫如今哪還能站在此處拿大。來來來,小崽子們,都上前替老夫拜謝陳大人。”

盧植一聲招呼,身后那些武將們頓時圍了上來,皆雙手抱拳一躬到底,鄭重其事的異口同聲道:“我等拜謝陳大人高義,陳大人威武。”

就算是在涿郡中混了許久,可陳濤哪見過如此場面,當下窘迫的連連擺手說道:“各位將軍何出此言。若不是各位將軍虎威,死死纏住賊軍,濤即便三頭六臂也無力回天。該是濤敬佩諸位將軍為大漢子民,不惜血灑疆場才是?!?

見陳濤說的真摯,眾多武將們也紛紛笑了起來。武人直爽,沒有文人那么多彎彎道道,喜歡就是喜歡,喜怒哀樂皆在臉上。原本他們就佩服陳濤一戰扭轉戰局的戰功,此刻又見他不但謙遜有禮,更為自己等人臉上貼金,當即覺得親近起來。

一旁的盧植也是笑著連連點頭,心想:此子年不及弱冠,為人處世卻是謙遜有加,更兼之身具大才,假以時日必定是大漢朝中中流砥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榆社县| 宁河县| 新安县| 黄冈市| 陆河县| 海城市| 津南区| 定陶县| 天长市| 双江| 惠水县| 增城市| 洞头县| 包头市| 阿拉善盟| 兴文县| 柏乡县| 韩城市| 磐安县| 麻城市| 徐闻县| 崇信县| 法库县| 衡阳县| 墨脱县| 龙胜| 灯塔市| 响水县| 鸡东县| 麻江县| 加查县| 师宗县| 安西县| 江孜县| 简阳市| 封开县| 清流县| 文化| 平定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