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尾聲

  • 圖層
  • 雕瘋醉鶴
  • 4296字
  • 2020-10-29 12:09:05

蓋棺定論,字面意思是給一個去世的人一生的表現做一個總結。古人早已明白斷章取義的危害,一個人的是非功過非是等到他死了以后才能下結論,以免以偏概全,冤枉好人。就算生前被人橫眉冷對,死后才真相大白,對古人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所以文天祥才有那句傳世經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古人忽略了一個很大的隱患,就是這“論”的真實性完全取決于蓋棺定論的那些人有沒有還原出事實的真相。倘若是民間口耳相傳,那必然添加了許多個人的元素,待到后世早已面目全非,好人說成壞人,黑臉變成白臉了。所以記載故事的人,本身需要有高的職業道德,還必須對逝者的一生了如指掌。

捫心自問,我對羅伯特·杜尚教授的了解完全稱不上是了如指掌;我研讀他的傳記,觀察他的作品,總覺得他的思想宛如星空一般深邃無垠。凡人庸庸碌碌,在世俗之中爭執不休,杜尚教授仿佛已經超脫于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所思所想,對平常人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指導的意義,我連知曉的本事都沒有,跟不要說精通了。

那我為什么還要寫下這些文字呢?我始終覺得,就算他的思想已經離我們這么遙遠,但是總是需要一個人去記錄下來;可能當未來的人類在面臨同樣的處境時,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更多的,是對一個偉大的靈魂的尊重。我必須要寫一點什么;雖然我和杜尚教授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2年,但是我相信他對我的影響將改變我的一生。

這個世界了解杜尚教授的人,大概只有3個吧;我爺爺算一個,但是這位可憐的老先生在杜尚教授失蹤之后就發了瘋,每天盯著鏡子發呆。他在兩年之后也去世了;大概是追尋故友的靈魂而去了吧。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雖然看起來毫無正形,但是我非常的尊敬他。

第二位是教授的前任妻子薩米拉·席爾瓦,他們因為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教授失蹤之后搜尋無果,照慣例被警察局判定為死亡,所以我們給他準備了一場簡單的葬禮。席爾瓦女士也來了;我幾乎是一眼就認出了她,因為她脖子上帶著一個貝殼項鏈。她沒有哭泣,沉默的將項鏈放在棺木之上就離去了。

葬禮上還來了一位先生,博里斯·哈林,對,就是《羅伯特·杜尚傳》的那個作者。他看起來就是一個不討喜的人,面相很兇惡,不茍言笑。之后他和我閑聊,居然說杜尚教授的失蹤是“早就預料到的”,因為他“思想上已經出現了裂痕”,搞得我差點和他吵了起來。但是我之后聽人說,他去惠特尼博物館的時候,居然質問保安為什么杜尚教授的作品《飛羽》被改動過。他對于教授的理解遠比我深。

對呀,為什么說《飛羽》被偷走了?這是爺爺在瘋了之后,天天對著鏡子說的話。我完全無法理解。事件發生之后,我不止一次的去博物館調查,甚至還調取了監控錄像,但是愣是看不出什么貓膩。我查找資料,對比圖片,甚至請了科學團隊過來采樣調查,也沒有任何進展:放在博物館里的《飛羽》,就是真的《飛羽》。

還有很多我無法解釋的東西。杜尚教授房子里,放著四種跟《飛羽》極其相關的物品:鋼鐵,大理石,絲綢和貝殼。在墻上,地上散落著的速寫紙上,畫的也是這四件東西。教授似乎在這些東西上傾注了很大的心血,這我能理解,畢竟在教授的藝術生涯中,《飛羽》是他藝術理念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但是這些材料都是他后來自己買的,跟博物館里的《飛羽》沒有任何關系。

有很多疑團都沒有辦法找到答案;在這里,我唯一能記錄的,就是杜尚教授一輩子思想的軌跡了。他的遺產不多,雖然銀行里有很多存款,但全部都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捐給了社會;實體的遺產全部都給了爺爺,也就是給了我。其中除了各項藏書雕塑,里面還有他六大本的日記。我從來不知道教授是一個記日記的人。

教授一生的世界觀變化很大。早些時候,他還是用一個傳統藝術家的思維在思考,想要完成自己心目中最具備“美”的藝術品。在這一篇1899年4月17日的日記中,他這么寫道:

“今天,歐洲來的青年藝術家們帶來新的繪畫。那是一種開放的,前衛的,我從來沒有見過的藝術;它由各種元素雜糅而成,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要試一試。”

這是羅伯特最初開始接觸后現代主義的藝術作品。從此,他的開始在后現代主義藝術大師的道路上前進了起來,在這期間,他的日記也更多的記錄著他關于這方面的心得;在這方面,《羅伯特·杜尚傳》里面寫的很清楚。我真正關心的,是在2000年之后教授心境的變化。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晦澀難懂,甚至連標題都直接改為作品序號。2005年6月3日的這篇日記:

“今天天氣很熱。很煩悶。施耐特又沒來;他可真是個懶鬼。

我又想起了前幾天讀過書。那本書強烈的批判了我和科克的作品;科克大為光火,但是我卻覺得這本書說的確實很有道理。有些時候,光是文藝作品怎么能討論那種深刻的理論呢?雖然我心中也有一些怒氣,但是我還是決定多研究一下。明天就去搞幾本書來。”

從這以后,教授大概有幾個月沒有寫過日記,大概是沉浸在書的海洋里了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起,他已經開始認識到了后現代主義理論的局限性。這些見解,在2006年4月11號的日記中有詳細的記載:

“我已經無法再拿起刻刀了,看到鉛筆和紙我就煩。搞這些東西有什么用?這些花里胡哨的雜物,能解決什么問題?

審美因人而異,我的雕塑不過就等同于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色情小說。我看到好的雕塑,好的繪畫,好的藝術,心潮澎湃,無法自拔,庸人們看到裸體的異性也會心潮澎湃,無法自拔。說到底,人對于藝術的喜愛,無異于人這個身體構造的生理反應;倘若有一個同等智慧的外星人來到地球,必然也會對我的作品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的身體構造注定他們不會對這些石頭鐵皮心生喜悅之情。不,不單單是我,這個星球上所有的文藝,所有的思想,在他們那里都一文不值。”

這種思想在他的晚年愈發的成熟,但也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痛苦。爺爺說羅伯特在早年的時候是一個社交白癡,但是晚年的他卻看起來和藹親人,現在看來大抵是早年的他有藝術追求,心無旁騖,而晚年思想上的屢次碰壁讓他已經失去了探索藝術的勇氣和動力。他在2014年11月12日的這一篇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干不下去了。不干了。混蛋!白癡!

我(這里他用筆雜亂的劃掉了很多行)

冷靜下來,羅伯特。我有義務,有責任,給自己一個交代。我要告訴我自己,為什么我要退出這個我干了60多年的行業。

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告訴我,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是因人而異。如此一來,從事藝術的第一要義,便是追隨自己的心愿,因為別人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理解、支持我的藝術。可是人為什么要追隨心愿?因為完成目標能使人快樂,人在生理上就是如此生長的動物,就像狼看到羊群就會蠢蠢欲動,狗見到骨頭就會搖動尾巴。縱觀人世,人做的所有事都是在追求快樂,雖然有些人在忍受折磨,生活好似暗無出路,但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快樂似乎可以通過努力追求得來,又或許是生命已然受到了威脅。沒有人能拒絕快樂的感覺;生物學家說,快樂的大腦中會釋放內啡肽和多巴胺,這就是沒有副作用的毒品。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抵抗這種欲望。

那么既然追求藝術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快樂,真的有必要像我這樣走到極端嗎?我是說,單純是為了快樂,那么未來假使真的可以生產出一種沒有副作用的毒品,對于我個人來說不就是最適合的妙藥嘛?如此一來,我的藝術毫無價值。如果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服用這種毒品因為會導致人類思想的懶惰和衰退而不應被提倡,那么同理,我的藝術并不能給人以希望,給他們動力,更不能阻止饑荒,拯救貧窮,治愈疾病,同樣毫無價值。我占用著人類的資源,卻無法給出等效的價值,有誰比我更加的可鄙呢?可如果要我去做迎合他人的東西,那就必然會落入俗套,與我心中所愿相差甚遠。到底該怎么樣才能緩解這無解的矛盾呢?

或許,像我這樣的藝術家,根本就不該存在;或許,不是“大眾”的藝術家,就沒有頂禮膜拜,敬若天神的必要。富人也沒有必要斥巨資購買我的作品,把我像明星一樣捧著,追隨我腳步,以顯示自己的修養。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那么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或許正在從事著給人類這個群體做出貢獻的工作吧?或許他會在閑暇時間自己畫一些畫,唱一唱歌,跳一跳舞,甚至可以干一些很傻的,沒人可以理解的事情吧?或許別人完全無法理解,他卻不以為意,因為這是他自己的藝術,他可以從中得到快樂。這樣的人,或許可以被稱作是一個高尚的人吧?在彌留之際,或許他可以自豪的說,自己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吧?

倘使這些觀點是對的,那我這一輩子,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呢?干了一輩子的藝術,到頭來,還不如一個普通人。

我很害怕。難道這就是我,羅伯特·杜尚一生的寫照?”

日記在這里就暫時完結了。杜尚教授沒有再寫日記,一直到2018年開頭的時候。這時的他,已經被查出來身體有一些問題了。這是2018年7月29日的日記:

“醫生說我心功能有一些衰弱,要注意活動時間。我也注意到自己的體力越來越差了,也很怕冷,平常總是覺得很困。這是我無法忍受的。如果睡眠要占據一個人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那這個人就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這已經和一個死人沒有什么區別了。

我已經76歲了,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我心灰意冷。世界可真是殘酷啊。

真想回到剛開始學習繪畫的那些時光呀…在雕刻《飛鳥》的時候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呀…”

接下來的日記非常的零碎,往往只有幾句話。比如說9月17日這一天,只有這一句:

“今天狀態還不錯。”

10月6日這天:

“學生們比我想象的勤奮好學。他們都很友好,我感覺自己是喜歡和他們聊天的。”

然后就是一直到了12月,也就是他失蹤前的那一個月。

12月22日,他提到了我和“圖層”:

“慕容萱跟我聊到了關于‘圖層’的概念。這可真是異想天開的構思。說不定能用。”

12月27日的:

“時間不多了,羅伯特。你得加快進度了。

12月30日的時候,他似乎去了一趟布魯克林的布萊頓沙灘。日記之中只有這么一句話:

“今天去了布萊頓。天氣很好,海很漂亮,我很喜歡。”

然后就是2019年1月1日的日記:

“再見,羅伯特。你好,羅伯特。”

日記結束了。

這大致上就是一代藝術家心境的變化吧。

人的一生,大概很難保持初心把?杜甫在“一覽眾山小”的時候,估計怎么也料不到未來會有“歸來倚杖自嘆息”的一天吧?時代在變化,科技在進步,總會有事情逼著人改變思想。但是很少有人像教授這樣,自己進化,自己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給自己找出弱點。他無法忍受生命的荒謬。雖然在生命的盡頭,他似乎退縮了,但無論如何,這樣的人都值得尊重。羅伯特·杜尚的人生充滿了矛盾,疑惑和荒誕。

在羅伯特·杜尚教授大本日記的開頭,記錄著一個年少的羅伯特的宏圖偉愿。他在扉頁畫了一張自畫像,那是一個英俊,憂郁,皺著眉頭的青年。畫像下面有一行小字:

“記錄:羅伯特·杜尚的旅程”。

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但是我也要開始記錄自己的旅程了。希望老的時候翻看這本日記,我可以對自己說:不錯,還可以,10分老娘給你8分,還有2分不給你是為了激勵你。

慕容萱

2023年10月21日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商南县| 丹棱县| 宝应县| 共和县| 奈曼旗| 新龙县| 桂阳县| 施秉县| 梁河县| 南通市| 凌云县| 甘洛县| 铜梁县| 揭阳市| 建平县| 嘉鱼县| 基隆市| 怀仁县| 河间市| 泗洪县| 乾安县| 辽源市| 文水县| 黑龙江省| 富顺县| 察雅县| 日喀则市| 黄龙县| 会东县| 九江县| 大余县| 乌鲁木齐市| 周宁县| 沽源县| 五常市| 从江县| 南汇区| 乌鲁木齐市| 深圳市|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