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開倉放糧
- 戰國之無雙系統
- 盜帥夜留香
- 2010字
- 2020-11-01 10:49:40
第二十九章 開倉放糧
趙遷坐在宮中考慮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時間也就一點一點的流逝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趙遷就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
這一覺過后,天直接就亮了。
趙遷在宮女的服侍下穿上朝服,由大批的宦官簇擁著,直奔正殿而去。
此時距早朝正式開始其實還有一些時間,但是殿前已經密密麻麻的站滿了武文群臣,仔細一看,竟然滿朝文武都已經到齊了。
與其他時候不同,朝臣們的臉上早已經沒有了平日里的滿面愁容,取而代之的卻是滿臉的激動與躍躍欲試,仿佛有一肚子的話想要道出來。
昨天散朝的時候,趙遷所說出的那番話,對于趙國的文武群臣而言,無疑是一支強心劑,直接就把這些大臣的情緒變得無比的高漲。
趙國疲敝,百廢待興,所有的大臣都想在中興的道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了大殿,趙遷跪坐在高臺之上,臺下文武群臣山呼已畢,紛紛跪坐階下,把頭高高的揚起,目不轉睛的看著臺上趙遷。
群臣都知道,如果昨天大王所說的話不是玩笑,那么今天的早朝,就將是一個決定趙國未來命運與走向的重要拐點!
“眾卿!昨日退朝,寡人曾與諸卿約定,今日早朝,一同商量一下我趙國未來的走勢!”說到這,趙遷頓了一頓,四下掃視一周,“不知諸位卿家,都有何高見?。 ?
“大王!”趙遷話音剛落,只見文臣之首有一老者,豁然站起,大步來到臺下,向趙遷深施一禮,“微臣以為,我趙國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將饑荒的問題妥善解決。如今國中上下饑荒大面積擴散,有些地方甚至出現百姓競相而食的現象!”
“如今秦兵入寇,也正是欺我趙國饑荒,人心不穩!大王當即刻下詔,命令各州城府縣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以安民心啊!”說完這番話,老者顫顫巍巍看向趙遷,眼底隱藏在一絲憂慮。
趙遷一聽這話,頓時愣了愣神,先是抬頭打量了老者一眼,又掃視了一下在座的文武群臣,眼中不由得流落出了一絲深深的疑惑。
下令開倉放糧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說,趙國的饑荒都進行到這種地步了,趙幽繆王竟然還沒有下令賑濟災民?那么多的糧食留在糧倉里干什么?留著下崽嗎?
而且為什么一提到放糧,這些大臣們的表情就這么的不自然,甚至還有幾個人面露恐懼之色……難道說……趙幽繆王還因為有臣子上書請求開倉放糧,而被趙幽繆王殺了?
我的個乖乖……
趙遷這一下子突然明白了,幽繆王導致趙國亡國,可不能都讓郭開、韓倉、悼娼后背鍋啊,這幽繆王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鳥啊!
“呃……相國大人所言,確實在理,以往是寡人不懂事,現在被相國大人一提醒,頓時茅塞頓開!寡人即刻下詔,發至國中各種州城府縣,立刻開倉放糧!”趙遷趕緊朗聲說道。
其實說話的時候,趙遷還是什么緊張的。因為面前的這個老者,說句實話,趙遷根本就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這位是干什么的。
不過既然此人能坐在文官之首,趙遷便猜測此人極有可能就是當今的趙國相國。
不過現在看到文武百官并沒有異樣的眼光,趙遷就知道自己確實是蒙對了。
“大王英明!實乃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微臣……微臣……”老者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以頭抵地,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
殿下的文武群臣也是不約而同的站起身來,全都齊刷刷的向趙遷行禮,口中高呼:“大王英明!百姓之服,社稷之福也!”
這……
趙遷看到這一幕,心頭也涌起了一種無奈。
只不過就是一個開倉放糧,完全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幾乎每一個腦子正常的君主在面的饑荒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這么做的。
但是就這么一個普通的舉動,竟會引得趙國群臣如此動容……
可以想象,在敗家遷的統治下,這群趙國的大臣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了多么大的壓力。
趙遷在心中不由得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領這群趙國的文武大臣,帶領趙國的百姓,走出戰爭的泥潭,重新回到武靈王時期的巔峰狀態!
甚至……功蓋武靈王!
“眾卿家快快請起!國中百姓流離失所,餓死漂櫓,實乃寡人之錯!開倉放糧,不過是最基本的方法!昨天寡人思索了很久,終于想出了可以徹底解決饑荒的方法,還國中百姓一個太平的日子!”趙遷雙手抬起,示意群臣起身,自信滿滿的說道。
一聽趙遷這么說,群臣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都被吸引了,無數雙的眼睛都盯到了趙遷的身上,期待著趙遷接下來的話。
但凡是國中遇到不可抗力所導致的自然災害,政府出面直接干預手機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但是一切都建立在,中央政府強而有力的前提下。
自孝成王開始,趙國中央政府的實力便每況愈下,到了幽繆王這一輩,除了幽繆王平時的開銷,國庫中所剩的銀錢根本就不足夠直接賑災所使用。
所以這饑荒足足鬧了三年,也沒有妥善的解決,始終都是插在趙國心臟上的一顆釘子。
三年來讓趙國群臣都束手無策的癥結,現在趙遷竟然說可以徹底根治,這一下就牽動了所有大臣的神經。
“想要徹底的根除饑荒,無非就是穩定住民心,恢復農業生產!只要能夠讓百姓有的吃,有地方住,能夠活下去,那一切就都好說了!”趙遷滿臉笑意的看著群臣說道。
唉……
一聽趙遷這么說,不少大臣一下子就泄氣了。
廢話……
治療饑荒最終目標無非就是讓老百姓有一條活路。
可是在這大饑之年,人心思變,中央政府既拿不出強有力的手段,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想達到這個目標,談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