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心理教練作為新思路和新思維的獨特價值
20世紀末,心理教練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培訓技術被引入國內,吸引了企業界、培訓界好奇的目光。隨著信息與資源的不斷豐富,人們逐漸發現心理教練技術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工作、高效工作會議、人際溝通協調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為了讓心理教練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眾多心理教練的實踐工作者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實踐經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走過萌芽起步階段、傳播培育階段,企業心理教練技術已漸漸進入了規范發展階段,各種教練體系、發展模式已在中國企業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中國企業的飛速發展也為企業心理教練技術的本土化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與巨大的生長空間。
《企業心理教練》一書,從大型央企的視角,記錄了企業心理教練的實踐經驗,全面梳理了企業心理教練的學術、技術和藝術。其中很多鮮活的例子是以心理教練對話過程的形式,對企業員工從工作到生活所遇到的困難、困擾、困惑起到非常好的輔導作用,同時又為中國的企業心理教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樣板,彌補了國內企業在心理教練教案方面的空白。
作者楊志欣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督導心理教練,是我最信任和看重的學生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大型央企的管理人員,她始終是心理教練堅定的學習者、探索者、踐行者,我很欣喜地看到,本書內容充分呈現了她對幾年來企業心理教練的學思踐悟的感受和體會,看到了她的成長以及帶動身邊心理教練伙伴的成長,看到了她對企業心理教練“由心及理”“資源取向”“反思立場”等理念思路的篤定和堅定。從本書的成果來看,無論從員工心理、員工關系、人力資源發展還是黨建工作,企業心理教練都能很好地與企業的工作模式、業務領域相融合,為員工的健康成長、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巨大助力。
本書所提煉的案例內容、架構模式、操作方法,不僅能夠從實際角度為企業員工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也為心理教練未來改進工作、提升技能提供了很好的資源與范式。更具開創意義的在于,本書很好地結合了國情和時代發展,為當代中國企業實施心理教練模式開展員工幫助計劃(EAP)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難得的借鑒價值。
史占彪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
后現代心理教練首倡者
國際EAP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等
2020年3月于北京
前言
中國的員工幫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簡稱EAP)本土化實踐起步于21世紀初,經歷了20年的磨合,從西方引入的EAP與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民族特質、文化背景、企業管理實踐不斷地融合適應、升級拓展,得到長足發展,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EAP工作模式。作為EAP的探索者與踐行者,我為EAP在中國企業取得的工作成效感到喜悅。展望未來,我堅信EAP在中國具有更樂觀的前景和更廣闊的空間,但在探索實踐的路上我經常思考:中國EAP模式已經走進“無人區”,開始由跟隨式發展逐漸轉變為探索式創新發展,中國EAP的未來發展之路在何方?中國EAP的未來形態應該是什么樣的?要解答這一系列問題,必須把握EAP的發展規律,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角度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摸索出符合中國社會的EAP實踐新模式,對EAP的未來發展進行理性探討。
在中國企業的沃土中,EAP的種子已扎根成蔭。進入新時代,中國EAP發展環境亦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為中國EAP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革動力。面臨內外部發展環境的多重變化,要求員工幫助計劃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中,突破當前的發展困境,伴隨時代發展、行業變革、企業改革、員工變化而同步升級,探索一條“行得通、走得遠”的未來發展道路。心理教練作為一種成熟的管理策略、技術和模式,能夠有效啟發員工心智模式、激發員工潛能、提升組織績效,為員工幫助計劃的升級發展提供新視角、新方法、新價值。
本書共有七章,基于EAP面臨的時代背景,從理論和現實兩個維度分析了心理教練模式應用于EAP的價值和可行性,系統概述了心理教練的提出背景、概念內涵,深入探討和總結中國企業應用心理教練的可行路徑與實踐經驗,希望從理論和實務的角度能夠為企業管理者和EAP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幫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提出批評指正意見。
楊志欣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