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魏晉南北朝書法

晉人尚韻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推崇“神采為上,形質次之”,講究書法的風度韻致,表現飄逸脫俗的風貌。其代表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

魏碑

魏碑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刻石為最精。

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

魏碑書法對隋和唐楷書字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鐘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

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

以風格分:奇崛者如《石門銘》,端莊者如《鄭文公碑》《龍門二十品》,而介于兩者之間如《張猛龍碑》《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等,俊麗者如《張黑女墓志》(原名《南陽太守張玄墓志》)。

北魏《楊大眼造像記》

“龍門四品”之一。用筆方峻,提按頓挫明顯,筆勢雄奇,結體莊重穩健。

北魏《始平公造像記》

“龍門四品”“龍門二十品”之一。陽文有方界格,用筆雄勁方折,結體扁方緊密,點畫飽滿厚重,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北魏《石門銘》

筆畫渾厚雄勁,字勢飄灑,自然超脫,體勢跌宕開張、奇崛大氣,書風超逸疏宕、舒展自然。

北魏《鄭文公碑》

用筆方圓并用,骨力雄健,鋒芒內斂,結構嚴謹,雍容端正。

北魏《張黑女墓志》

又稱《南陽太守張玄墓志》,現藏上海博物館。用筆豐富,保留了較多的隸書筆意,字形略扁,筆勢靈動,整齊中寓變化。

北魏《張猛龍碑》

被稱為“魏碑第一”。用筆挺拔勁利,舒展開張,結體嚴謹勻整,重心左低右高,以欹斜取勢,穩固而不呆板。

墓志

放置于墓室內的,記錄墓主的姓名、身份、生平事跡、卒葬年月等內容的石、磚、瓷、木等。

二爨(音cuàn)

《爨龍顏碑》與《爨寶子碑》并稱“二爨”,《爨龍顏碑》因其碑體較大,故稱“大爨”,《爨寶子碑》因其碑體小于前者,故稱“小爨”。

東晉《爨寶子碑》

字體介于隸楷之間,筆畫方起筆為主,用筆凝重堅實,字形變化豐富,樸厚古茂,奇姿百出,為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典型作品。與《爨龍顏碑》并稱“二爨”,因其碑體較小,又稱“小爨”。

南朝劉宋《爨龍顏碑》

雄健挺拔,筆勢開張,結體多呈左低右高,平穩中有奇崛之氣。與《爨寶子碑》并稱“二爨”。因形制較大,故稱“大爨”。

大字之祖

《瘞鶴銘》是摩崖石刻,傳為南朝梁的書法家陶弘景所書。書自左至右,內容是一位隱士為一只死去的鶴所作的紀念文字。被宋黃庭堅譽之為“大字之祖”。

南朝 梁《瘞鶴銘》

字形舒展拓張,古雅雄俊,各字之間上下呼應,形成了豐富的動態變化和對比,飄逸矯健,宋黃庭堅譽之為“大字之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阜南县| 兴业县| 和平区| 贡嘎县| 马山县| 六安市| 威信县| 田林县| 五家渠市| 钦州市| 永年县| 安顺市| 崇义县| 隆化县| 龙泉市| 文安县| 醴陵市| 四子王旗| 贵港市| 大新县| 英超| 靖江市| 江源县| 石台县| 武隆县| 塔城市| 东港市| 铜陵市| 梁山县| 古田县| 昌江| 扎鲁特旗| 涪陵区| 什邡市| 夏邑县| 东乡县| 广昌县| 清水河县| 盈江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