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禮記·大學》中有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這就是“格物致知”這個詞的出處。“格物致知”的具體內涵,千百年來聚訟紛紜,但是從字面意思,從最淺白的層次,也不妨理解為:窮究萬物,就可以獲得與之相應的知識。

這種淺白的理解,恰好也符合許慎在《說文解字》的“序”中所引用的古人造字的八字原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所謂“近取諸身”,就是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取象;所謂“遠取諸物”,就是從身外、遠方的萬事萬物中取象。

“遠取諸物”,古人正是運用“格物”的功夫和持久的耐心,把萬物的形象及其各種各樣的性征活靈活現地描繪下來,藏進了象形的漢字之中;而今天的人們,“格”一“格”這類系統的漢字,就可以復原祖先的慧眼所看到的萬物,以及萬物與他們相依存的生活。

比如“雞”這個字,繁體字有兩種寫法:雞,鷄。那么造字的古人“格物”,“格”出了什么呢?格出了“隹”和“鳥”。“隹(zhuī)”是短尾鳥的總稱。這說明:雞在未被馴化之前,不過就是自由自在的短尾的野鳥而已,遠遠地游蕩在人類的生活之外。那么今天的人們看這個字,又“格”出了什么呢?“格”出了左邊的“奚”。甲骨文的“奚”,是一個人用繩索捆住另外一個人,很顯然,被捆住的是俘虜,當作奴隸使用。在“雞”的字形中,則表示:人在野外捉到了這種野鳥,用繩子捆起來,帶回家加以馴化。因此,“雞”這個字,反映的就是野雞變成家雞的馴化簡史。

除了馬、牛、羊、雞、狗、豬等人們熟知的動物之外,漢字中還遺留下來了眾多如今被視為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比如“兕(sì)”,古書上說它像牛,一角,青色,重千斤;比如“(zhì)”,一角的鹿或羊,打官司無法決斷的時候,它會用這只角去抵觸有罪的人;比如“蜮(yù)”,又稱“短狐”,像鱉,三足,人影映入水中,則含沙射影,能殺人……擴而廣之,《山海經》中記載的那些令人不可思議的異獸,誰就能說它們真的沒有存在過呢?要知道即使是今天的世界上,每天仍然有很多種物種在滅絕呀!

這本小書,把101個漢字分為動物、植物、自然、農事、輿地五個專題,從“遠取諸物”的造字原則入手,詳細講解古人眼中的萬物,以及他們豐贍的博物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山东省| 和静县| 搜索| 墨江| 台中县| 弥渡县| 普兰店市| 宜兰县| 昔阳县| 宿州市| 揭东县| 泽州县| 报价| 北京市| 安康市| 高雄市| 宣汉县| 遂川县| 嘉祥县| 内乡县| 宣化县| 甘肃省| 徐闻县| 巴楚县| 芦溪县| 大埔区| 海宁市| 青州市| 廊坊市| 扎赉特旗| 白河县| 平远县| 金湖县| 梅州市| 惠州市| 芷江| 广河县| 青神县| 会理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