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流行飾品的產生和演變

飾品,是人類美化生活、裝飾自身的藝術品,人類佩戴飾品究竟源于何時,恐怕很難精確地考證。但是,從人類開始意識到飾品可以裝飾、美化自身起,就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有了飾品的裝扮、點綴和襯托,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五彩斑斕。

一、飾品的起源

對于飾品起源的探討,是探求飾品功能作用的形成、發展及飾品材料、工藝演變過程的基礎和前提,它對指導飾品設計、加工趨勢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人類最原始的飾品,大概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石器時代。關于飾品的起源和用意,歷來都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功能說、生存說、美化說三種。

1. 功能說

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的需要,在同大自然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猛獸所傷害,常常把獸皮、犄角等東西佩掛在自己的頭上、胳膊上、手腕上或腳上。一方面是為了把自己裝扮成獵物的同類,以迷惑對方;另一方面,這些獸皮和犄角本身,也可作為一種防御或攻擊的武器。骨針是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的一種工具,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并在商周時期普遍使用。骨針的出現是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項飾最初的雛形(圖1-56)。那些掛在脖子、腰圍或手腕上的小礫石、小動物骨頭或獸齒,除了人類最早的無意識的裝飾行為外,最主要的用途則是各種生產過程中的工具,或者是用于計數、記事的工具。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這些生產工具的實用性則不斷減退,而裝飾性逐步增強(圖1-57)。

圖1-56 骨針

圖1-57 刮削器

2. 生存說

生存說是從原始人的精神世界入手,分析了在原始社會精神文化中對“靈物”的崇拜和禁忌,以及如何利用超自然力庇護人類,使人類生活得更好。

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這些本來都是普通的自然現象。但在原始人看來,這些東西都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原始人與大自然朝夕相處,與太陽、月亮、星星、河流、樹木以及飛禽走獸相依為伴,他們非常崇拜這些自然界賜予他們生存的物質。久而久之,這些物質深深地印記在他們的腦海中,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漸漸形成了獨特而神奇的藝術形式——原始圖騰。人們把它視為自己的祖先或者保護神;或者看作是本氏族、本部落的血緣親屬而加以膜拜。原始人類通過巫術來祈求與上天的溝通,一開始,人類為了使這些圖騰能夠保護自己,就將自己同化于這些圖騰。久而久之人們把這些圖騰融入自己的飾品中,把飾品做成這些圖騰的形象或形狀,如像太陽、滿月一樣的圓形手鐲、戒指;像鳥形狀的冠、發束等。而飾品的發展則正是在人類的巫術活動中和在這種巫術思想指導下,逐漸萌生并在人們的思想中不斷加以固化,而漸趨根深蒂固。苗族的銀飾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只要人們一提起苗族就會聯想到銀飾,苗諺有曰:“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泵缱咫m然沒有文字,但有銀飾世代相傳,銀飾中儲存著民族的記憶,因此苗族的銀飾被譽為“穿在身上的歷史”,其中大量出現龍、鳳、麒麟、蝙蝠、魚等圖案,這些圖案都象征著美好和吉祥(圖1-58、圖1-59)。圖騰和吉祥圖案的紋飾、造型、色彩,均可運用于現代飾品設計中,在傳統的紋飾圖案中,添加部分現代設計元素,可使作品既具有現代藝術特色,又具有東方特有的韻味(圖1-60、圖1-61)。

圖1-58 苗族銀飾(一)

圖1-59 苗族銀飾(二)

圖1-60 圖騰圖案袖扣

圖1-61 圖騰圖案手鏈

3. 美化說

美化裝飾是人類物質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審美意識覺醒后的產物。即通過對人體特殊部位的裝飾、自我炫耀,以吸引異性關注。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把獸骨、獸齒、貝殼穿起來掛在頸間,把鳥類美麗的羽毛插在頭上,形成了最早的飾品。這些飾品的形態,反映了人類文明早期朦朧的裝飾意識,反映了當時人類的文化狀況和審美情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民們的原始審美思想和人類審美意識的啟蒙。

在物質條件十分簡陋的原始社會,人類要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戰勝兇猛的野獸,無疑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只有最勇敢的獵人和英雄才能戰勝猛獸。所以這些勇敢者往往喜歡將自己狩獵得到的戰利品裝飾在身上,如美麗的羽毛、猛獸的牙齒、難得的貝殼,乃至貴重的玉石等作為象征的標志,以顯示、炫耀自己的力量和權威(圖1-62、圖1-63)。

圖1-62 獸牙項鏈

圖1-63 飾珠與赤鐵礦

二、飾品的發展趨勢

中國飾品的發展,經過了歷代王朝的演變,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早在舊石器時代,飾品就以項飾、腰飾、臂飾等形式出現了。夏商時期的飾品制作已經非常精美,有了尊卑貴賤之分。秦漢時期女子飾物衍生出眾多品類,以發飾的變化最為突出。唐朝時期的飾品既繼承了秦漢的冠服制度,又開啟了后世新的服制形式,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代飾物基本沿襲了唐代的形制,但是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清代飾物既保持滿、漢各自原有的風格與形制,又互相彌補吸收。釵是由簪演變而來,都是古代中國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一種首飾。發釵為雙股,有的一股長一股短,以方便插戴(圖1-64)。點翠工藝是一項中國傳統的金銀細金工藝,在漢代就已出現。這種工藝是在用黃金或鎦金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上,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底座上,以制成各種首飾器物,起到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用點翠工藝制作出的首飾,光澤感好,色彩艷麗(圖1-65)。與此同時,西方的飾物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變化,并悄然滲入中國,從而國內從設計、制作、生產、佩戴都形成了專業的體系。

圖1-64 金釵

圖1-65 點翠耳墜(清代)

當代飾品流行趨勢變化速度愈來愈快,將歷史文化與現代配飾相結合,已成為當今飾品設計界的一大流行趨勢。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設計呈現出極其豐富的時尚感和諸多的元素。如Moussy耳飾,強調形式的極度簡潔,使用最基本的形狀、配色,簡單的方圓組合,卻隨性中帶著灑脫,是設計師對高品質的執著追求。極簡并不是單純的簡單,雖然簡約,卻有自己獨特的亮點,是一種非常經典的風格(圖1-66、圖1-67)。

圖1-66 Moussy耳墜

圖1-67 Moussy耳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额尔古纳市| 甘孜县| 南平市| 博野县| 绥芬河市| 六安市| 柘城县| 牙克石市| 句容市| 平湖市| 方山县| 盘锦市| 格尔木市| 建湖县| 丘北县| 辽宁省| 平果县| 伊宁县| 五指山市| 陇西县| 观塘区| 鸡西市| 资溪县| 安宁市| 本溪| 临猗县| 彭水| 海阳市| 师宗县| 海阳市| 磐石市| 青浦区| 马鞍山市| 梅州市| 湖北省| 饶平县| 六枝特区| 河津市| 项城市|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