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背后的故事(二)
書名: 重生之弄潮逐浪作者名: 大風小魚本章字數: 3080字更新時間: 2020-09-13 03:22:19
目光轉向電視屏幕上,節目繼續。
這個時候會議開完,畫面一轉,曾浩和記者面對面坐在休閑區的椅子上。
記者問道:“曾總,我很好奇,一般像你這么大的小孩都還在學校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你卻在弱冠之年打拼出來現在的馳鼎集團,我好奇想問你,當時在怎樣的情況下,你蒙發了創業的想法?又是什么動力讓你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曾浩想了想回答道:“可能回答的有點俗氣,希望你不要見怪。不管是出來掙錢還是堅持到現在的原因就一句話,因為窮怕了。”說完曾浩不好意思的笑了,雖說的都是大實話,但是畢竟是央視的采訪,不像地方臺那樣寬松,要是一步小心不讓播這不是竹籃打水。
記者問道:“一點都不俗氣,用現在流行話來說,很接地氣。曾總你能不能回憶一下當時的日子?”
“當時啊?”聽見記者這么問,曾浩頭腦放開,愣神往回想著....
“當時啊,家里確實過得很拮據,父親分家比較早,記得小時候肉對我來說都算是一個奢侈品,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好好吃頓,平時的時候也就沾沾油腥味。因為修房子外面欠著債,在當時來說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能需要我們全家忙活好幾年才可能還完。當時所有親戚鄰里能借的都借了一遍,有時候父親逼著沒法,就偷偷出去籌錢回來貼補家用。小時候我好奇父親為什么每次都能變出錢來?后來我算是明白了這錢是怎么來的?原來是他去醫院抽血換的...”
甄母是個感性的人,因為家里條件不錯,并沒有吃過這樣的苦,這個時候稍帶淚絲的對著兩女兒說道:“你看看別人,在看看你們,一天生在福中不知福。”
面對母親強勢穿插教育,甄子姍受傷的說道:“媽,你平時在外面上課不嫌累啊,這都回到家里你還教育你可愛的女兒,你說我們看個電視容易嗎?”
......
“看電視呢?你們兩個能不能等會再說呀?”甄子伊盤坐在沙發上,抱著抱枕連忙叫停準備開始日常拌嘴的母女倆,怕她們這一說就像以前一樣,沒半天根本分不出輸贏。
這個時候可不是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她想好好了解曾浩的過往。
電視里這個時候對話采訪停在這里,畫面插入,一些曾浩當時賣百貨的照片被放了出來,這些照片大部分是當時曾浩閑來無事去買了一臺低價的交卷相機,擺好POSS讓別人幫他拍的。
拍這個目的當時簡單的就想以后自己有了子女的時候,把這些照片拿出來擺在他(她)面前,放心大膽的吹噓當時你老子我是多么的不容易,培養他(她)對父親的崇拜之情。
當時節目組問曾浩能不能提供小時候照片的時候,剛好這些照片就派上了用場。
也有一些小時候父母給曾浩拍的,和節目組去曾浩農村老家拍的,這個時候夾雜在一起被放了出來。
旁白描述道:
就像曾浩說的窮則思變,2000年的那個夏天,曾浩家迎來了等候多時的改變。這年曾浩母親劉鳳經人介紹開始在嚴高蘭女士的帶領下踏出零售百貨的行列,曾浩也在這個時候,下定決心用積攢下來的全部零用錢98塊錢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98塊錢能干什么,然而曾浩告訴了我們能變為無限大....
畫面上有曾浩騎著自行車,后面托著一大口袋貨物,汗流浹背的蹬著。也有曾浩騎著三輪車不辭辛勞的每個鎮每個鎮的叫賣著。也有口渴難耐找不到水喝的時候,嘴皮起殼的,也有踏車時候把鞋子踏斷,在旁邊懊惱無助的時候。
整個就是一副貧苦孩子早當家,一早就幫著家中分擔壓力的好孩子畫面。這個時候全國觀眾有幸收看到這里的人,感性的人眼睛直接是泛起了淚花。
甄子伊家中,甄子伊的姨姨這個時候含淚說道:“這孩子造孽啊!”
旁邊的丈夫也是點頭說道:“一般成年人都可能扛不住,還不要說當然他一個正在上高中的小孩。央視真不愧是央視,這選人還是有水平的。”
甄子姍這個時候靠了靠眼睛微紅的甄子伊好奇的問道:“姐,不是說他是你一個學校的嗎?這人平時是什么樣的?”
“不好說,反正很低調,從來不說自己怎么樣?大家都沒聽說過他是什么集團董事長。”甄子伊想了想搖頭,她現在也是模糊,平時和曾浩相處的時候,明顯就是一個情商不夠,智商堪憂的人,怎么搖身一變成了董事長?甄子伊看著電視腦子一直在想,平時接觸到的曾浩到底是不是在演戲?要是真是在演戲的話,這演技也太好了點。要是不是在演戲,和現在爆出來的身份又不符合。
總之甄子伊現在很矛盾......
這個時候畫面又切進采訪地點,雙方保持這原來談話的姿勢,記著問答:“曾總開始的時候你說你們家里面很窮,但是后面說的你攢下來的98塊是從那里來的?”
聽到這里曾浩連忙喝了口水掩飾住自己的尷尬,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有點難以啟齒啊!”
“曾總要是覺得不方便回答,我們可以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想全國觀眾要是看到這里,都肯定很想知道。”
曾浩搖了搖手,示意她恭維自己了。想到反正都是過去式,就當自己給大家講個笑話,說道:“是這樣的,這個98元的話可以分為19元8和剩下78元2兩部分。都知道過年的時候大人會給小孩發點過年錢,錢多錢少無所謂,主要就是圖個吉利。當然大錢肯定都被父母以各種理由沒收掉,只有那些零碎點的小錢留給自己。這么多年扣扣索索存下來就存了這么點。”
“這么說每年過年的零用錢,凡是自己支配的那部分都被你存了下來嗎?當時你存錢的目的是什么?”
曾浩搖頭解釋道:“那怎么可能?小時候正是貪嘴好吃的年紀,怎能受得了零食的誘惑,我記得當時什么唐生肉,無花果絲,還有眾籌買辣條回去,一人一根的分這吃什么的,相信干過的人不少,我也是一個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凡人,這些可都是經歷過的,所以直到99年的時候才存了不到20塊錢,而且這20塊錢也是想著等那天嘴巴饞想吃肉的時候,就把這錢用掉。所以真不好意在電視機前面對著大伙說出來。”
記者被曾浩這話給逗笑了,原以為他會說回答說確實如此,哪知道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答案,笑了兩笑,記者意識到這個時候正在錄訪談,這樣的舉動不合適,連忙收起表情,假裝咳嗽兩聲后自己補充道:“曾總這沒有什么好笑的,小孩愛吃點零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是脫離了這些低級趣味只剩下高級趣味,那還叫什么人生百態。那么后面的78元2角呢?又是怎么存下來的。”
“這個就要從99那年說起,大家都知道過年壓歲錢一般都是別人看著給,給多給少那是別人的心意,但是農村每年被父母收繳大頭后,剩下的也沒多少。有天我數了下自己的錢是越來越少,我便想盡各中辦法去掙點零花錢填補自己兜里的空蕩。”
“小孩也沒有什么謀生本領,不怕大家笑話,當時我只能去撿廢品,收廢品,反正只要是自己能想到的,不管是什么亂七八糟的事情我都都去一一嘗試。在這里我還要感謝這幾年發展迅速,讓我可以遇見一個好的時代。那年剛好趕上金屬漲價,原來的國營電配廠經常有些報廢點銅料,工人可憐我年紀下,把這些東西買給我,讓我小賺了一筆,就這樣籌夠了另外的78元2角。”
記者好奇的問道:“曾總,按現在的話來說,98塊錢能買的東西不多,你當時是怎么想到去做百貨零售的,我聽說你第一次來蓉城在批發市場,一眼就相中了長筒袖套這款商品,也是靠得賣這個起的家。你是怎么看了一眼就能確定這商品能賣出去?”
實話肯定不能說得,要是說出去還不被人秘密拉出去切片,曾浩只好假裝構思一會后,這才說道:“有句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那里搞雜交水稻,每年最熱的那幾天出門下田趕花粉,稻葉割的生疼,就是大人都受不了,每次出門都要在外面再套上一件長衣服,每次趕完花粉回來,后背全部被汗水浸透,長期把干衣服穿濕,又把濕衣服穿干,這樣長時間下來,身體自然而然是毛病一大堆。”
隨著曾浩的描述所有人眼前都出現了一副畫面,每年這段時間,大家重復著這樣的工作,什么風濕,關節痛這些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一大推。
曾浩接著說道:“剛好那天我湊熱鬧跟著父母一起來蓉城進貨,看見一批處理的長筒袖套,當時這玩意屬于新鮮玩意,市面上根本看不見,我也是抱著試試的心態把錢全部投了進去進了一批回去,試試水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