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是皇帝,勝似皇帝
- 西漢后半截兒
- 書詩酒肆
- 5467字
- 2020-10-23 16:37:40
1、三個男人一臺戲
漢武帝后元二年農歷二月十四日(西元前87年),一個臉色凝重的中年男人身著孝服帶領著一群同樣面色沉重的人匆匆地穿過西安門,向未央宮前殿走去。他剛剛得到消息,這個龐大帝國的領袖已經在當天早些時候去世。
也許此刻,他心里明白:雖然這條通往未央宮的道路,他已經走過千百遍,但是這一次不同。從今天開始,這個帝國不僅要告別那個統治了它半個多世紀孝武皇帝,而且將迎來一個新的導者。
霍光,這個在漢武帝去世后華夏帝國近二十年的統治者,終于在這一天踏上了漢帝國權力的頂峰。
不過,這個強大帝國的當家人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因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帶領著漢帝國與帝國北方那個并不友好的鄰居匈奴長達三十多年的戰爭,雖然最終為漢民族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然而,武帝時代的攻伐和大興土木同樣也耗盡了從高祖到文景二朝帝國多年所積累的財富和民力。
等到武帝末年的時候,漢帝國已經是國庫空虛,民亂四起,政局本身也已經動蕩不安。
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不過還好,武帝給霍光安排了幾個人幫忙,分別是,金日磾(音di,) 、上官桀。
以上出場順序同時代表官職和地位。
這幾個人都是武帝在病榻旁邊進行的最后一次重要人事任命中選拔出來的,具體是:霍光---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車騎將軍;上官桀---左將軍。
這幾個官職先不具體解釋,總之記住當時的漢朝,霍光是一把手,金日磾是二把手,上官桀是小三就行。
先看看幾位男主角都是何許人也。
霍光。《漢書》里面開篇是這么介紹霍光的:“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這個,看來高干出身自古就有先天優勢…..
先說外貌,根據史書中的描述,身高中等偏上,皮膚白皙,頭發和胡子很漂亮,眉毛有些稀疏但是眼睛明亮,標準的一帥哥。
主要家庭關系:
父親,霍中孺,平陽縣里的小文官;
兄長,霍去病,漢驃騎將軍,冠軍侯;
舅舅,衛青,漢大司馬,大將軍,常平侯;
阿姨,衛子夫,漢武帝前皇后…...
表哥,劉據,戾太子。
表哥的孫子(汗,這個不知道該怎么說,表孫?),劉病己,漢孝宣帝。
他們霍家的家庭成員關系,稍微有點亂,在這里要詳細敘述一下:
霍光的哥哥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他們的爹霍中孺在平陽侯府上混飯吃的時候,與平陽侯的婢女衛少兒(也就是衛子夫的姐姐,衛青的妹妹)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種下了愛情的種子并結了果,就是后來的霍去病。
霍中孺離開平陽侯府后,又另娶妻生子(霍光),而且好像和前女友也不怎么聯系了。所以可以想象,前女友衛少兒作為一個未婚媽媽,拉扯霍去病長大是多么的不容易。
不過還好當時的漢人還沒有被程朱的那些個道學禮教束縛,所以衛少兒面臨的輿論和生存環境應當還不算太惡劣。
后來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當上了皇后,衛家從此開始飛黃騰達。
而霍去病要在二十一歲領兵進擊匈奴路過平陽縣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生父。
出征完匈奴回來之后,霍去病倒是沒有計較他爹管生不管養的前嫌,給霍中孺廣置田宅和奴仆,并把弟弟霍光帶到京城去發展,這也徹底改變了霍光的命運。
要是按照現在的標準,霍光是絕對的太子黨,而且是后臺倍兒硬的那種。
但是霍光的性格沉穩,處事低調謹慎,在他哥哥霍去病去世后,仍然能夠在仕途上一番風順,最終位極人臣。這是后話,稍后再表。
霍去病剛把霍光帶到長安時,他不過是個十幾歲的毛孩子,霍去病給他謀了個差事――郎官。
霍去病為什么要給他的弟弟安排這個職位呢?
郎官則是九卿之一(具體參見本章后文專門的官職官制介紹)光祿勛的直系下屬。
郎官也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叫做議郎,是文職意義的郎官。基本屬于皇上的私人參謀。
第二類是真正意義的郎官,即武職郎官。武職郎官的職務是持戟守衛宮殿門戶,皇帝出行則充車騎。換句話說就是諸郎平時給皇帝上夜,出行時充任車隊警衛。
武帝時還設置另外兩種非常出名的皇帝侍從軍,分別叫做期門郎(平帝時更名為虎賁軍,電視劇漢武大帝里面把虎賁的名稱提到武帝時期,估計是嫌期門的名字沒有虎賁聽著響亮)和羽林郎。
當然這兩個郎成色就要差點了,相當于皇帝近衛團的小兵。
郎官不僅是皇帝的親近侍從,更是一個備用官員的基地,很多地方長吏令都以郎出補。
如果一個人有幸做了郎官,那么要恭喜他,因為他的仕途前景是相當光明地。
你想啊,郎官經常陪伴在皇上左右,別的不說,咱首先混個臉熟。人再機靈點,會來點事,很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和欣賞。而一旦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權利會有的,金銀美女也會有的。
當上了郎官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后,加上霍光本人謹慎、沉穩的性格。使他仕途一路平坦,之后他歷任諸曹、侍中。
(侍中可出入宮廷,擔任皇帝侍從。這個職務任務很雜,須分掌乘輿服物;因總在皇上身邊晃悠,也難免兼顧點顧問應對的事情)。
在霍光到長安,兩年后,霍去病去世,一代將星隕落,霍光在朝中最有力和可靠的背景沒有了。然而,霍光則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謹慎,仕途一路平坦,最終晉升為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
《漢書》記載:“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霍光的謹慎到什么地步呢?他的手下曾經悄悄把霍光每天上殿議事走的路線偷偷地標下來。結果發現霍光進門走幾步,每步多長,到哪里要停下來,要拐彎,都是分毫不差。
關于霍光的成長過程,區區在下實在是想多寫幾句,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史書中關于霍光的事跡大都是他榮任大將軍之后的事情。
沒有辦法,我們的歷史就是一個個王侯將相的年譜。您想遺臭萬年嗎?喪盡天良可很重要,恬不知恥很重要,賣祖求榮(比如洪承疇、吳三桂之流)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您得是個腕。
否則,對不起,您的惡行沒有資格被錄下來。如果您不是個腕,頂多臭個幾十年到頭了,想接著臭下去?兩字:沒門。
因此,霍光的故事,絕大多數還是集中在他當上大將軍之后。后文再表。
再看看二把手金日磾。
金日磾,字叔翁,身世比較離奇。他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金日磾來到漢朝是因為武帝元狩年間霍光他哥霍去病出擊匈奴,斬獲頗豐。順手把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帶回了漢朝,作為本次西域游的紀念品。
屢次被漢軍擊破的休屠王和昆邪王怕匈奴單于跟他們算總賬,就商量著投降漢朝。誰知道半道上金日磾他爹休屠王后悔了,結果昆邪王一不做二不休把休屠王給殺了,然后投降漢朝。
結果昆邪王封侯,可憐的金日磾和其家人則因為他爹的反復無常被納入皇宮當了奴隸。
那一年,他剛剛十四歲。金日磾在漢宮中的具體職責是養馬。
要是沒有什么意外,金日磾同學會老老實實地在皇宮里面養馬,并且把他這個光榮的職責傳給他的兒子。
那樣的話,也許漢朝不會有秺侯匈奴人金日磾,而會出現一個金姓養馬世家。
但金日磾注定不會養一輩子馬。一次武帝在酒宴上突然心血來潮,要看看他的各馬圈養的馬怎么樣。
于是乎,皇帝后院召開馬匹鑒賞大會。那些養馬的人牽著自己的,不對,應該是皇帝的馬供皇帝御覽。要說這些馬夫平時也沒有什么金教授銀教授講講禮儀,所以一個個手里牽著馬,眼睛則機不可失地賊溜溜地偷窺著皇帝老爺和其他人。
唯獨金日磾則目不斜視,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些武帝當然都看得一清二楚,再加上金日磾人高馬大,長得挺也嚴肅正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牽的馬也是膘肥體壯(匈奴人看來養馬是有傳統地)。
武帝看這個馬夫不同尋常,就叫過來問了幾句。得知金日磾的身世后,武帝覺得這個孩子不一般,當天就賜給他沐浴和衣冠(插一句:可嘆我華夏衣冠上國,現在竟然大部分人漢人認滿族的馬褂旗袍為我漢家衣冠,可謂數典忘祖啊),升為馬監(和齊天大圣剛上天庭的官銜弼馬溫差不多)。
金日磾因為舉止得當,很得武帝喜愛和信賴。“出則驂乘,入侍左右”。后來依次升遷為侍中、御馬都尉,最后官至光祿大夫。
金日磾的做事風格和霍光很像,謹小慎微而又忠心耿耿,甚至在下覺得他的小心謹慎比之霍光有過之而不及。閑言少敘,有事為證。
金日磾有個兒子很受漢武帝的喜愛,經常被皇帝帶在身邊解悶,所以被稱為弄兒。
久而久之,弄兒就不太注重君臣之禮了。有次弄兒從后面抱著皇上的脖子撒嬌,不巧被金日磾看到,就惡狠狠地瞪著弄兒。
弄兒嚇得撒開手邊跑邊哭:“我爹發怒了!!”
武帝自然是偏袒著弄兒,反倒排了金日磾的不是:“干嘛生我孩子的氣?”。金日磾自然就沒有脾氣了。
久而久之,弄兒自然是愈發有恃無恐。再大一點后,弄兒在宮殿內和宮女打情罵俏,結果又被他爹看到了。金日磾厭惡弄兒行為荒淫無禮,于是把他給殺了!!!
漢武帝聽說弄兒被殺,大怒。金日磾叩頭謝罪,原原本本地把自己處死弄兒的緣由上奏給武帝。武帝雖然很為弄兒的死傷心痛心,但是心里卻暗暗敬佩金日磾的行為。
除此之外,武帝賜給金日磾的宮女,他一概不碰。武帝想把他的女兒納入后宮,他死活不干。《漢書》中也有一句評價:“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
不夸張地說,他和霍光還真是一類人。
金日磾這個人,不但謹慎,而且忠誠。他的忠誠是經過考驗的,這個考驗就是莽何羅案。
侍中莽何羅和戾太子案的罪魁禍首江充過從很密。后來莽何羅弟通因為在討伐戾太子時立了功被封官。戾太子被平反后,江充被滅族。莽何羅兄弟怕自己也被秋后算帳,所以就琢磨著謀個反討條生路。
大家都是皇帝身邊的人,金日磾察覺到這小子有點不對勁,就暗暗留心他們的舉動。莽何羅也感覺到了金日磾對他的戒心,所以遲遲沒有動手。
后來莽何羅兄弟在武帝一次巡幸林光宮的時候矯旨起兵造反。當時金日磾陪同武帝在林光宮。正好金日磾身體有點不適,大清早的正準備如廁,突然預感到有什么事情不對。于是也不如廁了,轉身坐在武帝寢室外邊。
這會子武帝還沒起床呢,只見莽何羅袖子里面罩著明晃晃的刀子從東廂房溜了過來。莽何羅大約也沒有想到這天蒙蒙亮人睡得最死的時候還能碰到金日磾,有點心慌,就想趕緊沖進武帝臥房去行兇。
結果還是做賊心虛,不小心撞到馬桶上,楞了一下。說時遲,那時快,金日磾一個餓虎撲食上來抱住了莽何羅,大聲喊:“莽何羅造反啦!”
武帝驚醒,周圍的侍衛立刻圍上來準備,幾十把刀子就準備把莽何羅直接做成肉醬。武帝擔心傷到金日磾,阻止了侍衛。
要說金日磾也不是蓋的,揪住莽何羅的脖子一個背摔就把丫摔在地上,侍衛們七手八腳把丫綁了。相關造反人員也先后成擒。史書上說金日磾:由是著忠孝節。
這里面的孝字還得再多說兩句:金日磾的母親是個教子有方的女性,漢武帝曾嘉獎過她。她病死后,武帝命人畫了她的畫像貼在甘泉宮,上書她在匈奴的王后名號“休屠王閼氏”。金日磾每次看到母親的畫像都會跪拜涕泣,然后才離開。
金日磾的謙虛謹慎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結束。由于在莽何羅案中有功,武帝遺詔封金日磾為秺侯,金日磾以昭帝年齡太小為理由拒絕接受印綬。
昭帝即位后一年多點,金日磾得了重病,眼看時日無多。霍光上書要求封金日磾時,他才在病床上接受了印綬。并于次日病逝。
金日磾的行事作風和性格,被他的子孫們很好地保持了下去,因此金日磾的后世一直到西漢滅亡,都在宮中擔任內侍。班固稱贊金家說:“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
末了加一句,因為當年霍光他哥霍去病在虜來這批俘虜的時候順帶著把人家祭天的金人也給捎回來了,所以金日磾他們家族才被賜姓金氏。這也是漢族中金姓幾個來源之一。
最后看看小三上官桀。
上官桀。這個人故事就更少了。
霍光是沾他哥的光進入皇宮做了郎官得以步入仕途;金日磾是靠人長得帥、馬養得好、做事本分被武帝發現并賞識;上官桀最初被武帝賞識的理由就比較搞了---臂力出眾。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話說上官桀那會兒還是個羽林郎(又一個郎官出身的)。在一次護衛漢武帝前往甘泉宮的路上,迎面刮來了猛烈的大風。大風使得車隊發生了一陣騷動,不得不停了下來。
這時上宮桀在隊伍中看到漢武帝的黃綾傘蓋在大風中搖搖欲墜,他急忙沖上前去,雙手握住了傘蓋的支把。憑借強壯的臂力,上官桀在狂風中保持紅旗,不對,應該是黃綾傘蓋沒有被狂風從漢武帝御車上卷走。
漢武帝于是對這個與狂風角力的郎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回頭就把他提升為未央宮廄令。
武帝是個愛馬的人,所以經常查看馬匹。上官桀是個很會討武帝歡心的人,因此把馬匹照顧得妥妥當當,得到了武帝的好評。
后來有一次武帝生病,休息了一段日子,沒有來看馬。上官桀估摸著武帝一時半會不能來看馬匹了,于是就偷了點懶,對馬的照料比較松懈。誰知道沒幾天,武帝病好了,立刻又來查看馬匹。結果可想而知,馬匹一個個像精肉火腿,幾乎沒有膘了。
武帝不禁火冒三丈,對上官桀說:“廄令是不是以為朕再也見不到馬匹了?”
上官桀不曾想漢武帝這么快就來看馬,心中驚恐異常,他看到漢武帝大發脾氣,知道自己要吃苦頭。但他到底精明,立刻編出一段鬼話來。上官桀低頭說:“臣聽說圣上龍體欠安,所以日夜為皇上憂心上火,根本沒有心思來喂馬,乞請陛下恕罪。”說完還擠出了幾行眼淚。
漢武帝見狀心軟了,心說:“這是個關愛朕的忠心的好臣子!”
于是就不再追究上官桀的責任,并且此后愈加信任上官桀。加上他在評定莽何羅叛亂中也立了功,上官桀后來逐漸升至太仆,位列九卿(忘了這個官職的朋友請參見前面西漢官職介紹)。并最終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之一,在昭帝朝官拜左將軍。
依區區在下看來,上官桀最出色的恐怕并不是臂力,而是是演技(擱在今天,拿個什么金雞獎百花獎什么的估計十拿九穩);贏得武帝的信任靠得是心機,而不是忠心或者蠻力。
上官桀是一個標準的逐利之人,而非重義之臣。所以從他的這些品性來看,上官家族日后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謀反也就不足為怪了。
總的來說,武帝搭好了戲臺,準備讓三個男角好好唱一場輔佐幼主的好戲。但是沒有想到第二男主角身體那么差,剛彩排了幾次就不幸病逝了。
于是乎三人輪唱變成了兩人對唱。三號男主角上官先生倒是很好地履行了配合男一號唱戲的職責。
只不過,他唱的是對臺戲。
戲臺已經搭了起來,且看霍光如何唱這出周公輔成王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