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趙禎便以張堯佐巡視山東有功為由加封其為三司使,引的朝堂一片嘩然。
“娘娘,陛下果真是寵愛娘娘,娘娘昨天跟陛下這么一提,今日加封的圣命便傳了出來,可見陛下愛重!”贏華宮內曼橘說道。
“唉,本位力弱,不像皇后那樣有那么強大的娘家背景,本位想要在這皇宮中立足腳跟,只能依靠外戚給本位長臉,伯父也算是我張家中難得中過進士的人了,只有將他的地位提升上去,本位在朝堂上才能有足夠依靠。”張美人說道。
“娘娘深謀遠慮,眼下老爺已經官居三司使,再進一步便可拜相,屆時統領百官,何人還敢不服!”曼橘也應和道。
“依靠外戚終究不是正途,想要在這宮中長久立足,最終還是得母憑子貴。”張美人一嘆說道。
“娘娘放心,這方子必定有效,屆時娘娘一定可以如愿!”曼橘保證道。
..............................
“正所謂國有諫臣,國運不衰,就說唐朝唐太宗時期的魏征,不畏皇權,直言敢諫,所以太宗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再比如武周時期,狄仁杰更是敢當眾指出武則天的過失,令其敬之,所以唐朝在這段時間達到了鼎盛時期,可惜后期再無諫臣,只有諸如楊國忠、許敬宗、李義府、李林甫、盧杞等大奸大惡之輩,以致國運日衰,再無回天之力,可見朝臣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僅要心懷百姓,衷心為君,更能夠敢于指出為君者的過失!”歐陽修在給趙宗實及高滔滔授課道。
“老師,這些都是您在編撰《新唐書》時的感悟吧,屆時我可要當您的第一讀者!”趙宗實崇拜的說道。
“呵呵,編撰《新唐書》需要大把的時間、查閱各種典籍,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完成的,官家兒想看恐怕是要等上許久了,對了,老臣現正在編撰里面的奸臣篇,屆時可以請官家兒預覽!”歐陽修說道。
“老師為何要專門給奸臣成冊?!”高滔滔不解的問道。
“只有了解史上奸臣的所作所為,后人才能以此為鑒,識別忠奸,不讓小小之輩有機可乘!”歐陽修解釋道。
“老師的新唐書種類雖然較為齊全,但是我看還是有遺漏!”高滔滔又開口說道。
“你這丫頭又要亂說什么?”趙宗實開口制止道。
“無妨,這新唐書本就應結合百家直言,既然皇后女有所見解,不妨說出來聽聽!”歐陽修笑著說道。
“這些奸臣中有很多都是外戚,他們能受到皇帝的重用,說白了還不是后宮給吹的枕邊風,所以罪魁禍首當在后宮,依我之見老師莫不如再來個奸妃傳,將那些禍國殃民,用情色誤君的奸妃都裝進去,也讓當今陛下看看。”高涵涵說道。
“這.........”歐陽修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好了滔滔,國家大事又豈是女子之過,將過錯歸結在弱女子身上,著實不公平!”趙宗實開口說道。
“官家兒說的在理,皇后女莫不是聽說了什么,所以意有所指?”歐陽修好似意識到了什么,開口說道。
“這還用聽說啊,那張美人的伯父張堯佐無功受賞之事都已經傳遍京城了,連宮里的太監跟宮女都在議論,現在都爭著去巴結贏華宮那邊呢!”高滔滔撅著嘴說道。
“滔滔,不要在背后議論別人是非!”趙宗實提醒道。
“呵呵,皇后女心直口快,不沒有彎彎腸子,臣甚是欣慰,這件事陛下確有徇私之嫌,不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做臣子的雖有諫言只責,但確定權終究在陛下那里!”歐陽修略帶無奈的說道。
“那當今陛下與唐太宗相比又如何呢?”高滔滔接著問道。
“唐太宗乃是開國之君,在開疆擴土方面當今陛下雖然不如,但當今陛下不窮兵黷武,不擅起戰事,反而與民休息,不干涉百姓生活,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民間百花齊放,因此在治國理政上當今陛下絕對是要比唐太宗時期好上許多的。”歐陽修很肯定的說道。
“多謝老師解惑!”趙宗實聽到后放佛明白了什么,說道,而高滔滔則露出了似懂非懂的神態。
“好了,今天就上到這里,官家兒、皇后女,老夫告辭了!”歐陽修笑著說道。
.........................
這一天,原本平靜的京城被邊關的一個消息弄的沸沸揚揚,紫宸殿中,趙禎端坐在大殿之上,神色略顯凝重,深吸了一口氣后,他緩緩的開口說道:“想必眾卿家都已經知道了,李元昊這廝三日前偷襲渭州,目前邊關告急,諸位可有良策?”
“啟稟陛下,李元昊此次率領五萬大軍前來,氣勢正盛,微臣以為眼下應與其進行和談,想必那李元昊定是因為互市取消后,國內物資匱乏,才會動了東進的心思!”張堯佐啟奏道。
“陛下,李元昊稱帝對我朝而言已經屬于奇恥大辱,現在更是欺負到了家門口,若我們再一味的退讓只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臣懇請陛下出兵,揚我國威,平定奸宵!”此時歐陽修說出了不同意見。
“臣也同意歐陽修之言,自先皇與遼訂立擅淵之盟后,我朝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如今兵強馬壯,兵精糧足,李元昊不過疥癬之患,所幸此次就派大軍給他些顏色瞧瞧,也斷了周邊小國的覬覦之心!”呂夷簡說道。
滿朝的百官也都迎合著,大多建議大宋出兵。
“好,既然如此,朕決定向渭州增兵五萬,劉平、石元孫聽令!”趙禎吩咐道。
“是!”二人齊聲出列。
“此次就明你二人率領這五萬精兵前去增援,務必痛擊李元昊,揚我大宋國威!”趙禎說道。
“屬下遵命!”二人應聲答道。
散朝后,趙禎有私下召見了范仲淹。
“范卿,剛才朕觀你在大殿之上面露擔憂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有何事不妨說來聽聽!”趙禎問道。
“陛下目光如炬,既然陛下詢問,臣不敢不答,不瞞陛下,此次李元昊敢公然起兵,絲毫沒有把我大宋放在眼中,必定是有全盤的打算,臣擔心攻取渭州只是其第一步,此人野心巨大不可不防!”范仲淹回答道。
“喔?那依卿之言,李元昊的最終目的是哪里?”趙禎問道。
“眼下還看不出來,不過此次陛下派大軍增援渭州,李元昊必定有所準備,陛下不可大意!”范仲淹回答道。
“范卿是說,李元昊這是準備圍城打援嗎?”趙禎似乎意識到范仲淹所指了。
“不錯,渭州已是孤城,李元昊如今氣勢正盛卻不一舉拿下,分明就是有所圖謀!”范仲淹解釋道。
“那朕這五萬大軍豈不都落入了他的算計中?!”趙禎驚訝道。
“目前還只是臣的猜測,不過保險起見,陛下可派一只五千人的精銳瞧瞧隨行在大軍之后,李元昊眼中只有我軍主力部隊,斷不會發現這批人馬,屆時或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范仲淹建議道。
“嗯,范卿所言有理,來人,傳許德懷入宮覲見!”趙禎吩咐道。
“范卿,宗實自幼養在朕的身邊,如今也已成年,朕打算慢慢讓他參與一些軍政之事,你以為如何?”趙禎話鋒一轉突然問道。
“呃,此事陛下決定即可,臣并沒有什么可說的!”范仲淹一時摸不著頭腦,硬著頭皮回答道。
“呵呵,好,既然你也同意,那朕就讓他跟著你學習學習,如何?”趙禎說道。
“既然陛下吩咐,臣自當遵從,不過臣已年過五旬,恐怕沒有精力再傳授課業。”范仲淹說道。
“呵呵,無妨,讓他跟著你到軍中也可,在京也罷,朕是覺得卿雖然早年間作為邊疆大吏,但文采亦是出眾,所學見識在朝中當屬一流,讓宗實跟著你學習一下,對他將來也是有裨益的。”趙禎補充道。
“陛下謬贊了!臣一定竭盡所能,不讓陛下失望!”范仲淹保證道。
“呵呵,范卿嚴重了,不過就是讓你帶一帶他而已,國事要緊,范卿不要有壓力!”趙禎一笑的說道。
“對了,皇后那侄女一直與宗實要好,之前也是一起學習,所以此番也可能會一同與宗實一起,范卿若是見到她也不要驚訝,一個小丫頭圖新鮮,如果他們倆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只管訓斥就是!”趙禎又補充說道。
...........................
“老師,陛下吩咐,從明日起我就要前往開封府,協助范知府處理一些政務!”趙宗實對著歐陽修說道。
“我已經得知此事,那就要恭喜官家兒了!”歐陽修說道。
“怎么,那范仲淹的學問比起老師要厲害嗎?”一旁的高滔滔問道。
“豈止是厲害,范知府不僅比我年長許多,一身的學問更是不得了,而且他通曉軍事,乃是我朝難得一見的全才啊!”歐陽修說道,臉上滿是贊嘆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