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步驚心,宮深計沉
- 后宮之愛恨難辨
- 九如
- 2010字
- 2020-10-24 02:36:41
第二天早上,陽光從窗子的縫隙中透了進來,剛好照射在九如的臉上。九如睜開眼睛看到周圍陌生的環境。雕刻著各色花樣的上等家具,不同的地方擺設著適宜的擺件,床邊的兩個鶴型香爐,長長的嘴中飄出些許白煙,帶著好聞的香氣。
看著頭頂五彩的小球,九如慢慢的反應過來。這里是皇宮,是太后居住的孝善宮,不在是將軍府那簡陋不堪的小院。
“小姐,醒了嗎?”門外響起一個聲音。九如記得那時太后派給自己的宮女,坐起來,應了一聲。
有人推開門看了一眼,見九如已經醒了便帶著一幫人走進來,每人手里都捧著一樣東西。九如知道這些是以后必須要適應的一些東西。換衣服的時候她看著一直忙前忙后的宮女,應該就是剛才在門口說話的那個。
“你叫什么?”
“奴婢本名芳華,后來華字重了大姬的名就改了,只叫芳兒了。”
九如不禁皺眉,“阿黛,你以后叫阿黛,不要叫芳兒了。”
阿黛手上的動作也沒有停下,快速的幫九如穿戴好之后站在一旁,“小姐,該去給太后請安了。”
九如撫摸著身上華麗的宮裝,那柔軟的觸感讓她一時間無從適應。忽然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和我一起進宮的侍女呢?怎么沒有看到?”
“是,墨染姐姐在太后那呢,太后說她初進宮,很多規矩都不懂,就讓身邊的大宮女帶著調教一下。小姐待會就可以見到她了。”
九如點點頭,在阿黛的帶領下向著太后的寢宮走去。
“九如給太后請安。”九如俯下身子乖巧的行禮,太后看上去心情很好。九如起身之后還未坐下就看到若央走進來,而且來的時候并不是只有她一個人。
“臣妾給太后娘娘請安。”“若央給太后娘娘請安。”
九如意識到這個人應該是大夫人的表妹,后宮之中唯一一個身份低微卻十年恩寵不衰的后妃,居于襲瑜宮的靜貴妃。
“都起吧,靜貴妃今天來的夠早的。你懷有身孕,哀家已經免了你來請安,今天這是怎么了?”太后笑得慈善,說話輕柔,看著靜貴妃,卻是拉著九如的手。
靜貴妃在一旁宮女的攙扶下站起來,九如看到她那寬松的宮裝還是難掩那已近臨盆的肚子,而且身子也較笨重。她今天穿著棗紅色宮裝,上面繡著金色芍藥,頭上只是簡單的插著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九如以為能受皇上如此寵愛的一個女子應該是傾城姿色,可是今日一見卻不是心中猜想的樣子。她長得不甚美麗,可是卻給人一種嬌柔感覺,三十有余的年紀,歲月卻未在她臉上留下多少痕跡。因為身懷有孕,所以全身散發出一種母愛的光芒。
靜貴妃說道,“臣妾也是一時心急,聽聞太后將若央接進宮來臣妾就忍不住過來看看,還望太后恕罪。”
太后擺擺手,“你這也是人之常情,何罪之有。你今天特地過來應該不單單是為了見她一面吧。”
靜貴妃笑道,“是,臣妾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就是能否讓若央陪臣妾一天。我們姨甥倆說說話。”
九如有些詫異,可是若央只是低著頭站在那里,而靜貴妃卻是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再看太后,沒有任何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過了一會太后笑起來,“只是這樣子怎么用得著親自跑一趟,讓人來說一聲就是了。你們兩個想說說話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盡管帶了去就好,只是你現在懷有龍嗣,聽太醫說是雙生子,更要小心才是。”
“是,臣妾謹記。”靜貴妃微一施禮,若央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一句話,兩個人就這么大搖大擺的出了孝善宮。
九如看著兩個的背影,藏在廣袖下的手不禁握緊。
“她是在給哀家下馬威呢,讓哀家知道若央是她的人,哀家動不得。”太后幽幽的一句話讓九如立時愣住那里。太后繼續說道,“九如,知道哀家為什么要接你進宮嗎?”
九如搖搖頭,雖然心中有些猜測,卻沒有直接說出來。太后看著九如,慈愛中帶著一絲憐惜,“因為你娘。哀家有十三年沒有見過你娘了,從她賜婚給你爹之后。你和你娘很像,可是也不像,她永遠笑得很開心,可你不一樣。你太安靜了。”
九如看著自己衣服上的穗子,“娘那時候有太后娘娘庇佑,有外祖和舅父支持,自然是沒有煩惱。只是我卻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罷了,若是沒有太后娘娘垂憐,當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太后輕嘆口氣,“你娘也是一個烈性女子,放心,哀家定不會讓別人欺負了你去。皇上最近政務繁忙,沒什么時間過來,每日來的也就那么幾個人,待會一一讓你見一見。”
兩人正說話間,外邊便傳令道,“皇后娘娘到!”
九如起身,走到旁邊站好,低著頭等皇后走過。九如的眼睛直視地面,剛好可以看到一雙繡著鳳凰的繡鞋,和盤踞著鳳凰的大紅色宮裝。這種打扮時間除了太后只有一人才可以享有。
“兒臣參見母后,給母后請安。”皇后輕柔的聲音響起,九如有些愕然,不禁抬起頭看了一眼皇后。只看見身形尚小,頂著滿頭珠翠卻依舊跪得挺直的皇后站在自己面前。
太后看到皇后之后欣然微笑,“起吧。”
皇后起身之后九如才想起要給她行禮,可是她還沒有跪下去之前皇后已經伸手將她扶了起來。“這位就是莫大將軍的小女兒了吧,剛才來的時候看見靜貴妃帶著一個沒見過的小姐,想必是大女兒了。”
太后靠在軟榻上,示意旁邊伺候的人先出去。確定大殿中只有她們三人之后太后才緩緩開口道,“你們年紀相仿,不必那么拘束,有什么說什么就是了。若是現在不說,待以后人多嘴雜起來,怕是更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