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局勢
- 與君酌
- 柯予落
- 1999字
- 2020-10-24 02:36:46
“可我并不覺得你會和他有什么交集。”蕭沫芊紅唇微抿,目光灼灼地頂著凝水硯。
“你難道真的相信他會眼睜睜地看著左親王府陷入困境而袖手旁觀嗎?”凝水硯秀眉微蹙,想必是對蕭沫芊的辯駁很不理解。
“縱然現在左親王府樹敵再多,也不是那群宵小之輩可以牽動的,更何況還有我二哥的蕭寒宮鼎力相助,這亂黨再翻騰幾日自然就會消停下來,除非……你要對左親王府出手?”蕭沫芊瞳孔緊縮直視著凝水硯,扣住衣帶的玉手也被突然加重的力道掐得開始逐漸泛白。
“跟他們作對對我有什么好處?”凝水硯平靜地瞟了她一眼,語氣中多了些許不耐煩的意味。
“那你憑什么說左親王府會陷入困境?”蕭沫芊面帶懷疑地看著凝水硯,絲毫沒有注意到對方愈發冰冷的臉色。
“蕭二小姐還真是很天真啊,我已經開始懷疑來找你幫忙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了。”凝水面色陰翳地低垂著眸子,漂亮的清眸被一層密密的睫毛半遮掩住,讓人捉摸不透發言者的心思。
蕭沫芊只覺心臟仿佛漏了一拍,周身如跌入冰窟般的寒冷讓她突然意識到站在自己眼前的這個女人是一個怎么樣的身份,汗毛又是一陣戰栗。即使她知道對方是有求于自己,但她還是不敢確保對方真的不會一怒之下將自己殺人滅口,也就乖乖閉上了嘴。
真是蠢得沒救了!
“你知道左親王府最大的敵人是誰?”凝水硯嘆了口氣,認命地繼續引導著身邊被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的女子。
“皇室,還有……蒙古?”蕭沫芊的大腦極速轉動著,希望能說出令對方滿意的答案。
“不錯。”凝水硯贊賞地看了她一眼,氣氛也稍稍緩和了些許,“你能想到蒙古倒也還算認得清局勢,那么,這兩個哪個對他們的威脅更大?”
“蒙古……?”蕭沫芊試探性地答道,抬頭便看到凝水硯深不見底的眸色,頓時察覺到自己恐怕又說錯了話。
孩子我這么煞費苦心地幫你引導是要看你瞎猜的嗎?!咱能不能走點心!凝水硯很努力地讓自己保持平靜,但心中還是忍不住地炸了毛。
“這只是表面現象。”凝水硯耐著性子解釋道:“蒙古的兵力雄厚,足以對齊國產生威脅,但蒙古國內部卻是外強中干,部族分裂極其嚴重,也就是說,在蒙古國解決本國內斗之前,是不會對齊國有所動作的。反而是皇室,雖然雍緒帝對宮外激進勢力的所作所為一直坐視不理,但經過近兩年的蓄力,宮中拓展的人脈必然已經達到了頂峰。即使現在皇上那邊的權利看起來已經是岌岌可危,沒多久就會全盤崩裂,但事實上雍緒帝卻是在用這種方法剔除掉自己身旁近臣中的不忠之士,而他真正的部下,怕是早已經被分部在各個勢力內扎根生底了,包括我的瀲水域都不能排除在外,再加上還有太子這個不確定因素存在,一旦內亂爆發,被世人內定為敗寇的皇室反而可能才是最后的贏家。”
“太子?”蕭沫芊暗自消化著凝水硯的解釋,卻被對方突然提及的一個消失已久的名字給打亂了思路:“太子不是失蹤了嗎?”
凝水硯斜睨了她一眼,牽過眼前女子的裙角,半推著對方走到進門不遠處的木桌臺前,兩指捻起懸于半空中的玉桿毛筆,輕輕沾了兩下一旁不知道被誰事先研好的的濃墨,往大鋪在桌上的簡易地圖上有目的地圈了幾個圈。
蕭沫芊湊上前左右打量著這張地圖,地圖已經放得有了些年月,四角布滿了歲月勾勒起的泛黃的皺褶。地圖上是齊國及其邊境的一個大概模板,其中有幾處齊國重要的郡城國都開始就被墨跡圈過,想是出自五年前的蕭祈之手。而凝水硯新圈的幾個位置,分別位于京都兩側,靳城城郊以及齊國的南北境內。
“十年前太子澈失蹤的地方是靳城,假如你是皇上的話,你會到哪里尋找他?”凝水硯放下毛筆,伸出玉指敲了敲地圖中靳城的位置,抬頭向蕭沫芊問道。
“當然是靳城城郊。”蕭沫芊下意識地回答道,眼神隨著凝水硯的手指定格在靳城附近。
“啊!當年皇上下令尋找的地方是京城!”蕭沫芊恍然想到了十年前的懸賞令,又思索了片刻,不明地問道:“可是,他們當時是在趕往京城的路上,不能算是在靳城失蹤的吧。如果是在半路上的話,太子會被人帶去京城的方向也是可能的啊。”
“沒錯,如果人是在半路失蹤的,那么的確可能是在京城。但即使是在半路,也有一定可能性人被帶向了靳城,可雍緒帝卻只要求禁衛軍在京城附近搜尋,卻絲毫沒有派人折回靳城的意思,這就未免有些可疑了吧。而后來經過當時隨行的我的線人的口傳,當時他們只是剛剛出靳城不久,離京城少說還有三四天的路程,而距離靳城僅僅只有半日之遠,若你是擄走太子的賊人,會選擇放棄帶人去靠近城郊且處在邊境周圍的靳城而偏偏要往距離很遠又不易脫身的京城逃竄嗎?”凝水硯有條不紊地分析道,讓蕭沫芊的思緒也漸漸明朗了起來。
“所以,太子澈失蹤只是雍緒帝多年來為了保護訓練他的兒子而設下的一個局,根本就沒有什么擄走太子的逆賊,包括后來雍緒帝進行的一系列讓世人誤以為他是尋子心切而一時自亂了陣腳的在齊國南北境內的搜尋也都是為了讓反賊安心的幌子而已,對嗎?”蕭沫芊在為雍緒帝把握局勢的手段暗叫高明的同時,也為凝水硯多年前就已經安插在雍緒帝身邊近臣中發展人脈的行為暗暗咋舌,心中已經對對方提出的合作漸漸有了決定。
“還算你沒有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