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顧千古罵名也就罷了,也該顧及子孫后世如何做人吧。”盛氏大有怒不可遏之勢。
“來啊,把一干人等都抓到大院里來。”曹申吉不去接話。
一聲令下,士兵沖入府里各個房間收查,最后大院清點人數只有十二人,且都是女婢老奴。曹申吉怒而問道:“甘文焜逃去了何處?”
無人應答。
曹申吉走至盛氏面前打量一番,以往每來都是低身哈腰,今日昂首挺胸一間,這總督夫人果真是美貌動人吶!笑道:“夫人不過而立之年,若是就此花隕豈不可惜?”
盛氏答:“死何足惜,若是跟曹大人你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
“你!——你家甘大人也未見得高尚多少,不顧女眷家人獨自一人逃命去了,豈不也是可笑得很?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曹申吉以小人之心反譏笑道。
“老賊,不必多說,你心里自比我清楚百倍,如何還說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來給別人聽。”盛氏咬牙切齒。
“老賊?哈哈哈!你既然不識時務,曹某也只好對不住了。”說時,拔刀將管家康叔刺死。
盛氏知道是死,一時反顯得平靜。說:“你休再費口舌,索性全把我等殺了便是。”
丫頭小子們被嚇得戰戰兢兢,紛紛往后去躲。曹申吉見無人招出甘文焜下落,于是又命左右殺了四名男丁。丫頭們更是哭喊抱成一團,嗚咽不止。
“這下你應該告訴我甘文焜的去向了吧?”曹申吉立在盛氏正前問之。
盛氏平日里見到鮮血便要昏厥,此時此刻她卻視之如無。盛氏啐了曹申吉一口,道:“往日總督大人對你也不薄……”
“你告訴還是不告訴?”曹申吉抬劍直指盛氏厲聲道。
盛氏見勢已不能再拖延時間,索性坦然就死,說道:“好吧,你想抓住總督大人去獻給吳三桂請賞。你想升官發財,想為你一家人留條后路,我自然無可厚非。”
“那你快說甘文焜在哪,我即免你們一死。”曹申吉見盛氏妥協,便也降低聲音俯身去嘲諷。
盛氏冷冷一笑,道:“你先容我去收拾點金銀細軟,也好路上用上。”
“我把你帶去自然不愁吃穿,何須自帶?快說了你夫妻也能早點團聚。”
“你不依我那你還是把我現在就殺了吧。”
曹申吉無奈只得依她。
盛氏帶著余下四名丫頭進來內廳佯裝開箱倒柜。那曹申吉多時不見人出去,匆忙帶人進屋來收,卻在一臥室內發現均已自縊而亡。
如此,曹申吉只得收了兵回去復命。
話說甘文焜帶著四子率十余輕騎奔出東門直向高密關去,一路招收得三十七名忠勇之士,到高密關下人馬已是五十又一。
“父親,不遠就抵高密,我們如何進城?”甘國城問。
甘文焜知道事關緊要,還是聽聽眾人意見。
“此關守將名喚崔英,此人系李本深表親,對于李本深歸降吳三桂一事怕是早已掌握。“書記官和善稟道。
“不過我聽說此人并不善戰,也無大智,不過憑借著李的關系得到此處混跡而已。“甘國城道。
“不可大意,我們需得一良策方可一試。”甘文焜說。
一邊行軍一邊思索,眼看關隘就要到眼前。甘國城對其父說道:“父親,我看這樣可行。我們人少,那崔英勢必張狂,若他出戰,我即將他拿住。”
“此關守軍多少?”和善問。
“按照清制,應該在五百上下。”甘國城說。
“以一敵十,需用計策,萬不可硬拼。”和善又稟。
說時,已到了高密關城下。
“樓上的,速速叫你們崔英出來迎接總督大人。”雅良上前喊道。
樓上士兵立即去匯報崔英。那崔英驚問:“總督大人?他帶了多少兵馬?”
“五十左右。”
“什么?五十?”崔英哈哈大笑。
崔英來到城上向下一望,果然是云貴兩省總督甘文焜。又見他身邊列著幾人一一打量。因向下喊話:“總督大人,您到此處有何貴干呀?”
“大人欲往鎮遠公干,請開城門通過。”和善進前兩步答道。
崔英道:“大人,這城門呀它壞了,還在修理呢,您看您稍等幾日,等它修好了我再請您過關吧。”
“崔英,你好大的膽子,如此藐視上官,還不下來迎入城中!”和善厲聲道。
崔英一想,要是不開城門他自然往回走,那此功勞便歸了別人了,我若下去將他拿下再親自獻與吳王,豈非大功勞一件?
想至此處,崔英已笑出聲來。轉身對城下喊道:“且稍后,我這就出城來迎。”
城下眾人見他言語驟變,知必有詐,緊急商定如此如此以應變數。正說著,城門大開,一隊人馬沖了出來。
崔英打馬上前幾步,說:“未知總督大人至此有失遠迎啊。”
“既然知道有失遠迎,為何連馬都不下?”和善說。
崔英見問,忙笑答:“身著鎧甲,這一上一下何其費事,我與總督大人神交已久,又何須在這些個小節上計較呢。”
“我看崔英你是不懷好意吧?”和善說。
“哈哈哈,我縱使不懷好意,就憑這幾十號人馬又如之奈何?”崔英在馬上洋洋自得。
“崔英,你既然知道吳三桂造反,當力報朝廷之恩,與我起兵討之。”甘文焜道。
崔英見甘文焜說了話,因收了狂妄之態,打定主義不與之辯理,因此直露反骨,道:“大人,我現在的朝廷就是吳王……”
一邊的甘國城被其一語激怒,對其父道:“待兒上去將他擒來。”
說時,已經提槍催馬沖至陣前。那崔英見甘國城叫戰便打馬前來問話:“報上名來,爺刀下不殺無名之輩。”
“你拿住我了再說。”說時,甘國城已沖出陣來。
“你既然急著送死,我也不能不仗義,待我先拿你祭我的寶刀再捉了甘文焜請賞。”崔英不懼,催馬來戰。
二人戰了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和善稟甘文焜道:“大人,此時他二人戰得正酣,我們的目的是務必拿下此關,大人請盡快拿個主意。”
“此時城門已開,若是硬攻必難取勝,只有巧取。”說話之人,乃是康叔之子李孟,其人從小在甘府長大,自幼與甘文焜之子甘國城同入私塾,名為伴讀,卻也所學不差,如今尊父命仍伴甘左右為仆照理起居日常。
甘文焜素知這李孟頗有點小智慧,因見他進眼,便轉頭去問之。
“我觀此人言行,誠然乃莽將也。大人當速定之。”
甘文焜聞言,當即將全部兵馬分為三路。最前面一字排開的十余人以為屏藏,令身后士卒悄悄移動分為兩路,左右接近城墻向城門處移動,然后看準時機突然沖出拿住崔英。
果然,甘國城故意露出頹勢節節后退,那崔英一路追擊只望一刀劈中其頭顱。他哪里知道,一個包圍圈已將他圍住,等他反應過來已然為時晚矣。五十余士兵將他圍住,崔英左突右突無果,等他部下由城門處奔來救援時,已被士兵將馬刺倒將他擒獲。
甘國城一聲喝住:“若再前一步,我立刻手刃此賊。”
崔英怕死,趕忙喝住部將不許向前。
士卒將崔英押至甘文焜馬前,和善不待甘文焜說話,立馬吩咐左右將崔英就地正法以彰國威。甘文焜遲而不語。那崔英見要砍頭,立即嚇得跪地求饒,顫巍巍道:“甘大人,總督大人,下官知罪,下官知罪呀,求大人饒我一命。”
甘文焜就等他來求饒。揚手止道:“且慢。”
士卒將崔英押回至馬前,甘文焜又道:“崔英,你且將守城將士全數召集城外,我有話說。”
那崔英哪里敢不從命。甘文焜得他應允,也就放了束縛使他自由。崔英來至陣前召集完畢將士,見得左右貼身兩名武將刀已出鞘不覺哆嗦,忙地回身向甘文焜回稟:“大人,人已召齊,聽憑吩咐。”
甘文焜對甘國城說:“這些人里,愿意留下報效朝廷的就地整編,不愿意的繳械放其歸家。”
甘國城上前將吳三桂造反之事通曉眾人,又將其父之意動之以情,最后統計約有投誠兵士三百。
那甘文焜乃文官出身,竟就如此叫崔英率領繳械之眾安然離去。
話說甘文焜得了高密,進城即命休整不提。
曹申吉將甘文焜出逃一事報上,馬寶遂命張士忠再追。張士忠率五百士卒追出三十里即遇上崔英,二人簡短交談又折身上馬與張士忠殺將回來。
甘軍立足未穩修整不足,突報敵軍進犯。甘文焜登上城樓估算來敵之眾,不可與之戰,遂命死守。崔英見甘軍不出戰,上前對張士忠獻上一計:“將軍,我有一計可拿下此城。”
“哦?將軍快講。”
“城內守軍不足三百,我方有七百之眾,然城高易守難以攻下。將軍此時只需佯攻一二,至夜間我與將軍由一條小徑殺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