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都有自己所喜歡的和所厭惡的。
《論語》中有一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宜自省也”。
學校生活總是那么一言難盡。
每每去學校食堂吃飯,總有那么一批人是從來不在乎他人感覺的,于是插隊就仿若理所應當。而我們排了半天隊也就顯得毫無意義。我想也去插個隊,這樣也就能快一些,畢竟我這是被動的,難道我不要吃飯嗎?正欲上前,突然發現身邊的人毫無動作,再看他那一臉風輕云淡,我才發現自己到底是缺了多少,我易動搖——即便那是由于外部因素——這是之前我發現的,但這一天卻告訴了我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所謂外部因素只不過是給自己找到借口罷了。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是多么可笑。平時的我自命清高,可現在才發現是多么的做作!
從這天起,我沒插過隊,雖然不知會延續到何時,但我卻也愿意,大概正是應了那一句——我除了讀書之外,其它的我都可以認真。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真正喜歡的那人,實際只是擁有一些自己一直想擁有的東西,簡而言之,就是他比自己更像自己。我將這句話反向理解了一下,好像自己討厭的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影子。——這天,我或許理解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宜自省也!”
我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學習怎樣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的光亮,而不是到達何處都如蒼蠅一樣,不能帶著一身正氣,反而引人一陣惡心。
學校是一口大鍋,匯集了各色食材,讓他們可以互相欣賞。而我現在發現看似是遲了,但記住:只有自己認為遲而不愿去使自己變得更好才是真正的遲了。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被濁流污染,使自己變成自己曾討厭的人,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想起時不是僅有遺憾!
千萬別使自己成為自己所厭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