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楚漢之戰

  • 著名戰爭記敘點評
  • 多些時間
  • 2934字
  • 2020-10-19 13:56:03

楚漢之全面戰爭,自楚漢元年(前206年)八月,漢王劉邦進襲三秦起,至楚漢五年二月垓下會戰,滅項羽止,共歷三年又五個月。在此三年五個月之全面戰爭中,概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楚漢元年八月,漢王劉邦進襲三秦起,至楚漢二年四月,劉邦入彭城與項羽第一次會戰止,前后凡歷九個月。在此九個月中,劉邦襲取三秦后,由于項羽受制于齊趙,無暇西顧,而獲得意外之迅速進展。及于其乘虛克彭城,經項羽回師一擊而敗潰后,遂進入滎陽對峙之局。

第二階段自楚漢二年五月,劉邦退守滎陽起,至楚漢四年八月與項羽劃鴻溝(今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而休戰為止,前后凡歷二年零三個月。在此兩年余時間中,劉邦深知不能以力取勝,乃初則退據滎陽,收拾彭城戰后之殘局,穩定諸侯叛離之危勢。繼則一面堅守滎陽、成皋(即昔虎牢關,今汜水縣)、廣武之線,艱苦支撐;又復在后方則部署關中,鞏固后方,加強補給;在南面則爭取九江王英布;北面則使大將韓信攻取魏趙齊諸地;中則使彭越擾楚,逼項羽疲于奔命,而陷于孤困。劉邦因此遂得化弱為強,轉敗為勝。

第三階段為自楚漢四年八月,劉邦與項羽約和,中分天下而治起,至楚漢五年二月垓下會戰滅楚止,前后凡經五個月。在此五個月中,初則劉邦背約擊楚,為項羽所反擊而大敗,繼則利誘韓信、彭越來援,始獲得垓下會戰之勝利,而楚漢戰爭亦遂告結束焉。

垓下會戰經過:楚漢四年九月,楚漢劃鴻溝分治之和約已成,項羽乃歸劉太公呂后于漢,而引軍東撤。是時,劉邦亦欲西歸,張良、陳平進計曰:“今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皆附;楚兵疲,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機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劉邦從之,遂一面遣使至齊魏,約韓信,彭越,期會擊楚;一面令樊噲進略楚地,向胡陵(今SD省魚臺縣境)進擊。又遣英布與劉賈南下圍攻壽春,更遣使誘楚大司馬周殷叛楚于舒。而劉邦則自率主力約十余萬偕張良、陳平追擊項羽。

楚漢四年十月,劉邦軍追至陽夏南(今太康縣)止軍。項羽率十萬之眾,聞劉邦背約追擊,亦在此地區止軍以待。然劉邦之止軍,其內在原因乃欲待韓信、彭越軍之到達。及至固陵(今淮陽縣西北),而信、越軍仍未至會師,項羽揮軍反擊,遂大破之。于是劉邦復入壁,深塹固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良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天下,今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王,而王不早定。今能自睢陽以北至谷城(今HEN省商丘縣至SD省東阿縣),皆以王彭越;從陳(今HEN省淮陽縣)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劉邦從之,即遣使往。信、越得漢使,亦立報曰:“請今進兵。”于是,垓下會戰遂以展開。

約在是年十月中下旬,項羽擊破劉邦軍后,仍在陳下(今淮陽縣地境)對峙。是時,韓信已許出兵,乃令曹參留守齊國,及略定齊之未服者,而自率將軍孔熙、費將軍陳賀,兵約數萬南下。以灌嬰騎兵為前軍,首先向彭城進擊,破之,虜楚柱國項佗。然后揮軍向蕭(今蘇北蕭縣)、酂(今豫東永城縣西南)疾趨,攻譙(今皖北亳縣)、苦(今豫東鹿邑縣東十里)復大破之,虜楚亞將周蘭。遂直逼項羽軍之后,與劉邦軍夾擊之,項羽乃向垓下敗退。此役,灌嬰斬楚軍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楚兵死傷者約萬人。于是齊、漢兩軍,遂會師于頤鄉(鹿邑縣南)。

是年十一月,項羽率兵九萬已向垓下敗退,韓信遂統率齊、漢大軍向東追擊。是時,周殷已叛楚附漢,率舒之兵屠六(今安徽六安縣);然后舉九江之眾,迎英布,遂與劉賈等舉兵北進,屠城父(今安徽省毫縣東南),而與齊、漢軍會師。同時彭越之軍亦至。

漢與諸侯各路大軍既集(共約三十萬眾),劉邦乃令韓信統率之,以追擊項羽。及追至垓下時,項羽止軍,揮其九萬之眾準備作最后之決戰。于是,韓信亦布置陣勢,以行決戰。令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信自居中。劉邦在后,又令周勃、柴將軍,為劉邦之后衛。韓信布置已定,乃自引軍向前攻擊,項羽立予迎擊,信軍不利而退。項羽正揮軍追擊時,突遭孔將軍、費將軍左右夾擊,楚兵不利,韓信因回軍乘之,楚軍在三面夾攻下大敗,乃筑壁壘以自守。韓信遂將三十萬之眾,將楚軍圍之數重,圖以盡殲之。

項羽軍壁垓下,兵少食盡,外被韓信指揮之諸侯軍圍困數重。韓信為使楚之軍心崩潰,乃用攻心之計,于夜間使漢及諸侯軍皆唱楚歌。頂羽聞之因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與虞美人飲帳中,而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之數闋。虞美人亦作歌和之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遂自刎。項羽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于是乃跨上騅馬,率麾下壯士騎兵八百余人,乘夜潰圍而出,向南駛去。平明,漢乃覺之,令騎將灌嬰率五干騎追擊。項羽渡淮,所余者,僅百余騎。至陰陵(在今安徽和縣北八十里,接江浦縣界)迷途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之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為灌嬰之騎兵所追及。項羽乃復引兵而北,至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騎兵隨者則僅有二十八騎矣。灌嬰追騎數千人,羽自度不得脫,謂其隨騎曰:“吾起兵至今八載,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軍決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組,在山上為圓陣四向,灌嬰圍之數重。項羽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騎四面馳下,并約以下山沖擊后,各組騎兵在山東分三處集結。于是,頂羽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騎將。及各組騎兵在山東分三處集結時,漢軍復分軍為三圍之。項羽復馳騁沖擊,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集其騎,僅亡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兵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乃率騎往南走,欲渡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四十里)。烏江亭長停船以待,謂羽曰:“江東雖小,地方干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與漢騎接戰。獨羽所殺漢軍數百人,而自身亦被十余創。顧謂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視之,指謂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羽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羽尸而相殺者數十人。最后,漢郎中騎揚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楚漢之戰,至此告終。此次會戰,漢軍斬首八萬,楚軍全部被殲滅,誠一壯烈之殲滅戰也。

點評:劉邦屢戰屢敗,但始終運用智謀,爭取形勢上之優勢,求得最后會戰之勝利,此可謂以智謀勝。項羽屢戰屢勝,而惟力是恃,與劉邦爭取韓信彭越英布之智戰均告失敗,最后亦竟力戰而亡。劉邦著意援攬人才,“以致賢人”為第一要素;能與人同利,故其所屬諸人亦莫不盡死力以求之,又得張良、蕭何、韓信三大人杰,此為其成功最重要原因。垓下會戰中的三面夾攻,包圍殲滅是經典戰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新宾| 宁明县| 新乡市| 时尚| 电白县| 那坡县| 金华市| 遂川县| 饶阳县| 府谷县| 易门县| 河东区| 永和县| 台东市| 迭部县| 巧家县| 长汀县| 介休市| 威海市| 洪洞县| 昌江| 大竹县| 凤台县| 泰州市| 绥江县| 拉孜县| 株洲市| 德令哈市| 六安市| 苍梧县| 长沙县| 乌审旗| 阳原县| 和龙市| 合肥市| 新密市| 名山县| 盈江县| 绿春县| 安阳市|